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干部认“亲”
2020-07-04王立平
王立平
“李婶在吗?”“在,在,是王所长来了,孩子,你咋又给俺买东西了?”
“这不快割麦了吗,给您老称几斤鸡蛋补补身子!”
近日,太康县转楼国土资源所所长王德中和帮扶队员一道,带着两大兜鸡蛋到朱庄村贫困户李芳玲家中走“亲戚”。
看到王所长来了,李大娘赶紧起身,将大家热情地迎进屋。
刚进门,王德中就亲切地说:“家里收拾得咋样了?有啥困难没有?需要帮忙您老知会一声就行了。”
李大娘激动地说:“光俺家的事你前后花了一万多块,叫俺咋谢你哩!你别看俺这一家呆的呆、傻的傻,有你和政府帮俺,俺对生活可有信心哩!”
太康县转楼乡朱庄村是县自然资源局定点帮扶村。今年2月,县自然资源局选派转楼国土资源所所长王德中,到本乡朱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朱庄村500余户2600人,人均耕地1亩左右,是太康县东部最偏远的非贫困村之一。2014年,全村贫困人口82户。经过政府帮扶和干部群众多年的努力,尚有3户12人未达到脱贫标准,李芳玲就是其中之一。
5年前,李芳玲的丈夫因重病去世,儿子、儿媳及两个孙子,均患精神疾病,房屋破败、杂物乱扔、污水遍地不说,家里连个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仅有的一张床上堆满了破被子、破衣服,屋内潮湿、阴暗,不时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就这样,李芳玲带着患病的家人艰难度日,为两个孙子外出求医看病,家庭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整日里眉头紧锁。
从驻村第一天起,王德中就和李芳玲家有了不解之缘。今年疫情期间,他每天都去她家转转,时不时地送点鸡蛋、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给孩子添置铺盖和换季的衣物,购买了餐桌、椅子、门帘等日常用品,李芳玲很是感激,一来二去,王德中就认下了这门“穷亲戚”。
为帮助李芳玲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王德中和帮扶队员主动协调乡扶贫办、民政等相关部门,将她一家7口全部纳入了低保,为她的儿子、儿媳及两个孙子落实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为正在上学的孙女落实了“两免一补”。为增加收入,还帮她残疾的儿子谋了村公益岗位——护林员。
收入上去了,但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几乎丧失劳动能力,没人打理,院落内仍然是垃圾遍地。为还李芳玲一个干净整洁的家,王德中事无巨细,看到什么就帮助什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一样一样落实。
4月中旬,王德中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全所4名同志将李芳玲家屋内屋外打扫了一遍,光堆放的垃圾就用三轮车拉了整整5趟。
李芳玲居住的房屋是兩层小楼。30多年前,在整个朱庄村里虽说不上豪华气派,但也数一数二。多年过去了楼房早已风光不再,加之无人管理,房屋早已接近危房,楼梯上的砖块严重脱落变形,人走在上面忽忽闪闪,非常危险。为消除隐患,王德中自己出资,找来亲戚帮忙,拉来大沙和水泥,对整个楼梯进行了重新修缮,又用钢管结结实实地焊接了栏杆扶手;看到厨房到处跑风漏雨,王德中就请施工人员把原来搭建的石棉瓦全部掀掉,更换成干净漂亮的彩钢瓦。看到李芳玲家仍然使用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的简陋旱厕,他就安排人员将原来的旱厕拆掉,改成了水冲式的“新型厕所”,简单而不失时尚,引来众多群众纷纷效仿。
看到李芳玲家门楼破旧低矮,上面仅用几块破石棉瓦遮风挡雨,没有大门,他就买来砖头重新翻建,安装了崭新的不锈钢大门,并专门请来专业师傅在门楼两边书写了6个红色大字:“念党恩、跟党走”。
截至目前,全村仅李芳玲一家,王德中就已投入个人帮扶资金13000余元。
望着刚刚建好的大门、修葺一新的厨房、干净的的庭院,李芳玲逢人就说生活的巨变:“县自然资源局给俺村派来了好干部,王所长就是俺的大恩人。今后俺也不能光等着救济,自己也要想想办法、找找门路,计划做点小买卖增加收入,争取早日脱贫致富,不拉全村的后腿。”
如今的朱庄,一天一变化,一月大变样,日新月异。在第一书记王德中的驻村帮扶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朱庄村道路两旁绘上了精美彩图壁画,栽上了花草树木,村室旁边坑洼不平的道路得到了修缮,积水坑没了;损坏的路灯得到了及时更换,路灯亮了……
“既然党组织把我放到了第一书记的位置,咱就得服从命令听指挥,有义务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只要群众过得好,俺这个‘亲就认得值!”说起帮扶工作,不善言辞的王德中坚定地说道。(作者单位:太康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