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思维探究中教师的多重“身份”

2020-07-04王琳瑜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身份幼儿

王琳瑜

【摘 要】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直观的特点,他们在探究中凭借各种感官对事物产生和建立起最直观的感受。在建构“幼儿园树地图”中,幼儿对“枯树”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寻找幼儿园特别的树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一系列的思维探究。教师通过识别儿童兴趣、提供多样的探究支架,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强有力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从而引发幼儿对“枯树”更深入的思考和挖掘。

【关键词】思维探究;支架作用;幼儿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教育应注重幼儿的世界是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最丰富的、最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幼儿的学习既是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有教师适时适当的介入,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过程,在幼儿园树资源的主题活动中,让我产生了以下思考:

一、当幼儿在直观感受的过程中,教师是“问题脉络”的建构者

“寻找幼儿园特别的树”的主题活动是由一群五六岁的孩子发起的,活动是从发现新园种植不久的光秃秃的树(孩子们称为“枯树”)时,给孩子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疑问:“这些树怎么都是差不多的,光秃秃的枝干、零星的树叶?”、“这些树都是一样的吗?”、“树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树干上绑了草绳?”、“大树死了吗?”,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当教师在观察中,看到儿童出现提问、追问时,证明他们对事物或现象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幼儿对“枯树”的观察和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时,教师应让他们互相交流各自的发现,让他们通过思维的碰撞,进行经验的分享,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对幼儿的经验进行总结梳理,规划和建构“问题”探究的脉络,如:1、怎么样去认识新园的树?2、认识新园的树可以从树的哪些方面探索?3、你发现的树是属于哪个游戏区域的?有了清晰的脉络,幼儿也有了具体探究和做计划的方向,可以向树的更深处挖掘。

二、当幼儿在思维探究中,教师是“麻烦”的制造者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园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给幼儿带来了很好的探究、学习、体验的机会。当幼儿在户外游戏时,他们会主动地去寻找大树,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树的叶子、枝干、果实等方面进行探索。教师需要从旁观察,必要时提供“支架”,支持幼儿进行深入探究。

当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无意之间发现了一棵大树的树干和树枝上长满了尖尖的、长长的刺时,我抓住这个契机,用手机记录下了孩子们的发现。“这是什么树?”、“你见过的哪些树是长刺的?”一系列的问题在孩子们的脑中盘旋,一个户外活动就这样变成了孩子们的讨论会。一个眼尖的孩子,发现了大树上贴着标签,惊喜地大叫并问我:“老师,这是不是写着树的名字?”当孩子们讨论不出结果时,这个孩子能够通过自己对大树的观察去探索、去发现树上带着的秘密,以及他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标签”产生联想。当孩子们找到大树的秘密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对他们的发现给与支持和肯定,同时,也要适时地引发幼儿对香泡树更深入的探究,于是给孩子们制造了问题:“香泡树为什么会长刺?”。在孩子们在认识树后,教师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跟随主题去思考:在建构幼儿园的树地图中,不仅要认识树,还应对树所在的地理位置,即树所在的游戏区域进行了解,以为建构幼儿园的树地图做下较好的铺垫。从而又产生了问题:“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别人知道或找到幼儿园里的香泡树?”,因此,一本本“寻找幼儿园里特别的树”的记录本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幼儿不仅对柚子树进行观察、探索,还对它所在的区域进行了记录与分享。这时,教师就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为幼儿设计深入探究的问题和环节,给幼儿带来“麻烦”,让幼儿探究“麻烦”,和幼儿解决“麻烦”。

三、当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教师是“资源”的提供者

在“寻找幼儿园特别的树”中,我们不仅有科学实践探究,还有艺术表征。在课程主题开始时,我们会根据课程计划归纳、整理课程活动中所需的资源。并根据活动内容确定需要收集的资源。我们将大树的“身体结构”进行拆解,收集了形态各异的树叶、粗细不同树枝、质感不同的树皮等。在课程活动的一系列开展中,大部分收集的资源也相应地投入到了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从资源架上有效地选择树叶让幼儿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延伸到区域游戏中,在科发区进行树叶的分类、排序,利用放大镜观察不同树叶的叶脉纹路,并进行记录;美工区,进行树叶拓印、彩绘树叶娃娃、树叶拼贴画,树叶书签、树皮拓印、制作大树模型等。此刻,教师成为“提供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活动,为他们出谋划策,从对户外的树的观察探究到室内的创意制作,在環境与材料的互动中,幼儿自主性得到了提高,观察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设计制作能力、艺术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物质材料是幼儿探究的必要条件,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开放的环境能够让材料与环境中蕴含的概念自然地渗透给幼儿,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的一种方式。

在“树资源”的活动中可以看到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以幼儿的探究兴趣为中心,以幼儿学习、探究的过程为依据而开展;强调在课程活动中的引导价值,为幼儿搭建支架,对幼儿的探究方法、探究思维、表征方式等进行引导和提升。在幼儿遇到难题时,教师能以多重“身份”介入,使幼儿得到适宜的、具有启发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丁晓琼.浅谈新时期幼儿教育中教师的多重角色[J].教育,2015,5(10).

[2]高瑞梅.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6).

[3]王莉.浅谈教师在幼儿园的多重角色[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5).

猜你喜欢

身份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假如你和孩子互换身份......
关于“take”的其中身份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