APP下载

唐春辉:选择援非,“医路”精彩

2020-07-04雷露

一带一路报道 2020年2期
关键词:春辉莫桑比克医疗队

雷露

唐春辉,男,34岁。眉山市仁寿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中国(四川)第22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队员。

“春辉,回来啦!”

“春辉,好久不见!”

“春辉,瘦了!”

……

在眉山市仁寿县人民医院,记者见到了援非医生唐春辉,他身边围着不少同事,正攀着他的肩膀寒暄着。此次回国,是源于唐春辉在援助国工作满一年而申请到的探亲假期。

站在自己工作了7年的医院,既亲切又熟悉。唐春辉告诉记者:“这次假期有20天,本来不想麻烦朋友,并未告诉大家。没想到大家都知道了。”唐春辉有些不好意思。“晚上去喝一杯啊!”面对同事热情的邀请,他笑着点头应下,“大家还是这么热情!”

采访期间,好人缘的唐春辉手机响个不停,都是亲朋好友打来的问候电话,大家以这种方式关心着“远归的英雄”

选择:主动请缨援助非州

仁寿县人民医院一直积极参与援非工作,先后已有两位医生圆满完成援非任务。2018年底,医院再次接到援助莫桑比克的通知,根据受援国需求安排,此次任务由妇产科“出征”。

这原本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对当时的妇产科来说却成了“烫手山芋"。妇产科主任张立波回忆,“科室人手一直都紧张,每个医生工作量都挺大的,而且他们大多上有老下有小,不适合长期离家。”别无他法,张立波甚至想到了“抓阄"。这时,外表斯文的唐春辉站了出来,主动请缨。

“选择援非,既放不下家人,也担心离岗两年影响个人职业生涯。但相比于科室其他人,我还年轻,经得起折腾。”1986年出生的唐春辉高高瘦瘦的,长着一张娃娃脸,刚过而立之年,已是科室的骨干力量,操刀过大大小小上千台妇产手术,经验丰富。

这个勇敢的决定赢得了大伙儿的敬佩与赞美,却引发了一场“家庭风波”,反对最强烈的就是在幼儿园当老师的妻子周萌芽。“我们父母年纪都大了,大儿子7岁,刚上小学,小儿子才满1岁,连路都走不稳,他去非洲后我怎么办啊?”即使已经过去了一年,说起丈夫的决定,周萌芽依然觉得委屈,眼眶红红的,噙满了泪水!但除了委屈,她更多的是担心,“对非洲不了解,害怕他一个人在那边不能照顾好自己”。

为了打消妻子的顾虑,唐春辉从网上找来很多援非医疗方面的资料,与妻子一起阅读学习。夫妻俩了解到,莫桑比克是位于非洲南部的一个国家,医疗条件差,中国对莫桑比克进行医疗援助已经有40多年历史,此前曾派出过21批援助队伍。让妻子彻底转变态度的是纪录片《医道无界》,片子全景反映了自1963年以来,中国医疗队援助非洲的壮举。

“我们俩一起在家里看的片子,很震撼、很感动!”唐春辉看着一批批医疗队走出国门,延续着医者的责任,传播着人间大爱,心底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妻子周萌芽则进一步了解了丈夫即将开始的工作及环境,也理解了丈夫的决定,从一个“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

2019年1月15日,带着家人的理解,同事的祝福,培训通过的唐春辉与其他11名队员组成中国(四川)第22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前往海外,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非医疗工作。

信念:做好每一台手术

初来乍到,平均年齡不到37岁的医疗队遭到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中心医院医生的质疑,“他们看起来很年轻,能行吗?”面对质疑,唐春辉一边默默调整心态,一边积极与当地医生沟通,争取早日上手术台。

适应了一段时间,唐春辉终于接到了第一台手术任务,为一名孕妇操刀剖宫产手术。这样的手术在国内非常成熟,但这一次他有些紧张,一方面是第一次在国外做手术,医疗设备与国内有差距;另一方面,在手术过程中,会有一名资历老道的当地医生现场观摩考核。

术前,唐春辉做了详尽的准备工作,从了解孕妇身体状况到制定手术方案,每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手术中他沉着地开刀、取胎、缝合……直至手术结束,当耳边传来老医生”muito bom(非常好)”的肯定后,唐春辉知道自己顺利通过了考核。

此后,唐春辉的援非工作迈上正轨,先后在当地进行了上百台手术。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为一名已经有多次剖宫产经历的孕妇做的那台手术。

“这是孕妇的第5次剖宫产手

术,而且她希望还能再生育。”唐春辉了解到,虽然莫桑比克剖宫产孕妇很多,但像这位妇女如此频繁的手术确实少见,“如果在国内,医生一般都不建议再怀孕生产”。

要成功进行剖宫产,同时把手术的创伤降到最低,保护子宫继续孕育生命的能力,这给唐春辉出了个不小的难题。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唐春辉还远程求助自己的师父兼领导张立波。由两国医生组成的团队迅速联动起来,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术前评估及讨论,制定了完备的手术方案。

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即便做了充足准备。由于产妇经过多次手术,子宫下段菲薄,手术切口只能往上,加之胎头高浮,取胎难度明显增加。唐春辉曾两次尝试取胎,均未能成功,在场医务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急时刻,他立即转换思路,决定采用“内倒转足牵引”的方式取胎。两个小时后,当婴儿的啼哭声打破手术室的宁静时,在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马普托中心医院全年分娩量达7000余人次,平均每天有20个婴儿出生。唐春辉和医疗队的到来不仅提升了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更为当地百姓带去了健康的希望。

风险:遭遇艾滋病职业暴露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救死扶伤……人们创造出无数的词语来赞美医生,字字句句里都带着温度与;真情,但这些赞誉的背后也隐藏着常人想象不到的危险。

2019年7月的一天,唐春辉像往常一样,走进手术室准备开始工作,只不过这一次他面临的是一名携带艾滋病毒的产妇。“在国内,我们谈‘艾色变,但在莫桑比克,这样的产妇并不少见。”唐春辉透露,在援非前,医疗队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培训,有能力处理好这种情况,他也告诫自己“只要手术中小心操作,就不会有问题”。可他发现自己还是太乐观,按规范完成了剖宫产手术后,在最后的伤口缝合时意外发生了。“我当时在做最后的打结处理,手术缝合针突然弹起来,擦过我的大拇指。”说着,唐春辉伸出右手,指了指大拇指第二个关节,向记者示意他被针头扎到的部位。

被针头扎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意味着唐春辉遭遇到艾滋病职业暴露。向来沉稳冷静的他有一刹那的失神,但很快镇定下来,立即挤压伤口排出血液,然后第一时间服用医疗队从国内带来的艾滋病阻断药。

在服用阻断药的28天时间里,恶心、呕吐、腹泻让唐春辉吃尽了苦头,但他不敢告诉家人,独自一人承受着压力。好在有队友和非洲同事的关心,他们拎着水果来看望唐春辉,陪他聊天解闷,让备受煎熬的唐春辉稍稍宽了心。由于应对得当,后来检测显示呈阴性,没有被感染。劫后余生,唐春辉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向关心他的朋友报平安。

“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身边的人都帮着他瞒我。”通过朋友圈才知道丈夫发生意外的周萌芽说起这事件儿,埋怨丈夫不在第一时间告诉她实情。其实唐春辉心里也是既难过又紧张,但他已经习惯了对最亲近的人报喜不报忧。

团聚的日子总是很短暂,20天的假期转眼就结束,唐春辉再次远行。临行前,他总是尽可能地和家人待在一起,与妻子聊聊家常,辅导大儿子写作业,陪小儿子嬉闹……

唐春辉有一只大大的银色旅行箱,回来时,箱子里满满当当是给家人带的礼物,有给妻子的化妆品,也有给儿子的玩具……离开时,箱子则被学习资料占去了大半空间,其中有一本近1000页的《实用妇产科学》。

“在莫桑比克,医疗队没有什么业余活动,晚饭后大家会聚在一起聊天看星星。”唐春辉表示,想带些学习资料过去,利用业余时间提升自己。一年的援非经历,让唐春辉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说,“医疗队走出国门,代表的是中国,我很荣幸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猜你喜欢

春辉莫桑比克医疗队
风云变幻的莫桑比克海峡
武汉人的心声
“疫”往情深
“疫”往情深
4万公里骑行:只为了满满的母爱
致命山洪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玩弄“低颜值情人”,天津富商“安全出轨”酿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