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我国大规模收集、整理、考证、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经典文献的先河
2020-07-04姜辉
首先,我向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和清华大学合力打造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首批20卷的问世表示祝贺!下面我就《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首批20卷的出版谈几点体会。
一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方面看,这套丛书的问世开创了我国大规模收集、整理、考证、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经典文献的先河。回望历史,我们党成立近100年,新中国成立已经70年,思考当下和未来,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对其经典文献的大规模收集、整理、考证、研究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开展这项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重大的理论任务和文化建设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重大的思想理论建设工程。这项工作做扎实了,对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到其继承人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数以千计,如果再加上经典作家的手稿、外国著作翻译过程稿,以及后人的重要研究著作,有成千上万。这套文献整理起来,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即“马藏”,可以与中国历史上任何种类的典藏体系相媲美。正是如此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构成了我们现代文化的典藏基础,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国之大典”。这项工作做好了,具有深远历史性和现代性的中华文化体系也就有了坚实的典藏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就可以很好地接续起来,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深厚的历史文化支撑。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方面看,这套丛书也非常有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强调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传播史研究、历史比较和国际比较研究等领域研究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系统收集整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在注重现行教材、现行著作、课题研究等建设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历史文献和国际文献的整理编纂,这样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有更加深厚的文献基础。这套丛书的陆续出版,将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學习和研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高度重视经典文本、文献搜集整理的研究。中国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大国,在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研究和整理上,必须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为国内的学者提供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源,还可以为越来越多的国际上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充分展示我国在世界上作为马克思主义著作研究和传播翻译的大国形象;逐步在国际理论界、学术界开展更广泛更有效的对话交流,增强国际学术引领作用。
另外,从党史、新中国史研究来看,这套丛书也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紧密相连,它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入认识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的历程,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爱党、爱国、爱人民。
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表明清华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整理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发挥了带头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机构,要以清华大学为榜样,认真学习借鉴,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的研究整理。同时,我们也希望今后与清华大学密切合作,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历史文献研究和传播史研究,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