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质量和水平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
2020-07-04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湖北卫生健康系统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建立战时机制,进入战时状态,组织动员全体医疗卫生人员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冲锋在前、战斗在先,全力做好救治、防控等工作,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斗争最前沿高高飘扬,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湖北卫生健康系统党建成果,经受住了全面检验。
当前,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质量,以党的建设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
以慎终如始的态度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赴我省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在湖北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积极参与配合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省应急响应级别从5月2日起已由一级调整到二级,这确实来之不易。
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形势的科学判断,清醒认识到降低响应级别不等于“警报解除”。我国本土疫情传播虽已基本阻断,但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和清醒头脑,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持经济社会运行常态化、医疗卫生专业机构工作非常态,坚定信念、咬紧牙关,保持工作要求不变、标准不降、节奏不乱,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常态化防控工作。
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出、内防反弹、严防输入。适应防控环境从“静态”向“动态”转变;防控策略从全面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全局性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性应急处置相结合转变;防控模式从群专结合、联防联控为主向群专结合、以专为主转变;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因时因势、因地制宜调整常态化防控措施,重点继续加强七个方面工作。一是监测预警。严格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整合建立高度敏感的新冠肺炎常年监测系统,定期分析评估疫情风险。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落实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推动数据共享制度化。加强应急准备,强化科技攻关和国际合作,做好今冬明春可能出现的第二轮疫情应对准备。二是社区防控。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引导群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实施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无疫情社区、出现疫情社区分类管理措施,筑牢群防群控防线。三是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指导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共场所落实防控要求,做好交通工具场站等重点场所消毒通风。抓好养老机构、福利院、监所等风险防范,落实人员防护、消毒、健康监测等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四是院内感染防控。坚持双分检、双缓冲,加强预检分诊,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强化发热门诊闭环管理,做细做实可疑患者流调,做到及早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有效救治。实施全员培训,提升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五是对治愈患者的关心和帮助。坚持做好出院患者的康复治疗和管理。整合专业力量,组建专业服务队,以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做好出院患者和患者家属等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六是对有序复学复课的指导。全省高三年级学生开始返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学生接受线下教学。要建立专人对口联系机制,加强对学校疫情防控指导,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实行健康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措施,确保师生身心健康。七是无症状感染者筛查防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进一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提高检测效率、优化检测服务、降低检测费用,让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放心,让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安心。
以更强的决心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最牵挂的一件大事。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疫情防控中,全省特别是武汉人民作出很大贡献,付出很大牺牲,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面临困难较大,也给脱贫攻坚和健康扶贫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最坚决、最有力的举措,以实事求是的作风、求真务实的态度,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为契机,全面落实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千方百计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全力以赴抓实三大攻坚任务,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一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县县级医院全部纳入中央投资支持范围,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推动远程医疗服务,辐射所有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力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动“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强化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技术辐射、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水平带动作用,落实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业务管理和指导责任。大力探索“县聘县管乡用”和“乡聘村用”,改革编制人事制度,确保乡村两级队伍稳定,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机构和人员“空白點”问题。
二是贫困人口医疗救治。进一步完善分类救治机制,做实做细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将农村贫困人口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做到应治尽治。继续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对原发性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肺结核和严重精神障碍4类贫困患者做到应签尽签。抓好基本医疗有保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完善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的若干措施,加强制度衔接,加快推进四项保障政策平稳过渡到三项制度框架内,确保应保尽保。
三是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将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总结完善有效的政策措施、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推动将“健康扶贫荆楚行”活动和对口帮扶机制常态化、规范化。与县域综合医改融合推进,加快构建“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健康湖北建设紧密结合,落实健康湖北行动计划,实施健康促进行动。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卫生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等工作,努力改善影响健康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决推进健康湖北建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省委也作出健康湖北建设决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将8个健康指标列为省委目标考核和督查内容。通过努力,健康湖北建设取得很好成效,今年的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还作了经验交流。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我们党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衷心爱戴与拥护,助力我们党从容应对长期执政考验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这次应对疫情,暴露出我省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作为疫情防控决胜之地,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是我省要做好的“必答题”。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加快市州三甲医院创建,强化医疗设备配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切实提高获得感、安全感。抓住疫后重振机遇,抓紧谋划建设一批涉医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推动中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医用防护物资生产储备等大健康产業快速发展。
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抓住疫后修复重塑服务体系契机,巩固完善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网络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这次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秩序恢复中,互联网医院发挥了很好作用,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加快构建整合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网格化布局,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改革完善疾控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扎实做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和妇幼健康工作,深化医养康养领域改革,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坚持中西医并重,推进道地药材“一县一品”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开创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局面。
三是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协同、督查、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自觉参与健康湖北建设,实现建设主体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行动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转变。进一步细化健康湖北行动监测和考核方案,组织开展年度监测和考核,适时发布监测评估报告,推进15个专项行动落实到位。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企业、行业协会学会作用,做好相关专项调查,探索建立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建立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将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干预和维护作为健康湖北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系统评估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可能对健康的影响,从源头上守住健康底线、保障群众健康。
以提升治理能力为重点坚决维护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过70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初步建立起一套相对固定的卫生健康制度,其中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制度体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是维护人民健康、促进健康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制度的主体性制度。我们要保持定力、长期坚持,并在今后实践中持续巩固、发展、完善。当前在提升治理能力方面,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疫后综合征”化解。大疫大灾往往导致社会失序,疫情平稳后这方面问题更加凸显。有些患者特别是病亡者家属会提出一些诉求,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从整体和全局考量,抓紧对重点病例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整理、分析研究,明确政策措施,抓紧开展工作,努力化解矛盾。加强舆情监测,梳理系统内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实行包保责任制,抓早抓小抓苗头,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更加关心关爱医疗卫生人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乡村医生等群体的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对困难医疗卫生人员的安抚关怀落实到位,及时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因公受伤甚至殉职的党员干部家属手中,让同志们切实感受到党的关心关怀。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卫生健康职业精神,大力宣传我国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的实践,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
二是卫生健康制度建设。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建设的分量越来越重。要持续深化医改,巩固完善和发展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进一步优化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体系,持续巩固院前急救、采供血、传染病和精神病防治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继续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医疗服务方面,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改革完善职称、编制、薪酬等人才使用激励制度。医疗保障方面,健全完善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方面,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安排,进一步健全基本药物制度、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扩大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确保按照中央既定的时间节点和目标要求,到建党一百年时形成一套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制度,更好地维护人民健康。
三是医疗卫生机构监管。医疗卫生机构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作风、形象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的看法。要加强卫生法治建设,认真做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宣传贯彻实施,加快推进卫生应急等重点领域地方立法,促进依法行政,厉行法治。健全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发挥好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作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综合督查,切实把全行业、全过程管起来。严格规范医疗行为,落实医疗机构评审评价考核、医师护士准入管理、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等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持续改进人民群众就医体验。继续开展医院巡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严格管控安全风险,强化经济风险控制,落实消防安全规定,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科研伦理规范,完善安全保卫措施,坚决打击医闹和伤医事件,维护医务人员尊严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