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与网络安全
2020-07-04仵允昌董太华
仵允昌 董太华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全社会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个人安全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安全教育在社会整体安全教育体系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大学生即将从家庭、学校进入社会,他们很快就成為国家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日益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安全 安全教育
安全文化育人。教育源于文化,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宝贵组成部分,安全文化育人是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的有效方法。育人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素质的培养,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全面提升安全素质很有必要。
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是安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大课题,包括很多方面,本文着重从网络安全方面进行论述。
网络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并且正在越来越多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网络办公、网络购物、远程医疗、网络授课、手机游戏、点个外卖等等,时时处处都有网络的存在,不少大学校园实现了无线网全覆盖,大学生们都享受着网络的学习和生活。
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要对网络有清楚的认识。不仅是对网络正面的、积极的认识,还必须对网络安全有清醒的认识。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也有违法犯罪行为,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
首先是网上不良信息的侵害。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我们的个人计算机、手机随时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的威胁。网络病毒是一种恶意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它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会侵入我们的计算机、手机,破坏文件,窃取隐私等。大部分的网络病毒主要是通过浏览不良网站、下载不明文件、点击未知的链接等等方式进入到我们机器的。病毒一旦侵入,轻则使我们的机器速度变慢,重则使我们的文件遭到破坏、我们的研究成果、QQ账号、微信账号、银行账号等遭到窃取,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2019年1月份,济南某高校2016级学生周某某,因其表哥微信号被盗,他收到了被盗账号的借款信息未经核实,被骗了2582元;2019年3月份,山东某高校大一学生张某某,因自己QQ号被盗,他的三个同学也是QQ好友,分别收到了他的借钱信息,在未核实的情况下分别被骗了700元、100元和100元;2019年4月份,山东某高校一大四学生张某某,收到一短信内有链接,当他打开链接后,关联银行卡里的2800元钱很快被转走。像这样因网络病毒使大学生们的信息被盗而造成自己、同学、朋友或家人被骗的例子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警惕。
对大学生来说,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与网络是密不可分的,要想预防网络病毒,就要做到不随便点击和下载可疑的文件,因为不少“诱人”的广告背后都隐藏着“小木马”程序。不少大学生都遇到过中病毒的情况,一旦电脑、手机中了病毒,我们应该怎么办?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立即断开网络,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其次是抢救重要文件,把我们计算机、手机里的重要文档等备份出来;然后对电脑、手机进行全面杀毒处理。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一些以文字、图片、影像等表现方式出现的网络色情信息,除了可以传播病毒外,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使他们无法正常生活,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色情并不是获取正常性知识的途径,所以大学生们不要浏览色情网页,如果想要了解性知识,可以通过性教育的图书等正规途径。
大学生们受到网络诈骗的例子时常会发生,因网络诈骗隐蔽性强,大学生们又涉世未深,一不留神就会中了骗子们的诡计。目前常见的网络诈骗主要有电信诈骗、网上刷单诈骗、网上购物诈骗等等类型。电信诈骗大多是冒充亲朋好友有急事需要用钱、或冒充“公检法”人员需要你协助调查等等有理由,其目的就是得到你的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进而得到你的卡内资金;网上刷单诈骗就是掌握了你要拿返现的心理,先以小利引诱,最后让你竹篮打水一场空;网上购物诈骗通常有钓鱼网站诈骗、支付诈骗、低价诱惑诈骗等方式。要避免受到这些网络诈骗,就要不断学习有关防诈骗的知识和有关骗局的例子,提高自身的防诈骗能力;还要注意不轻易相信网上的信息,要选择正规的网站;对于涉及银行账号、资金等问题,一定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对信息进行核实验证;对那些要你提供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及验证码的,要加倍警惕,十有八九就是骗子;保护好个人信息,对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等尽量不上网,不扩散。
2019年6月份,山东一高校大一女生王某某在网上看到一购物返现的信息,当时有点心动,于是就问能否参加,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就给对方发了1000元,大约过了几分钟,她就收到1000元和返现的500元。第二次她就给对方发了2000元,过了10分钟,对方还没有给她返现,她就问问什么?对方回答说2000元的名额没有了,让她参加3000元的,于是她就又给对方发过去1000元。又过了20分钟还是没有返现,她就有问为什么,对方说明天中午再联系。到第二天中午对方又跟她要2000元,她感觉不对劲,就报警了。王同学被骗了2500元。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对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识,不仅自己知法懂法,还应做一个守法的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用网络的权利,促进网络接入普及,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安全、便利的网络服务,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宣扬恐怖主义、極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第六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或者提供专门用于从事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或者为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运营关键岗位的工作;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运营关键岗位的工作”。
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第六十四条规定,“反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法律规定还有很多内容,在此就不多说了。相关的法律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这些都是在网络方面大学生必须遵守的法律。
近年来,网络违法犯罪不断增长。有的大学生在学习了一些计算机知识后,就像显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于是就在网络这个海洋里恣意妄为,有意无意之间触犯了法律,后悔莫及。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并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传播正能量,起到表率作用。
你可能会认为自己离违法犯罪还很远,但平时上网的心理、生理安全也不可忽视。长时间的久坐对颈椎、腰椎都有不好的影响。很多人都是“低头族”,这不仅对自身健康不利,还有可能因专注于手机而忽视了周围的人和事情,对他人造成伤害。网络就是一个工具,我们要合理利用,不可网络成瘾,网络生活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还是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打交道,要做生活的主人,不要做网络的奴隶。
希望大学生们都能遵守法律法规,讲究社会公德和IT职业道德,做文明网民,用自己的所学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