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及实践
2020-07-04郭馨王晓军
郭馨 王晓军
摘 要:根据我校水利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情况,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对我校水利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特质及功能进行分析;探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在机制、组织等方面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发展,营造水利专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合理设置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构建我校水利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新路径、新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specialty in our school,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of water conservancy specialty in our school,and probes into the existing main problems and caus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 and education system in mechanism,organ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Realize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create a cultural atmospher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water conservancy specialty,reasonably set up courses,and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To build a new path and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for water conservancy majors in our university.
Key words:Appli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ducation system;Practice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对高等学校赋予的历史使命[1]。现阶段,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大多把教育工作的重心都放在高等院校的基础教学上,对于创业教育反而不是特别关注。然而,做好创业教育可以说是技术类院校在转型期合理定位、科学发展以及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针对于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此来激发大学生们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为技术类院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助力。通过向学生们进行有关创业、创业教育、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等概念的解释,全面系统地阐述我校水利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环境、途径与方法,通过对我校水利类专业的创业教育案例研究,了解该专业创业教育的环境与趋势,以此加强创业及创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探讨未来我校水利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管理模式。由此以点带面,将观察的视角扩展到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我国独创,在20世纪中叶美国高等学校就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随后日本、英国也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创业教育[2]。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参与了不少国际上的合作项目,为了更好的践行创业理念,一些地方的高校根据当地现状以及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工作,值得庆祝的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现阶段我国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相比而言仍旧比较落后。为了协助地方本科院校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加繁荣发展,针对于此,应用技术型高校产生了。
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都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注重大方向的研究,对于一些不同类型的院校具有的差异不是特别重视;其二,在研究時偏向对于理论的教育,忽视实践操作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次数较少;其三,教育工作者对于理论教育的内容还不够一致统一,很多内容也比较浅显单一,缺乏深度;其四,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制度,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还不够具有实践性。虽然不少教育工作者已经在各种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尝试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但由于对一些问题的研讨不够深入,挖掘不到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使得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二、水利类专业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价时,主要依靠的标准就是教学体系,包括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设立、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师资力量队伍的创建、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开展情况。其中,设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基础的保障,校内实践基地可以是实验室、创客空间等,校外实践基地可以是企业、工作单位等。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不仅要对基地和仪器设施进行调查与统计,对于实践基地所涵盖的专业数量、培训人数、培训方式等也需要做重点考虑。除此之外,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是师资力量是否雄厚。对此可以通过对师资力量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对教师数量、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进行汇总并归纳。
本科层次应用型水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理论+实践+多元学习+创新”的四维教育教学实践体系。我校已有“SWH-CDIO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体系,结合水利专业特色,调整SWH-CDIO水利创新实践协会,组织开展“大禹杯”水工建筑物模型设计大赛、“巧手杯”结构设计大赛、DIY设计大赛等水利专业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比赛。组建了以专业指导老师为绝对核心的创新创业团队,由农水教研室指导的水利科创团队,水工教研室指导的禹创工作室,确保团队组建初期,已具备专业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基本素质。通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四大能力平台”框架,水利类专业“1线2重4维”人才培养实践体系的探索和实施,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完整的四级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体系。达到培养本科层次水利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目的,为现代水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具有创新性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水利类专业创业实践平台搭建
加强水利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工作,达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通过采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点对点、一对一,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创业人才。针对水利类专业课程的特点,要考虑其特有的工科思维,在课程设置、第二课堂中要解决好基础类、专业类、实践课程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在普及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基础上,通过导师制辅导和项目化实践[3]。水利类课程建设注重长期、有序、规范,设定各课程组组长,制定建设标准,进行全面的课程建设。特别是要求各门课程教学基于CDIO理念的工作正在不断推进,比如《水工建筑物》课程组成员与SWH-CDIO水利创新实验中心联动深化课程改革,举行“大禹杯水工建筑物模型设计大赛”,结合水利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工程读图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职业沟通等核心素质能力,丰富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多学科门类交流与学习。
通过组织并开展校园中课堂之外的一系列有价值的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形成。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进行评价时,文化氛围是需要特别打造、特别关注的。文化氛围作为影响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学生们最终获得的成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校园中打造出创新创业的第二课堂氛围,不仅能够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还能够使已有的创新创业团队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保持学习力。通过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星级品牌、“大禹讲堂”系列品牌活动,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初期推进工作,进入实战型创新创业培育孵化,以专业类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成熟与发展[4]。持续推进学术类社团对接实验室工作,实现学术类社团一对一对接实验室,参与到实验室日常管理,为给学生开展学科竞赛、技能培训等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训练的平台。
衡量文化氛围的优劣标准可以是关于创新创业课外活动的举办情况,包括活动数量、专业设置以及参加人数等,还需要对学生们的建议和反馈做充分考虑。对于创新创业项目初期培育,创办竞赛活动、成立社团团队、推进项目建设、开展系列研究等,都能够促进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以及整体素质,为同学们提供锻炼机会。提供展示职业沟通、团队合作、创新创业、演讲表达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平台,举办职业核心能力大赛,帮助学生提升“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综合能力[5]。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推进水利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6]。
四、结语
伴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各个院校都在成立创新创业相关的部门或者社团,在保证第一课堂的质量下,加强第二课堂的融入,全方面的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同时,将管理部分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标准,管理能力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一些奖励和学分奖赏制度应运而生,管理者需根据改革的进程及时准确的提出新的方案,建立能够更吸引学生的机制,从而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持续完善大学生科技竞赛平台的构建,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创新创业比赛;深入挖掘校内资源,专业老师是学生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搭建专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使创新创业团队成为有源之水;整合校外资源,鼓励校际合作组队,努力促成与各学校学生组队参加各项竞赛,形成交叉学科优势;通过结合师生自身的反馈和他人的评价,对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改正与完善,进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有的优越性,將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有效结合,才能够有效提高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下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5(7):75-78.
[2]刘隽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现状与突出的问题[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2):1-4.
[3]李国章.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6:028.
[4]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97-99.
[5]叶谦.“学会共处”取向的学前教育课程建构[D].西南大学,2008.
[6]何小溪,仲伟峰,周威.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75-76.
作者简介:郭馨(1991-),女,青海西宁人,硕士,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政治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