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单课堂更丰厚

2020-07-04周金玲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5期

周金玲

【摘 要】“学讲”一路走来,攻击排斥、照搬模仿形式、领悟精髓深入推进也随之而来。众所周知,学讲计划下的语文课堂有章可循,即“布置任务、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组反思”七个环节,但如果每篇课文都要按部就班体现这几个环节,课堂就会显得形式频换,内容颇满。部编教材的使用促进学讲课堂形式简化,内容简约,更加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讲理念;语用课堂;言语表达;简单丰厚

一、品读文本,提炼写法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或者说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课文就是个例子。”我们要用好这个“例子”,教学生学会表达。那么怎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作为例子的秘密所在?需要我们深入解读、用心挖掘,引导学生带着思维去阅读、发现、归纳、提炼写法。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一课,我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发现动作、语言、景物都可以传情。在有感情地练习朗读中,既升华了情感,也内化了写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另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仿照课文写法进行片段练习:

初春的清晨,渭城刚下了一场濛濛的雨,__________。(景物含情)

终于,王维举起了酒杯:“元兄啊,_________  ”元二接过酒杯“ __________。”(话语传情)

元二喝下这杯离别的酒,一会________,一会 __________,依依不舍地登上了马车,_____________。(动作传情)

练习有坡度,表达有支架,学生的言语能力才有生长。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时,我设计三个学习活动:1.借助表格明晰三个事例的表达特点2.对比中发现说理文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比课文中李时珍的事例和《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的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从而发现同一事例说理文语言简潔概括,记叙文具体生动。)3.改写中亲历创生说理文事例语言的表达(《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记叙文,文中正好可以找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取得成绩”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材料。学生第一次尝试练写说理文的事例,方法一定得细化。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读中对比不同,再按要求画出关键词,然后尝试改写,最后交流评价。)课堂上学生读有发现、画有目的、练有方法、评有提高,这样设计淡化了课文内容,关注文本表达,学生初步习得了说理文的事例的选取和表达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发现作者具体生动描述方法,即作者通过反复运用三个“滑过”和各种细腻的描写,把一勺水冲凉的感受描述的具体又生动。继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迁移练笔:看图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我”喝下一捧水的感受。“母亲小心翼翼地为我倒了一捧水,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发现运用短句所产生的欢快活泼、朴素直白、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然后出示春景图,并提示:可以看图,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完成片断练习。“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_________。园子里,_________,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样的阅读教学没有零打碎敲的内容分析,只有贯穿全文的精干主轴,留下来更多的时间去读读悟悟,品味语言,写写片段。读是内化吸收是写的前提,写是表达输出是读的目的,从而实现学以致用。语文教得简单清晰,学生学得丰厚扎实。

二、创设情境,迁移练笔

随文练笔是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就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文练笔的形式和内容有很多,可以在课堂上抓住不同的时机,在不同的情境下练写不同的内容。随文练笔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使教材成为学生练笔模仿的范本,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互通的桥梁。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模仿中练笔,从而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内化。学生在迁移练笔中逐渐养成用笔去思维的习惯,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严密,更全面。

三、随堂点评,提升表达

要将随文练笔的价值最大化,点评也应随堂进行,趁热打铁,抓住时机。通过即时点评,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练笔成功在哪里,不足在何处,进一步内化写法,强化表达技巧。随文练笔易于模仿迁移,即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写得有模有样,学生容易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表达的兴趣。

品读文本,提炼写法;创设情境,迁移练笔;随堂点评,提升表达。学讲理念下的语用课堂三部曲让学生在每一篇课文中都能进行丰富的言语实践,不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升自身的言语表达能力。删繁就简三秋树 标新立异二月花.简单是一种美,更是一种丰厚。让语文课堂走向简单,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参考文献:

[1]张启道.言语特质:语用训练的理性依凭[J].阅读,2017(87).

[2]张芳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抓语用点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