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构建师生和谐
2020-07-04卓天伟高英
卓天伟 高英
摘 要:当今的社会是个物质丰富的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有个性的学生,以前那种教育方法方式在学生身上已不起作用。我们必须亲其生,尽其生。不断与他们拉近距离。
关键词:双差生 个性 弥补 欣赏 尊重 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更呈现出一派精彩纷呈的景象。如果我们还止步于以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止步于以前的管理模式那只能是一个误人子弟的教师。
现在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但是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大部分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这些孩子甚至被称作“双差生”。这样的孩子需要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还有付出,也需要老师们转变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甚至是教学理念和方式,因为在他们身上,00后桀骜不驯的性格被发挥到了极致。[1]
一、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的学生有沉默寡言的,有滔滔不绝的,有外向好动的,有内向文静的。他们不羞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收费制度对老师的教学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成绩稍好的,他们会抓紧所有学习时间,甚至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他们对班级管理对窗外面的世界并不会特别关心,真的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班上的后进生则是“老大难”的问题,他们对学习并无兴趣,上课睡觉甚至破坏课堂教学的秩序。这部分学生不仅学习习惯不好甚至行为习惯也不好。上课随意与老师接嘴顶嘴或者吃东西,毫无纪律意识。他们对家长和教师不平等的“说教”会极为反感,总是想尽力摆脱成人的过分保护,寻求个人自主行为。这部分学生是非观念并不强烈,做事看心情,对人看交情。但他们也有优点,比如对朋友讲义气也较为关心班级的事务。就这样一批性格迥异的学生组成了一个颇具特点班级。[2]
二、家庭环境分析
现在的孩子家里经济条件都比较好,他们的一切得来都很容易,从未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养成了好吃懒做,不懂得珍惜的坏习惯。一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一部分孩子是单亲家庭。这些孩子在缺乏父爱、母爱不健全的家庭中成长,形成了他们不健全的心理。有些家长当甩手老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一切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与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的爱或许可以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可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最缺少的就是精神食粮。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履行教师的职责,还要尽量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那份父爱与母爱。
针对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与学生搞好关系
首先,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严师出高徒”中的“严”是有前提的,必须以师爱为前提,而这师爱又应该是为学生所认可的,这严厉是偶尔为之的。缺少了师爱的所谓严厉,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考试分数,只会使学生,厌倦学校,厌倦老师,而这种“严”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隔离和封冻起师生沟通的最优渠道。因此,我们要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严。
其次,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不是说过:“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下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孩子在你的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要求老师要经常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可爱之处,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学生,对待学生。调整自己的心态,轻松愉快地面对自己的工作。试想,如果一个老师总是用厌恶的眼光或者不信任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又怎么会觉得与他们沟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呢?又怎么可能达到师生间真正地理解和情感的交流呢?学生是可爱的,只要我们用真诚、赏识的心去对待他们,他们也一定会回报以优异的表现。每个孩子都是花骨朵,只是有的花骨朵开得早些,有的花骨朵开得迟些;有些花期长些,有些花期短些而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扬和肯定,希望得到赞许和承认。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信任你,亲近你,服从你,并喜欢你的学科。[3]
最后,教师要懂得放手。有些保姆型的教师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不给学生任何自主的权利,从好的方面来说这表示对工作认真负责,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不信任。一个聪明的老师,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班级中的一些事务。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就会更努力地去让自己获得他人的信任。于是,无论从做人、做事,还是学习上,他都会更注意、更努力,不断完善自我。让班级管理得心应手。
2.创建民主的氛围
现在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作为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是民主的。应该彼此尊重对方的观点、见解和主张,彼此尊重人格。以“对话”为基础进行商讨。如果学生说的有道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放下姿态,真心接受,并对此加以表扬鼓励。
3.建立家校一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家访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家访已被大家所淡忘,但家访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全面地了解学生,让教育有针对性;能增进师生的感情,让教育更加的人性化;能把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教育“合力”。有人曾经说过:“十次电话交流,不如一次家访。”即使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家访仍然是班主任密切与家长和学生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但家访时介绍情况要全面、客观。评价要一分为二,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在谈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时,也要以肯定成绩和进步为基础,并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同时,介绍情况要客观、准确,既不夸大,也不隐瞒。尤其是要防止告状式的家访。这样会无形中增加教育学生的难度。作为老师,经常家访有利于了解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在家的情况,从而更利于教育学生,管理学生。
4.随时关注学生的变化
(1)正确对待学生早恋问题
青少年处于身体尤其是性发育的关键时期,而由此产生的这种朦胧的性意识是直接指向异性的。所以异性之间互相吸引是正常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冷静、客观地去看待他们的言行,多听听学生的意见,不急于下结论,也许很多“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如果确实有,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我相信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不会让学生变坏,反而更有利于他们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再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积极倡导孩子们同异性之间的健康交往。
(2)正确对待学生上网
由于好胜的心理在现实生活的交往中没有得到满足,而网络世界却能满足这种要求,这是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直接心理原因。由于在家上网受到父母的限制,于是千方百计地投入外面的网络世界中去。为此,教师应该耐心讲解上网并非一件坏事,把握得当会对学习带来好处。同时也如实地分析上网不当和说谎造成的后果和危害,找些反面的事例来教育,正确对待互联网,告诉他们网上的朋友不一定都很好,这是个虚拟的世界,不应该过分沉溺。最后,要有耐心地和家長一起让学生慢慢改掉网瘾。因为网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精神依赖病症,要一下改掉是不容易的。
5.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当今社会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可以直达天堂也有可能直奔地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与时俱进。怀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心态不断努力学习。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引路人。在班主任的教导下,学生懂得怎样做人。班主任也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在班主任的教诲下,学生的聪明才干得到增长。班主任还是学生理想的播种者。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班主任是为每个学生开辟成才之路的,班主任要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铺路石。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的责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傅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2]李淑玉.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J].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1)
[3]道宏瑞.以学生为本管理班级[J].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