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儿石小学毽球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分析
2020-07-04杜柔冬
杜柔冬
【摘要】毽球运动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也非常受人们的喜爱,但发展至今,在现在的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却发展得并不好,不少中小学校几乎不开展这项运动,学校现有的兴趣班各种项目中几乎都没有毽球运动。在素质教育和寓教于乐这个大发展趋势中,苗儿石小学却数十年为一日的坚持发展毽球运动,并以毽球作为学校办学特色,通过毽球运动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新风。毽球运动成为苗儿石小学特色的同时也通过毽球运动将良好的锻炼意识植于学生心中,保障学生学到运动基本技能并强健体魄。苗儿石小学自引进民族传统特色项目——毽球运动以来,发展至今取得不少荣誉,培养出了不少优秀毽球运动尖子生,通过苗儿石小学毽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在小学发展毽球运动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采取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把毽球运动作为学校特色做好做强是可行的,而且还能够很好的传承我国民族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和建设。
【关键词】毽球运动 苗儿石小学毽球 特色学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204-02
1.对毽球运动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孙静(2011)在《大同市毽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毽球是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众健身项目,但大同市城区的人们练习毽球的时间和练习频率不高,并且大部分毽球参与者对场地不满意,毽球比赛活动多是自发组织等,呼吁媒体多方位宣传,政府多举办比赛,并投入一定资金修场馆等,使毽球运动在黄河以北城市“全民化”。
韦霞(2011)在《崇左市中学开展毽球运动现状和研究》中指出崇左市中学毽球运动开展情况非常不理想。同学们对毽球运动的了解程度不够,很大部分同学不了解毽球运动,以为毽球就是平时的踢毽子。然而缺乏专业的毽球教师资源、专业的毽球指导教材、宣传力度不够这些都是崇左市中学开展毽球运动落后的原因。
郭二峰(2014)在《毽球运动在洛阳市中小学开展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指出毽球游戏的教学和学生的兴趣培养应该同等重视而不是重兴趣轻技术,致使一些学生年级越读越高,反而毽球技术能力越来越差。对于技术要求较强的毽球运动来说,踢毽的技术越差就越不想踢,因此对毽球运动兴趣就逐渐减小,久而久之就会渐渐的失去兴趣最终放弃。
李影、秦纪强、刘靖(2012)在《安徽省凤阳县群众毽球运动的开展现状研究》中提出凤阳县毽球运动的练习者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才进行毽球运动。练习者主要聚集在广场、路边空地、小区楼前空地等场地进行操练。另外,毽球运动技术的积淀多是靠自娱自乐、自学成才。关政府部门积极组织有关毽球运动的多种活动是解决办法之一,并且在资金、设施上要大力支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毽球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好处,突出其特点,让他们意识到进行毽球运动是可以提高身体各方面机能的,以便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毽球运动中来。
黄宗能、王艳琼(2012)在《广西毽球运动的发展与推广》中指出广西毽球整体竞技水平不高最直接的原因是没有形成专业毽球教练员队伍,而毽球运动的基本功一般人都要在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踢好毽球需要在專业教练的指导下并坚持长期训练,单位或者学校提供几块场地,发放一批毽球也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对问题进行解决。理应组织一批毽球教练员队伍,并对其进行培训,使他们毽球教学理论丰富起来并掌握毽球基本技术训练方法、技战术与实践方法以及裁判法等,这样就会推动广西的毽球运动的长远发展。
乔东方(2011)在《晋中市小学开展毽球运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一文中指出观念问题是制约晋中市小学开展毽球运动的主要因素,教师对毽球运动的认识程度,毽球课程建设均是影响晋中市小学开展毽球运动的因素。
2.对毽球教学及课程的相关研究
张艳成(2014)在《甘肃省白银市小学体育课毽球教学的调查研究》中指出甘肃省白银市小学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以学校特色项目为主,而学生的兴趣、学校场地器材情况以及课程标准也是安排体育课毽球教学内容的考虑范畴。盘踢是其毽球授课主要内容,拐踢、蹦踢、磕踢三项内容也是必须掌握的,然后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前4种毽球踢法后才能继续学习后面的倒打踢、跳背踢两项内容。
郭壮(2017)在《黑龙江省农村小学体育课程引入毽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指出一些体育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小学适合开展毽球运动,而毽球运动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起到了促进与提高的作用。
郭贤成(2009)在《创建毽球特色小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中指出在农村小学发展毽球运动首先符合其本身对体育发展的需求,其次符合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再次一并符合“阳光体育”发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要求。提出创建毽球特色小学内在需要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全部体育教师的积极参与,有效的管理制度;外在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导向,毽球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还有学生家庭的理解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建成建好一所以毽球为特色的小学校。 3.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研究
宗有智、李鑫、庞云飞、刘志文(2012)在《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调查》一文中指出高中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统一,但内容比较单调。自由活动是所调查的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基本形态,并且篮球、乒乓球这些传统的运动项目活动是主打项目,这些项目基本都是体育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学校应有所改变,变换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增加活动方式、提高宣传方式,注重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新颖性,使其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相符合。也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和自己学校师资能力,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多样化的开发,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
阮晓燕(2015)在《南京市秦淮区小学大课间体育调研》一文中指出由于场地、器材的条件受限,大课间活动通常只能开展常规性的活动项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基本得不到满足,学生参与的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篮球、排球、跳绳等运动项目还是大课间活动的首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平时体育课堂上的所学内容。广播操更是必做。这样一层不变的大课间活动模式使学生对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向往度极低,缺失向心力,活动的效果和质量都大打折扣。
4.国内学者对国外现状研究
国内学者对国外毽球运动的研究,李荣娟、李峰(2015)在《越南毽球运动的开展现状研究》的文章中指出,越南发展毽球运动较好,水平高并领先于世界各国。越南从上到下有相对应的毽球运动发展体系,内容完备、涵盖面广;各级毽球比赛均由越南政府组织,以此来推动毽球运动在本国的发展。国家的重视、联赛的保障、器材技术的改进、群众的广泛参与,全国高校体育专业必修毽球,这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是越南毽球运动开展成功的因素。
5.从一年级抓起重视人才培养
重视毽球人才的培养,也是苗儿石小学毽球能够发展成为特色的保障。孩子们从进校读一年级的第一堂毽球课开始,老师就将本校是毽球特色学校的概念灌输给了孩子,同时也对上毽球课以及大课间和课后毽球练习做了个介绍,更是将加入校毽球队的条件和优势讲给了孩子。从此每个孩子的书包里每天都带着一个毽球课上、课间、放学后随时随地的都可以练习毽球,与毽球结下了不解之缘。毽球运动也是讲究基本功的项目,也是需要訓练到一定年限才能看出效果的项目,苗儿石小学的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练习直到六年级,通过这六年的学习和练习多多少少都有些毽球功底,校毽球队的队员就是从全校这些孩子中花上选花挑选出来的。全校872名学生,全校范围内选人才则保证了可选择的范围宽广,校田径队队员是从3年级开始挑选,每个年级至少都是100多人,从中挑选男女各10个左右的孩子,3-6年级的孩子都有,这就保证了梯队,从而保证了校队队员的数量和质量。一所小学采取这种模式形成的毽球人才培养体系无疑是它走向成功走向特色的一种保证。
把毽球运动安排进正式的课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从心里边有一种毽球和其他科目同等重要的概念,从意识上就做好建设。每个班的每堂毽球课安排相关的体育老师进行授课,让学生通过上毽球课系统的学习到与毽球运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要求教师上毽球课要有相对应的教案,做到教有所依,避免了随心所欲的讲授,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教法留下了参考的依据。每逢期末时体育教师对任教年级的毽球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一个检测,既可以肯定学练的好的地方,还可以从中找出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学习和练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6.结论
(1)苗儿石小学各届领导都秉承了毽球教育的传统,为毽球运动在校发展执政献策。学校领导直接管理毽球运动的教学事务,在人员、器材、资金方面都做出周到的安排和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了领导的管理作用,确保了毽球运动在苗儿石小学健康长久的发展。
(2)苗儿石小学每年校内要举行各种关于毽球运动的活动,如运动会、联谊会、班级会等等,除此之外还联合校外的毽球学校、机构共同开展毽球活动,从而保证了毽球活动开展的广泛性,从中不仅锻炼提高了学生的毽球水平和能力还开阔了学生的毽球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毽球知识。
参考文献:
[1]韦霞.崇左市中学开展毽球运动现状和研究[J].才智,2011(03):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