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播方法与途径研究
2020-07-04袁立敏付玉霞赵君玉佟珊
袁立敏 付玉霞 赵君玉 佟珊
【摘要】随着十九大习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倡导,社会各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探讨如火如荼,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在文化传播推广中高职院校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中制度化、常态化,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及研究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策略,从而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此过程中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做了大胆创新。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规划项目《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播方法与途径研究——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研究成果(批注文号GH192030),项目负责人:袁立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229-02
1.课程建设有效助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课题团队自2010年9月起,通过研讨、调研及论证确立开发《创意设计与中国文化》课程,其后依托该课程与《民俗文化》等,不断开拓以“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基地”“习三内画博物馆”等为特色的校外实践基地,将课堂延伸校外,也将实训基地打造成为鲜活、灵动的体验式教学平台。
(1)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能有效助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與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突出高职教育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重视实践运用,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2)为了让学生不局限书本知识学习,真切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价值,特优选传统文化中内涵丰富、表现力强的文化项目,借助“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重塑文化情景,加深了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要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
2.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职人才培养进行融合
依托五千印迹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等实践基地等,聘请剪纸、折纸、皮画传承人为我院兼职教师的有利优势,有重点地将国家课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本市、区“非遗”名录项目进行筛选、加工,构建了《中国文化与创意设计》系列教材非遗民间艺人走进课堂构建“1+1”式教学模式;以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组建非遗兴趣小组,依托“口传心授”的新模式,开展学习传承活动;将“非遗”专业知识融入课程,融入高职教学体系;最终达到“非遗”工匠精神与现代科技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
将传统文化内容的整合、提取,最终凝炼成模块化、专题化的知识。通过汲取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粹,学生可以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明辨荣辱、修身养德,将其转化为内在的精神和动力。我们优选传统文化中内涵丰富、表现力强的茶道、造纸、活字印刷、剪纸、戏曲、皮画、皮影等文化项目,借助校外实训基地来展示和重塑中国文化情景,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3.挖掘优秀、可传承创新的民族文化,打造品牌战略
我院动漫设计专业自2015年起,借力“非遗文化”进行课程改革,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模块,教学团队利用动漫元素助力“非遗”创新,与产业良性互动,提高专业影响力。
(1)立足学生智力的多元性、差异性、情境性、实践性,让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培养创造力。学生像演绎绘本故事一样,体验传统项目,淘洗晾晒纸张、刻字,印刷、绘制图画、装帧书本,亲自动手加深理解。
(2)主动作为,变“校企结合”为“校企一体”,形成专业特色。以锻练师生、贴近市场、服务社会为宗旨,参与非遗工艺改造升级,如中山国青铜器仿制、现代元素在剪刻纸、皮画中的创新实践;在长安非遗基地新场馆建设中,师生收集资料、凝练总结、经典筛选、图片修改、现场绘制,对中国动漫之路回顾、升华,创作了“中国动画之旅”主题墙绘;以明朝杨睿《获鹿县志》中“获鹿八景诗”为题,整理历史资料和鹿泉县志,为鹿泉区政府展厅设计了“鹿泉八景”主题墙绘图。
(3)校企利益共同体,强化校企协同育人。非遗传承人入校研修,专业教师利用微信、在线课程等手段提供美术基础、创意设计专业知识。师生参与场馆建设,共同研发项目,基地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利益捆绑”助推“校企一体”。
(4)依托区域优势,产学研硕果累累,特色文创产品为动漫添活力。借辛集皮革基地区域优势,与皮画匠人创新皮画作品,参展2017年NCDA大赛(非遗项目),获得二、三等奖。与蔚县剪纸代表王丽云、刻纸匠人李伍合作,开发剪刻纸装饰画、贺卡、纸雕灯等,打造“丽云剪纸”独有品牌。带着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引进来,走出去”,突出“三个服务”,在文化服务过程中展示才能和风采,我们秉承增强师生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出力,最终实现多方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