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一课
2020-07-04奚元良
奚元良
这天,县住建局局长易庚林在忙完公务后打开电脑,一则题为《老父亲患重病急需手术,富豪儿子却要卖房救父》的新闻引起了他的兴趣,再细看文章配图,顿时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冷静下来,他匆匆下楼,开车出了大院,途中还下车去银行取了两万块钱,之后直奔锦华小区。
易庚林急匆匆来到锦华小区15号楼的六楼,还来不及喘口气,就忙去敲门。不料门虚掩着,易庚林问了声“魏涛在吗”,便往里走。客厅里,几个记者正拿着“长枪短炮”采访魏涛,见易庚林拿了个厚厚的大信封进来,纷纷把镜头对准了他。
虽说易庚林大小也算是个领导,但这场面还是把他给整懵了,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个美女记者眼疾手快,拿起录音笔上前问道:“同志,您是来捐助魏涛的吧?”说着还拿眼睛瞟了一下易庚林手里的信封。易庚林朝魏涛尴尬地笑了笑,嘴巴仿佛贴了胶带似的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把信封往魏涛手里一塞,逃一般出了门。
话说十年前,易庚林还是城建局的一个小科长,虽说官不大,但掌管审批大权,求他办事的房地产老板多如牛毛,要给他送礼的人也成群结队,可他从来都是按章办事,从不开半点“口子”。房地产老板们私下议论:这易庚林就是个“一根筋”。就这样,他“一根筋”的名号由此不胫而走。
一天,易庚林老家的村主任打来电话,说老家的石桥年久失修,村里想造座新桥,但资金不够,想请他利用职务关系为村里做点事。易庚林本想一口拒绝,但话到了嗓子眼儿又吞了下去,为啥?
原来,易庚林幼年丧父,随母亲改嫁到了这个村,不幸的是继父在几年后撒手人寰。作为外姓人的母子俩不但没有受到村民的排挤,每年村里还多分一百斤口粮给他们。后来母亲离世,但这份情意易庚林从未忘记。现在村里有困难,他怎能拒绝?
答应村主任的请求后,易庚林马上打电话给爱人,让她去取两万块钱。爱人却坚决不肯,说那是买房子的首付钱,严丝合缝,谁都不许动,说完气鼓鼓地挂了电话。易庚林这才想起来,后天是定房签合同的日子。易庚林原来住的房子只有一室一厅,孩子大了,毕竟不方便,买房的钱是爱人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下的,还跟岳父岳母借了一点才勉强凑够,那套小两居爱人早就看好了的。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这可怎么办?易庚林愁得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一上班,嘉豪房地产公司老板魏涛来找易庚林办事。易庚林灵机一动,何不向他借两万块钱,以解燃眉之急。魏涛是退伍军人,为人正直,这样的人绝不会借杆上树,趁机让自己开“绿灯”。主意打定,易庚林红着脸开了口,让魏涛送两万块钱的水泥到老家村委。魏涛虽说有些惊讶,但还是一口答应下来,还拒绝易庚林给他打欠条。后来,村主任高兴地打来电话,感谢易庚林帮了村里的大忙。再后来,易庚林好不容易凑足了两万块钱,却怎么也联系不到魏涛,听说他去了邻省与人合伙开发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易庚林找了几次都没找到,只好作罢。没想到时隔多年,竟然在新闻里再次看到魏涛的名字,还以这样尴尬的方式见了面。
还钱的第二天,易庚林心神不宁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办公室的小刘敲门进来,他手里扬着一张报纸,笑着说:“易局,您成名人了……”
易庚林心里一跳,连忙接过报纸,惊得半天都没合上嘴。原来记者把昨天他在魏涛家拿信封的样子拍了下来,登在市里某报的二版头条,《爱心人士不留名,两万巨款送家中》的标题让他浑身像被针扎了一般难受,只得交代小刘不要告诉其他同事。小刘走后,易庚林手忙脚乱地泡了杯茶,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几口浓茶入口,他渐渐冷静下来:报纸都登出来了,自己是“无名爱心人士”,这说明魏涛没有說出事实真相。想到此,他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局长做好事不留名的消息在小小的县城炸开了锅,熟悉的人见到易庚林都竖起大拇指,搞得他浑身不自在。下班回到家,老婆早已做好满满一桌子的菜,还给他倒上了酒,调侃他道:“爱心人士,你捐款我不是不同意,但你总该和我商量下吧。”易庚林正要解释,老婆又说:“不过这倒真是好事,你当官这么多年,没为家里落下一点好处。这局长一当就是五年多,说不定能就着这股势头提拔了。”易庚林也不答话,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真是各种滋味在心头。
第二天,易庚林主动来到县纪委说明了情况。纪委书记十分重视,连忙派人进行调查,但调查结果却出人意料。魏涛说当年的两万元水泥是他自愿捐赠的,和易庚林无关,那座新桥旁的爱心碑上还有他的名字。经过调查证实魏涛的话没错,可“洗清冤屈”的易庚林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他买了些水果直奔魏涛家,一来看望魏涛父亲,二来想揭开谜底。
对于他的到来,魏涛并不意外。一番交谈后,易庚林才得知,那年魏涛去邻省与人合作开发项目,被骗得血本无归,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后来他就换了手机号,搞过快递、跑过销售,眼看着快要还完债了,没想到父亲患上了尿毒症,无奈之下他只有卖掉房子。
听到这里,易庚林面红耳赤,忙问道:“那你为什么不来找我要钱?”魏涛听了哈哈一笑,说道:“你又不欠我钱,我找你要钱干吗?当年那两万元的水泥是我代表另一个人捐助的,我只不过在捐物单上加上了你的名字而已。对了,你那天拿来的两万元钱,等过些时间再还你。”易庚林连忙拒绝,正要问魏涛另一个人是谁,卧室传来老人的咳嗽声,魏涛连忙起身进了房间,易庚林也跟着走了进去。
卧室里,一位老人正靠在床头看报纸。见有人来,老人忙直起身相迎,易庚林上前扶老人躺下。老人慈祥地看着他,冷不丁说了句:“小林子,你来了。”这一叫把易庚林吓了一跳,这是他儿时的小名,已经三十多年没人叫过了。他仔细一看,觉得老人有些面熟,问:“您认识我?”
老人笑笑:“我是你三年级时的班主任啊。”
易庚林激动地握住了老人的手:“魏老师,怎么会这么巧呢!若不是您当年的资助,我可能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好好表达感谢之情,我对不起您呐。”
魏老师和蔼地笑道:“小林子,做一个真正为民做实事、做好事的官,就是对得起我了,你为人为官都很正直,老师打心里为你高兴。”这时魏涛插话:“十年前,我爸就知道你在城建局了。那天我回家告诉他你向我借钱的事,他说你一定遇到了困难,就让我以他的名义给老家送去了水泥。”易庚林听了大为不解:“老师,您为什么要让魏涛这么做?”
魏老师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说:“我在你们村教书十多年,那座桥早就该修了,你们过桥时我总站在桥边接送,就是担心你们的安全。十年前,魏涛的事业正红火,也不差那两万块钱,于是我就让他替我尽一下心。”说完,他费力地从床头柜上拿起一个厚厚的本子,封面上赫然写着“廉政典故合订本”。“这是我平时收集的一些廉政故事,早就想亲手交给你了。来,你坐下,让老师再给你上一课。”魏老师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打开本子朗声念了起来。易庚林也仿佛回到了过去,他坐得笔直、听得认真,任由泪水模糊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