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庄园德教资源对《基础》课的价值研究
2020-07-04郭良瑞路德红
郭良瑞 路德红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最先接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三个方面给予大学生以教育和启迪,旨在“树德立人”,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康家作为豫商精神的代表,连富十二代,得益于康氏家族对于优秀家风、家教、家训的传承。因此,挖掘康百万庄园优秀德教文化资源,对于丰富《基础》课教育资源,创新《基础》课教育方法,拓宽《基础》课教育载体具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基础》课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康百万庄园 德教文化 传统文化 家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9-0194-03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包括家风家训在内的家庭文明建设,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俗话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作为豫商精神的代表,集农、商、官于一体的巩义康家,却能连富十二代,历经明清民三朝、长达400多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康氏家族对于优秀家风、家教、家训的传承。而康百万庄园的建筑就是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的载体。因此,挖掘康百万庄园德育教育资源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社会风尚、丰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一、康百万庄园优秀德教文化资源
(一)丰富的德教资源
1.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一个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和归属,要求个人既注重自我修养、重视亲情,又要心怀天下、兼顾他人。其中,责任和担当是其精髓。优秀家庭、家风、家教的传承是家国情怀得以成长的沃土。康家历代都深刻明白,一个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要时刻谨记为政府分忧,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对爱国情怀的生动诠释。面对战争,积极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政府平定叛军;面对宦官权臣贪婪索贿,康道顺作为康家的第十五代后人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还告诫自己身边的人也不能接受不义之财。康应魁为朝廷尽忠,两次出资修筑大坝,帮助官府在开封赈灾,这种行为获得了百姓的好评,也得到了官府的称赞,为康家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庄园保存了很多体现历代康家子孙优异表现的文物,如“轻财义举”“德泽齐鲁”“毁家纾难”“德懋行芳”等匾额就是最好的例证,每一块匾额背后都有生动感人的为国分忧、为民谋福的故事。康家家教历来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利益放在首位,并把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理性认识融入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去,做到知行统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是真正的爱国者,生动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2.诚实守信的经商之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商就和做人一样,也有一定的道德规范。首先要以“信”为重,讲信誉、守信用;其次是“义”,童叟无欺,不要赚昧良心钱;最后才是利,不能把利摆在首位,又诫“骄、贪、懒”三个字。康家坚守诚信经营、信守承诺的商业品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经商理念与现代商业经营观念也是一致的。比如说,康家做棉花生意,在垄断泾阳的棉花市场之后,并没有哄抬物价,相反,在秋棉上市时,按照等级收购棉花,并且用高于市场价收购质量较好的棉花,在收购时,采用的是标准称,任人核实。这在解决了当地百姓生计问题的同时,也赢得了泾阳的市场[1]。康家花行也因在经营时坚守诚信,不欺瞒顾客,生意很红火。也因为康家良好的商业道德,当时不论是市井百姓还是朝廷、官府都愿意与其合作,甚至还垄断了清军的军服和被褥供应,生意兴隆。
3.与人为善的处邻之智
康家的家风家训要子孙坚持与人为善,绝不能以势压人、仗势欺人。有一口水井不属于康家的财产,但却见证了康家长辈与人为善的智慧。在古代,水井寓意财富的源泉。在康熙年间,康大勇曾找叶家协商想买下叶家的一块地建造庄园,叶家同意了,但却因为水井寓意着财富而不卖地里的水井。后来,康家要以大笔黄金收购,但叶家还是不卖,最终康大勇尊重叶家的决定,保留了叶氏井。康家不因家大业大而强买强卖、仗势欺人、恃强凌弱,反而与人为善、和睦邻里的举动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被传为一段佳话[2]。
4.崇尚中庸的治家之方
中國人自古以来,对于中庸之道是比较崇尚的,认为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康家之所以兴盛三百多年,是由于蕴藏在其家教中的大智慧,即凡事留有余地,忌赢忌满,忠厚传家。坚持儒家之道,崇尚中庸、吸收借鉴其他派别的思想,将其重新整合,形成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和方式,这是康家治家的核心理念。
康家历代秉持留余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康氏家训》,尽管十分简短,但每一条都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执行性。从“留余”匾中“留巧于造化”“留禄于国家”“留财于百姓”“留福于子孙”大方向的指引,到家训中所提倡的“吃亏心”“退让心”“节俭心”“感恩心”“诚信待人”的具体执行,这其实是康家对“留余”智慧从“知”到“行”知行合一的过程[3],也是康家使家族保持非盈非满状态,从而存在继续发展的空间,以求得长盛不衰的大智慧。
在康家人看来,只有家庭内部的和睦团结还不够,还必须做到善待家丁、仆役,关爱邻里朋友,才能够真正做到上下齐心、内外团结,才能够共图兴家之大业。
(二)多样的德教方法
康家除了给子孙留下大量广泛人脉、物质财富外,更加注重采用多种多样的德教方法,比如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形象教化与文字教化相结合、家史教育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等对子孙进行教育,使其成人,以保家业久盛不衰、子孙畅享富贵。
1.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教子贵以身教,不可仅以言教。”[4]“未有不能修身而能教其子孙者也。”[5]俗话说,育人先育德,育儿先育己。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更要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身示范,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让子女信服。康家历代长辈大多生活俭朴,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有与人为善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将良好的家风和基业传给子孙。
2.形象教化与文字教化相结合
康家是书香世家,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采用形象教化和文字教化相结合的方法。比如,采用立功德碑、树牌坊、匾额、楹联、书帖等多种形式。这种教育方式的转变将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子女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方式的综合运用,除了直接的道理灌输之外,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且牢固得多。康家长辈也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和现代所有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一样,这种思想从康家中堂画“魁星点斗”图中有所体现。但是,康家长辈也明白,学习要劳逸结合,讲究方法,因此在儿童居放置书桌和琴台。
3.家史教育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康家长辈让子女通过家史了解历代长辈的为人处世、治家之方、经商之道,在家庭故事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仅如此,康家在教育方式上还紧密结合社会评价。因为社会评价可以更好地体现康家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更为客观,更容易接受,所以,家史教育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德教方法,可以让后代学习康家历代长辈治家、传家的精髓,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多元化的德教载体
康家长辈为让子孙刻苦读书,花费大量心思,通过遍布庄园各个角落的建筑、牌楼、匾额、壁图、石雕等营造浓郁、健康的劝学氛围,以助其成长。这些无不包含深厚的文化意蕴,处处浸润着长辈的殷切期待。
1.建筑传家学
康氏庄园里的祠堂、牌楼、碑楼,既是展示祖先荣耀的地方,又是教育子孙、延续家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处处彰显着康家的孝道、传递着康家的文化,以使康家子孙后人时刻牢记先祖的遗志、遗训和良好的家风,鞭策和鼓舞康家子孙代代正确地做人、处事、经商、为官。南大院包括“中直主院”“书带生庭院”“敬直义方院”三部分,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康家长辈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对家学的传承,更能体悟到康家治家的精妙及财富传承的奥妙所在。
2.匾额见智慧
康家的匾非常多,匾扬先辈功。诸如,“万金济黉”“义周仁里”“轻财义举”“德泽齐鲁”“德懋行方”“毁家纾难”“情深施济”“节孝义举” 等,这些匾体现了社会对康家的发自内心的肯定和称赞。康百万庄园额语也让后人重省思。诸如,“行贵简”“居贵敬”“天行健”等,这些额语所蕴含的义理也是用心良苦,对后人在修身养性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警示的作用。
3.牌楼见仁孝
位于广场北边的石牌坊是在民国五年即公元1916年送给康家十五代道兴之妻王氏的贞节牌坊。康道兴自小喜好武术,后因在开封参加考试落第,回家之后气极而死,其妻王氏为此守寡一生,康道平将长子康无晏过继王氏为养子,康无晏在王氏的精心教育下成为康家一位出色人物。第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壁为纪念祖母王氏特向朝廷申立牌坊,牌坊一直保留至今,足见康建壁的仁孝之心。
4.案几警后人
“顽然一块石,谁道有精神?岂知经镂刻,还能见天真。刮去垢兮磨其光,棱角铮铮类圭璋……”[6]这是康百万庄园拜月石案底部的一段铭文,让人深思。石案铭说的是即便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如果长期不断地被雕琢,也会变成一块美玉。因此,一个人也只有不断地磨炼,积极进取,才会有所成就。同时,石案铭也揭示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材”的道理。可见,石案铭也反映了康家长辈对后代读书的重视程度,即便是中秋佳节也不忘提醒后代刻苦读书、积极进取。
这些建筑碑刻等德教载体除了教化子孙、使后人牢记且光大祖上德业外,还蕴含着大量能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历史信息。
二、康百万庄园优秀德教文化资源对《基础》课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通过多维度发力,深入挖掘康百万庄园优秀的德教资源,综合施策,应能为全面增强《基础》课教育教学有效性提供大力支持。
(一)丰富《基础》课教育内容
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绝,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淀下了极为丰富的关于道德教化的思想精华。康百万庄园中就保留了许多关于道德教育的文化元素,比如立德树人、家国情怀、为民担当、苦乐天下等,从康百万庄园的文化遗存中搜集整理出道德教育的有效资源,灵活地运用于《基础》课的教学过程,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其教学内容,不断增强其课堂教学的文化厚重度及课程的吸引力。同时,也为《基础》教学内容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创新《基础》课教育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探索教育方法。康百万庄园中保留了丰富的关于德教方法的文化因子,比如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形象教化与文字教化相结合、家史教育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等。康百万庄园保留了形式多样的德教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创新《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拓寬《基础》课教育载体
在康百万庄园里,匾额、楹联、雕刻、绘画、影壁有很多,而这些文化遗迹大多都是康家历代长辈教育子孙后代的德教载体。为了丰富《基础》课教学的教育载体,《基础》课教研室应积极从这些文化遗存中缕析出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照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将这些载体吸纳进《基础》课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康百万庄园留存的多元化德教载体中获得借鉴,可以进一步丰富《基础》课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提升其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虽然《基础》课的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今后继续高质量地开好这门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是,《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在以后的科研及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挖掘康百万庄园优秀德育资源为契机,继续深入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丰富《基础》课教育内容,创新《基础》课教育方法,丰富《基础》课教育载体,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基础》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古野.神州甲富康百万[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2]田夏.处事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豫商康百万家族的家风故事[J].中国纪检监察,2017(5):59-61.
[3]郭长华.康百万庄园的礼文化及其现代价值[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7(3):45-48.
[4]申涵光.格言仅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5]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2.
[6]孙学敏,周修亭.康百万庄园兴盛四百年的奥秘[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