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对幼儿隐性伤害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2020-07-04王建鑫

文存阅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幼儿教师幼儿

王建鑫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让广大幼儿教师了解他们自身不经意的言行对幼儿造成的伤害,通过观察收集实习幼儿园实例,从互联网中搜集事例,罗列出幼儿教师对幼儿隐性伤害的几个表现,并分析其成因,于是得到了一个关于这个课题的结论:通过完善广大的聘任机制和监管机制以及从幼儿教师自身出发,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以及个人法律意识,这样方可最大程度的避免幼儿教师对幼儿的隐形伤害,也可以最小化那些不可避免的伤害。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隐性伤害;教师素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在校园中,存在着由于教育方法、管理方式的不完善或失当等对学生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非直接的伤害的现象,这种伤害就是隐性伤害。。隐性伤害对幼儿来说是具有迟滞性和潜在性的,它的存在往往会在幼儿脆弱的心灵上造成极大的伤害,但又由于它的潜在性,往往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它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1.幼儿教师对幼儿的隐性伤害的表现

通过在幼儿园实习并观察收集实例,笔者主要从非语言伤害方面对幼儿园教师的隐性伤害进行描述。

1.1 非语言性伤害

非语言性伤害指的是教师并非通过打、骂的形式对幼儿所造成的伤害,而是通过变相的一些惩罚去对幼儿进行精神伤害,例如以下两点。

1.1.1 不公平对待。幼儿由于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会使得教师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情感偏向,也正因为教师的情感偏向而导致其对待不同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行为,这些深深地影响着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小班幼儿童童是老师眼中公认的“调皮鬼”,而另一名幼儿岑岑是老师眼中公认的乖宝宝,于是在日常幼儿园生活中,老师总是有意无意的让岑岑优先吃点心,优先选玩具,而童童总是最后一个,久而久之,童童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贬低自己的价值,甚至产生恐惧上幼儿园的情绪,这就是幼儿教师隐性伤害中的不公平对待。

1.1.2 冷暴力。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他并非是行为伤害,而是一种精神伤害,其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幼儿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例如说:小班幼儿青青因为粗心将老师用来给幼儿涂鸦的颜料海绵碰掉,并在老师的衣服上留下了污渍。老师对此很生气,但是又不能过分责骂幼儿。于是,該教师则选择将青青单独坐在一边,并且若有如无的做出嫌弃的面部表情,这些都让幼儿看在眼里。

2.幼儿教师对幼儿的隐性伤害的成因

笔者针对幼儿教师对幼儿隐性伤害的表现,结合互联网中搜集资料,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幼儿教师对幼儿隐性伤害的成因。

2.1 幼儿园招收的教师专业含金量低

幼儿园招收教师专业含金量低指的是,在当今社会,幼儿园参差不齐,有的水平较差的无良私营幼儿园不以教育为主要目的,以营利为主,招收一些未经培训,没有专业技能的教师,来进行幼儿教育,再有就是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监察体制不完善,导致总有一些无良教师成了漏网之鱼。

2.2 幼儿教师语言风格成人化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的教师常常从幼儿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运用成人化的语言和幼儿进行交流,比如说:小班幼儿婷婷在家吃饭时,由于挑食,一直不肯把菜吃完。家长督促其赶快吃时,竟然从幼儿嘴里冒出:“真郁闷”!这样的词汇。而家长在与婷婷交流时,究其原因,竟然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是经常运用这般成人化的语言。幼儿教师语言风格成人化,使得幼儿长时间处在成人的环境中,他们无法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儿童的世界,使得他们失去了以儿童视角观察世界的机会,逐渐丧失了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其不利。

3.预防幼儿教师对幼儿的隐性伤害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隐性伤害一步步摧残着孩子的内心,深入分析幼儿教师对幼儿隐性伤害的成因,预防幼儿教师对幼儿的隐性伤害已经迫在眉睫。

3.1 从幼儿园入手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二个“家”。它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它在预防幼儿教师隐性伤害来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1.2 成立幼儿园监管机制。对于预防幼儿教师隐性伤害来说,幼儿园需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制订有关条例,明令禁止幼儿教师的各种“隐性伤害”行为,让教师充分认识教育“隐性伤害”现象及其危害,从而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而家长委员会则是一个很好的监管机制,幼儿园可以邀请一部分家长作为家长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她们有权不定期的进行听课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监督、提醒幼儿教师规范自己的行为。

3.2 从幼儿教师入手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老师,深受幼儿的尊重和爱戴。幼儿教师的言行不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与效果,而且对幼儿在幼儿园学习、适应都造成深深地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3.2.1 树立师幼平等的教育观念。幼儿作为教育对象具有其特殊性,与中小学生完全不同,他们到幼儿园是头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是人一生走向社会的起步,幼儿由于年龄小,独立能力、自理能力差,所以把对父母的依赖感全都转移到教师身上,渴望得到帮助与保护,因而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幼儿心理的影响是极大的。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树立教师和幼儿都是平等的、都是教育活动参与者的观念,尊重幼儿的权利和尊严,充分给予幼儿所应享有的一切权利,给予幼儿更具有人性化的教育。

3.2.3 加强教师素质培养。首先,应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其次,幼儿园要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幼儿教师扎实的弹、唱、跳、说、画和教的技能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保证,幼儿园可以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定期到园指导,并且对幼儿教师定期考核,提高其专业素养;再者,幼儿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幼儿是主体的原则,促使幼儿全方面和谐发展,针对不同幼儿还有因材施教,幼儿园可以定期向幼儿教师征集因材施教案例,并且可以开展全园评比活动,给予幼儿教师物质奖励,提高幼儿教师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冯志坚,王萍.学前教育研究[J].1996,(04):25-29.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幼儿教师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