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病房开展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2020-07-04刘爱贤
刘爱贤
【摘 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精神科病房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病房收治的93例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常规组与康复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结果:康复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康复组护理后社交功能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用于精神科病房,可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交功能,提升其依从性水平。
【关键词】精神科病房;康复护理;社交功能
前言:近年来,精神科接诊量逐渐增加。精神疾病患者多伴有病程长、预后差、易复发等特征[1]。这一状况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康复护理是一种以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为主要目标的护理方法。为确定该方法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93例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精神科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46例)和康复组(47例)。常规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3.6±15.7)岁。康复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43.5±15.6)岁。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康复组接受康复护理:(1)心理康复护理。精神疾病患者多伴情绪低落、情感迟钝等情感症状。①心理康复宣教。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精神疾病患者强调各类情感症状的形成原因,扩展患者的情感症状知识储备,确保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心理康复护理工作。②家庭支持。参照精神科管理制度,允许家属探视患者。事先告知家属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家庭支持的必要意义,借助家属的关怀、关心,缓解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③放松训练。指导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嘱患者于每日清晨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即呼气时保持腹部收缩,吸气时保持腹部扩张;每日睡前,于舒缓音乐氛围下,指导患者想象精神症状完全控制后的情境,利用想象训练缓解精神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2)认知康复护理。通过与精神疾病患者沟通、向患者家属了解状况等途径,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合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偏差,借助内观认知疗法制定認知康复护理方案。①自我认知引导。于安静环境下,引导精神疾病患者分别列出近三年内最亲近、厌烦的人(排名前三位),并鼓励精神疾病患者主诉排名原因。②自我重温。按照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认知,引导患者重温内观情境,并进行换位思考,即当患者与其亲近/厌烦的对象身份互换后,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发生哪些转变,以纠正患者的不恰当认知,改善其认知功能。(4)社交功能康复护理。①社交鼓励。耐心为精神疾病讲解恢复正常社交对其精神疾病康复的意义,激发患者的社交欲望。②兴趣培养。鼓励精神疾病患者积极参与下棋、广场舞等社交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培养新的兴趣,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软件统计。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依从性
常规组依从性84.78%,低于康复组(P<0.05)。
2.2社交功能及生活质量
护理前,精神疾病患者社交功能及生活质量组间差异不显著;护理后,常规组社交功能(5.06±0.86)分、生活质量(57.14±5.95)分,均低于康复组(P<0.05)。
3 讨论
随着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精神科的护理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结合既往经验可知,精神疾病患者多伴负性情绪,且其社交功能较差,如未能选择恰当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状况容易受到影响。
康复护理是一种强调关注患者康复状况的护理方法,该方法主张借助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治疗方案,加速患者的康复。将其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该方法可针对精神疾病患者在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社交功能等方面的特殊性,分别制定不同的康复护理方案,以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精神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康复护理方法的应用优势体现为:(1)改善社交功能。精神疾病发病后,患者容易因担忧他人的歧视而出现负性情绪及社交功能减退等问题[2]。引入康复护理后,护理人员可参照精神疾病患者的兴趣偏好,利用个性化的社交功能康复方案激发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交欲望,引导患者培养新的爱好,进而逐步提升患者的社交功能。本研究证实:护理后,康复组社交功能(7.29±1.15)分,高于常规组(P<0.05)。(2)提升依从性。精神科患者普遍存在依从性低下问题。常规护理模式下,由于患者依从性不足,护理措施的作用发挥受限,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而引入康复护理后,护理人员可利用家庭支持、心理康复宣教及自我认知引导等措施,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及不良情绪,促进其依从性水平的提升。本研究证实:康复组依从性97.87%,高于常规组(P<0.05)。(3)提高生活质量。于精神科病房护理中引入康复护理后,这一护理管理方法可分别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社交功能异常及认知功能异常,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干预,随着康复护理的持续实施,影响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均得到良好控制,因此,其生活质量可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证实:护理后,康复组生活质量(61.36±5.62)分,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精神科病房的护理管理中,推行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社交功能及生活质量。此外,还应注意结合精神疾病患者对康复护理的反馈,及时调整方案,以充分发挥康复护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奕.精神科病房开展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19,14(23):75.
[2] 吴秀珍.浅谈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的康复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7):3737-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