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数学教育”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0-07-04茹仙姑·吾守尔

科技风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数学分析数学教育思考

摘 要: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培养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学分析”是数学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联系初等数学与现代数学的纽带,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接触大学数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了解“数学分析”的重要性.“数学分析”作为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的数学专业课程开展提供了基础。我们所学习的很多数学规律以及数学思想方法都是以“数学分析”作为依据的,是学生接触数学,提升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引导课程。目前,很多学生在初次接触“数学分析”课程的过程中都难以理解。教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教育,将教学注意力放置于过程和兴趣引导方面,而不是局限于学习成绩中。本文主要就“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进行具体探究,期望对提升高职学生“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育专业;数学分析;教学策略;思考

一、绪论

“数学分析”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数学专业的知识,系统性的学习“数学分析”课程内容,有助于提高对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提升學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随着学习内容的难度逐渐加深,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我们会深刻认识到研究“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分析”课程可以感受到一种整体与局部、特殊与一般、近似和准确的关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和数学思维能力也会有质的提升。此外“数学分析”课程为“数学教育”专业的其余课程都提供了专业学习理论基础和方法,学生学到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来的数学思维和素养为其终身所用。所以,“数学分析”在整个“数学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学好这门基础课程,为以后的学业打好基础。提高“数学分析”教学质量不仅与学生有关,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引领作用。

二、“数学分析”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数学分析”是“数学教育”专业中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数学分析”是微积分课程的基础上提升和加深的,在理论上更加准确地表述其知识内容。在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方面,“数学教育”专业课程当中“数学分析”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我们开设“数学教育”专业并其目的是培养数学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具有敏锐的数学思维,学习能力强的师范类人才。从人才培养的目的来讲,能否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教师就要看他能不能学好数学,能不能学透“数学分析”这门课。“数学分析”课程内容广泛,难度较大,学生学起来并不容易。另外,“数学分析”课程的定义和概念与高等数学内容有所不同,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很多知识点,如:数集的确界原理,关于实数的完备性的基本原理,各类反常积分,多元微分学,多重积分等等,老师讲解并解释起来也会感觉困难,学生听讲并理解这些内容更难了。目前,绝大部分学校“数学分析”教学采取以“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下老师能够充分发挥对知识点的讲解能力,能够确切的把握课程进度等。在这种模式下基础好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系统的学习“数学分析”课程,难重点清晰,对于课程这个内容有个系统性的思路和认识,但是对于一些中差生未必有这样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教师讲得很清楚,但是可能出现大部分学生听不懂,对于讲的内容理解产生断片,思维不连贯;或者自己无法单独做题或者解决相应的问题;有时学生觉得问题解决了,但是数学表达很混乱。

一直以来“数学分析”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结合于平时成绩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以及赋予最终的成绩。一方面,期末和期中考试试卷难以覆盖讲的所有内容。另一方面,一两次考试也不能够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于学生无法起到一种激励和改进的作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数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分析”等课程教学需要从学生、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深入思考。而且我校作为普通的大专院校,生源相对不是很理想,因此,结合学生资源以及课程本身特点,如何对“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帮助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我们预期培养思维缜密,能力卓越的人才的目标。

三、对“数学分析”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数学分析”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课程应联系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在这里将学生分组,以学生小组的形式开展预习,复习以及讨论,以此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

第一,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在上课之前,以学生小组形式组织学生,结合网上的相应的视频,并结合课前任务单,完成相应留给问题的解答。对预习内容进行讨论并把课程内容分为易理解和难以理解内容来分开,上课之前报给老师。这样一方面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一方面老师也摸清了学生的基础以及对这个课程内容的反应,更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上课效率。第二,讲课适当地交换角色。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情况相当被动,难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尝试将某些相对简单的内容交给学生来进行讲解,如:导数的计算方法,积分的计算方法,以及定积分应用之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等,学生把握起来并不太困难内容。而在实施这个方案的时候还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小组的优势。提前布置的内容,在学生小组里进行讲解并讨论,小组里进行评价,并达到此学生讲解足够可以让其他同学们能够掌握此内容的效果。这样的方式,不仅是对其师范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这也一定的提高了相应的教学质量。第三,习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并讲解方式。在习题,练习题学习过程中,引入由学生小组讨论并加以点评、讲解。在学生讲解,讨论环节中,各学习小组会在课前讨论教师提前布置好的习题内容,然后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成员讨论并解决这些题,尽量使每个组员都弄明白这些问题,达到脱稿讲解推演的程度。这不仅能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各自点,评讲解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其师范生基本素质。第四,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同学(组员)评价相结合。在我校“数学分析”课程总成绩以期末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比例构成。平时成绩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成绩,以及期中测试等等综合评价而得到的。但是一般,作业抄袭率比较高,课堂上表现也不能具体的细致化从而教师给的平时成绩不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同组同学的的互相评价而得到的平时成绩,接近学生实际情况,更能表现他平时表现更可能的调动他的积极性。

四、总结与结论

以上讨论的改革方案是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提高师范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尽管课程改革的引入,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会出现一些的问题,如:在课堂讲课交换角色过程中,由于学生还处于大一阶段,所以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度不够,时间管理不够合理,需要教师进一步的进行补充讲解。“数学分析”课程有些内容难,学生小组难以开展讨论,预习和复习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数学分析”课程仍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才能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出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莉.关于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探讨[J].福建茶景,2019(11):156.

[2]夏爱桃.开展“数学分析”课程建设,推动数学本科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36.

[3]张杰.数学分析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杂志,2019(16):20.

[4]韦煜明,申宇铭.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分析》中的利与弊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2012,4(4):37-40.

[5]刘雪英.《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1):126-128.

[6]吴玉田.《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16,33(6):109-112.

[7]刘期怀,李科赞.几何直观-《数学分析》教学的有效方法[J].高教学刊,2017(6):82-83.

[8]张力娜,李小林.数学分析课程分层教学改革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16,32(5):121-123.

[9]费时龙,李海青,任洪光.新形势下数学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阴山学刊,2017,31(1):124-126.

作者简介:茹仙姑·吾守尔(1985-),女,维吾尔族,新疆伽师县人,硕士研究生,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

猜你喜欢

数学分析数学教育思考
数学分析中的矛盾问题研究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新时期地方工科院校《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学习《数学分析》的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