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尝试
2020-07-04张炳虎
张炳虎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明确要求后,应注重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讲解课程内容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举手发言以及引导学生说出思路,鼓励学生自主解题、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合作、解题、举手发言、提问,进一步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以此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144-01
一、引导学生举手提问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教学中,要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在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举手提问,以调动学生积极举手说出问题,学生在表述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注意力专注,并且学生提问时拓展思路、说出疑问,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同时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不仅敢于提问,也能够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除了讲解数学知识,还应重视引导学生举手提出问题,且对于学生说出的问题要予以讲解,对于敢于创新、敢于举手提问的学生予以鼓励,以此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进而使学生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认识钟表”时,教师先讲解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學生举手发问,调动学生主动举手提出疑问,学生在提问过程中拓展思路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发问,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创新和发问,对此,教师应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随后对于形成创新意识的学生予以表扬,进而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创新、提问,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说出思路
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认识到长时间灌输知识将限制学生想象力,并且,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此,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出思路,学生表述思路时逻辑思维清晰,以及积极表现自己,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思路,以此促使学生敢于创新和表述,不仅消除学生畏惧、依赖心理,同时也增强学生标新立异的意识和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讲解如何运用面积公式求解多边性面积,以及详细讲解多变形的形状特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举手说出求解多边形面积的思路,使学生积极举手表述思路和求解步骤,学生表述过程中思维活跃,且在表述时能够说出很多计算思路和计算步骤,这说明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增强,有助于拓展学生思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注重预留时间引导学生说出思路,这样能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表述创新性想法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则根据学生说出的思路予以引导,进而使学生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清晰。
三、引导学生自主解题
学生思维活跃,对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十分有利,因此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应预留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解题,学生在自主求解时,思维活跃以及做到一题多解,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考力。
例如:引导学生做“鸡兔同笼”应用题时,教师应先讲解应用题的解法和思路,如:一个饲养场一共养鸡、兔78只,共有200只脚,求饲养组养鸡和兔各多少只?以此应用题为例,教师详细应用题的解法之后,教师展示多道练习题,要求学生自主解题,并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学生积极依照要求认真分析应用题,且在分析过程中积极发挥创新性思维,从而根据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写出列式和计算步骤,以及写出不同的解法,能够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需注重引导学生独立自主解题,不能直接将习题的答案告诉学生,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求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分析得出不同的算法,以此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促使学生积极合作,在相互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时学生说出创新性想法和观点,逐渐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后,也会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做到相互合作,积极创新思路、创新思维和观点。
例如: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先讲解不同物体的特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物体的特点,并要求合作小组的成员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以及说出创新性想法,各组学生清楚要求后,既做到积极合作,又做到创新想法、创新思路,以此加强学生创新能力。
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注重以学生为本,并落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并且,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提问、表述思路,以及自主求解、合作探究,不仅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敢于想象、创新、探究、表述,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各种能力,进而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