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2020-07-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孝感距武汉市中心仅60公里,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武汉市。防疫战打响以来,孝感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疫情期间孝感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
(一)下好“一盘棋”,强化党组织主心骨作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确保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一是实行战时动员,掌握主动权。疫情警报刚刚拉响,孝感市迅速启动防控工作,1月21日成立孝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部专设农村(社区)防疫组,负责统筹全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疫情防控。1月22日印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全市党员投身疫情防控工作。1月25日启动脱贫攻坚驻村组织体系,将全市2450支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就地转为疫情防控工作队。1月27日第一批选派7名市级领导干部进驻县市区,指导督导开展工作。1月30日市委组织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按照市防指命令,连夜抽调222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组建80支工作队,成为全省首批进驻城市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队。2月6日以来,先后印发《关于“党员报到领任务”的工作提示》等通知,组织35286名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到村(社区)报到,积极参与防控工作。
二是激励担当作为,树正风向标。把疫情防控“战场”作为发现识别黨员干部的“考场”,切实把标杆立起来、把导向树起来。1月30日制定《关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案》,组建专班到一线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实行台账管理,共建立近1600名干部的防疫工作纪实台帐,对照干部在疫情中的实际表现,及时分析研判,逐一作出综合评价。及时提拔重用15名符合条件、勇挑重担、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对23名防疫工作不力的干部果断分别给予免职、诫勉和党纪政务处分的处理。
三是加强资源整合,筑牢保障线。统筹各级党费1387.65万元,支持基层党组织疫情防控工作。市县两级共看望慰问一线防疫人员11827人,送去慰问金818.516万元,把党的温暖及时传达到一线。同时,进行广泛宣传,全社会动员。孝感日报社、孝感电视台、孝感市门户网站等市级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宣传、报道、推送社会捐赠工作动态,营造“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浓厚社会氛围。截至3月27日,全市累计接收社会捐赠资金11.95亿元、物资4204.71万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织密“一张网”,推动组织覆盖和有效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必须全覆盖建强组织体系,推动有效融合,织密疫情防控网。
一是压实包保责任。实行市、县、乡镇(部门)、村(社区)、村组(网格)“五级包保”,选派14名市“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法检“两长”包保7个县市区、市直“三区”,驻扎当地开展指导督导。各县市区、市直“三区”200多名党政正职及领导班子成员下沉街道社区一线。乡镇以及市、县直单位扛牢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村(社区)党组织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员群众、志愿者队伍有效组织起来,将防控任务细化到村组、楼栋、网格,做到定人、定岗、定责,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二是构建防控组织体系。在农村,根据村组党小组设置划分防控“责任区”,实行驻村工作队和村防控力量混合编组、统一分工,落实党员干部管控包保责任,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城市,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做到疫情排查防控到社区、到楼栋、到住户,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防控网络。
三是加强联防联控。落实乡镇(街道)、村(社区)属地管理,打破部门、行业、领域界限,对有下沉党员干部的社区,明确1家牵头单位负责组建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接受社区党组织的指挥和调度,协助社区做好派驻、下沉人员的管理工作。全市共建立临时党组织657个,把辖区单位党组织、下沉党员干部、社区自管党员等组织起来,把社区自治组织、“两新”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等各类组织组织起来,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疫情防控组织体系。
(三)树好“一面旗”,引导党员冲在前做先锋。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一是组织党员往一线冲锋。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争当抗击疫情的排头兵。组织动员全市3443名市(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回原籍参加疫情防控,兑现“我的城,我来守”的诺言。孝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党总支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开展“树党旗、佩党徽、亮身份”活动。大队50多名党员写下“请战书”,经受雨雪严寒考验,连续48天24小时严守孝感城区2个出入口管控点和18个城市干道管制点。
二是引导党员到一线服务。组织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开展水电气充值、母婴用品及慢性病(重症)药物购买、快递取件等服务。孝南区、市高新区80个社区组建干部、网格员物资代购队伍,通过“居民线上订购+定点商家集中配送+小区分发到楼栋+居民错时取物”模式,有效保障了孝感主城区14.3万多户居民各类物资供应。
三是做到党员在一线发展。及时发现和吸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优秀分子火线入党,真正把战“疫”一线冲在最前沿、表现特别突出、决心特别坚定的先进人物和优秀分子及时发展入党,在防控各条战线注入“红色基因”。全市在疫情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1539人,批准为预备党员的共140人。
(四)拧成“一股绳”,积极传递正能量。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宣传服务的正确导向作用,着力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凝聚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一是广泛组织动员。把做好疫情防控社会动员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有力契机,积极号召基层群团组织、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外出能人发挥作用,有效凝聚了组织力量。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自愿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全市共有170046名党员捐款3085.41万元,党员参与率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加强典型引领。市委追授黄汉明、黄文军、罗桂梅等3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牺牲的同志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罗桂梅同志被全国妇联追授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积极推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全市9个基层党组织和8名党员被省委组织部通报表扬,全市24个基层党组织和29名党员被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引起基层热烈反响,起到较好的激励示范作用。
三是大力开展宣传。宣传报道基层党员干部感人事迹,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黄文军、孝南区袁湖村党支部书记袁少敏、孝感市公安局“退休警察突击队”等一批先进典型事迹被《新闻联播》报道。《中国组织人事报》用半版对孝感基层党员干部疫情防控事迹进行报道。
总体来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孝感市各级党组织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示范带动,有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但在组织触角延伸不够、基层治理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基层保障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思考和建议
坚持在组织体系、目标责任、队伍建设、基础保障、完善机制上着力,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新局面。
(一)健全组织网络。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强化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1+X”组织体系建设,延伸组织触角,发挥基层治理领导作用。在农村,健全“村党组织—湾组(片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在城市,推进“社区大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二是科学划分治理单位。合理确定村湾小组,对规模较大且服务半径超过2公里的大型社区,合理划分网格。三是加强片区党支部建设全覆盖。按照“单位自管小区、物业管理小区、‘三无小区(含散住居民区)”三种类型,全覆盖建立建制性或功能型小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书记人选由社区党组织、所在单位党组织或群众自荐提名。
(二)明确共建责任。
一是完善共建机制。坚持实行“轮值主席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党员群众、辖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区域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对接形成共建項目清单,严格推动项目落地落实。二是丰富工作载体。总结梳理本次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到社区(村)报到领任务工作经验,以社区(村)、网格(村组)为单位设岗定责,推动落实“三必到五必访”工作制度,完善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载体。三是创新治理手段。探索实行社区(村)属地管理的线下管理+以微信群、QQ群为载体的线上沟通运行机制,统筹下沉队伍力量和本地服务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三)壮大工作力量。
一是推动队伍力量常态化下沉。健全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构建社区—市(县)直单位、村—驻村工作队为基本架构的结对共建体系,实现每个社区(村)都有包保单位、包保责任人,做到无死角、全覆盖。二是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及时调整优化村(社区)“两委”班子。选派得力党员干部到村(社区)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鼓励街道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择优选拔信息员、村务助理等城乡社区工作者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三是壮大基层志愿服务力量。结合疫情防控选派的楼栋长、发动的志愿者等服务力量,通过转化、推荐、推选等形式,引导党员和志愿者担任“两长四员”。组织带动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职工、教师、学生、老干部、退役军人等担任村(社区)志愿者,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四)强化基础保障。
一是加大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力度。坚持实事求是,与财力相匹配,根据村(社区)运转实际,测算村(社区)运转经费规模,既要能够满足正常运转,也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保障水平。二是健全基层组织运转经费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基层投入力度,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形成以财政资金为主,部门项目资金、共驻单位资助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的经费投入制度。三是强化阵地及设施保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牵头,整合小区公共用房、物业用房等资源,争取辖区单位共建单位资金、资源、场地等支持,为社区、小区、楼栋服务群众提供活动阵地和物质保障。四是进一步激励关爱基层干部。稳步提高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等城乡社区工作者工作报酬,实行动态增长机制。认真落实激励关爱乡村干部的若干措施,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关心关怀基层干部,多选树典型,大张旗鼓地表彰,探索打通村(社区)干部晋升渠道,形成关心关爱基层的鲜明导向。
(五)压实工作责任。
强化考核评价,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共建单位党组织在村(社区)开展工作情况纳入机关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内容,在职党员干部在村(社区)履职情况每年报所在单位、机关工委和组织部门备案,作为干部选用、评先表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村(社区)干部要明确职责任务和年度工作清单,做到责任上肩、任务上手,持续传导工作压力,推动更好履职尽责。
(调研组成员:方向伟 胡志春 沈海洋 巫灵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