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思政引入工科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0-07-04崔广芹王英浩
崔广芹 王英浩
摘 要: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本文以一门土木工程专业课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了将专业课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国热情,引领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法律意识、严守行业规范,进一步提升专业课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土木专业课;教学改革
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the main goal of curriculum refor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Based on a specialized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this paper explores a teaching model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o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So as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atriotic enthusiasm,lead them to have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legal awareness,strictly adherence to industry standards,and finally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education;specialized courses in civil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
1 绪论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强调高校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政教育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来。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高校所有课程都要有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相对于文科类课程,工科教学工作更倾向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知识的运用,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之中。因此,工科类专业课普遍存在着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的现状[1]。本文以岩土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课《基坑支护》为例,结合当代教育发展趋势,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将专业课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2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原则与思路
2.1 转变专业教师的育人观念
长期以来,工科类专业课教师大多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政课程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自己只要把课程里面的专业知识讲好就行了。但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直接走上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接班人培养的关键是教师。高校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就必须树立并高举“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教育理念[2]。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专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树立“教好书”和“育好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要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3]。
2.2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基坑支护》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原有的专业教学目标之上,又引入了思政育人目标。通过把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和职业操守,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立志扎根工作岗位,奉献国家,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具备求真创新的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3 在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教师能否成功地挖掘出课程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和思政元素,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思政育人目標的实现。本课程团队结合专业特点,在24个学时的教学内容中深入挖掘了13个思政教育元素。
例如,通过讲述新型支护形式的成功案例使学生首先树立理论自信和民族自信;通过讲述支护形式的发展历程和日趋多样化,使学生意识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引导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工程实践,不断总结、分析、思考,发展新型支护结构和逐步完善计算理论;通过讲述国内外几个典型的工程事故案例,使学生理解打好理论基础、提高职业素养和严守行业规范的重要性;在讲述采用多道内支撑的多支点排桩支护结构时,使学生懂得在工作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团队的作用;在讲述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支护形式时,根据型钢担负挡土作用、水泥土墙担负截水帷幕作用的设计原理,引入学人之长、解己之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根据型钢可以重复利用,不仅节约材料,而且可避免成为地下永久障碍物的特点,引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费的理念,等等。
2.4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生硬地植入思政元素。否则,不仅达不到思政育人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降低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现有教学经验证明,老师先故事引入或工程案例讲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再逐步引出理论知识,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能够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通过设计问题、展开集体分析讨论,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在此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学生能加深领会育人道理的真正含义。新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教学部分,除了在课堂上引入了大量的工程实例,也给学生提供了参观实际基坑支护工程的机会,让大家及时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既有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从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表示可以感受到老师开展的思政教育,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积极的、正能量的思想等等。同时,学生们表示思政内容的融入之后,课堂会变的更加生动、有意思,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论讲解。因此,将课程思政引入专业课堂的实际开展效果比较理想。
2.5 同步完善教学资源
根据所挖掘的思政元素,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主要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考核方式五个部分。基于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改善教学方法、总结典型教学案例、编写课程思政教案、完善教学课件、转变成绩评定考核方式。新的考核方式,要强化过程考核,注重学习效果,加大了平时成绩百分比。将学生考勤、课堂讨论、专业知识作业、思政学习心得汇报、实际工程参观学习总结大作业均纳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总占比40%~50%。
3 结语
本文以《基坑支護》课程思政改革为例,对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设计与实践。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找到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实施思政教育,使学生在具体的理论学习与知识应用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具备良好的品格和职业素养,具有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课程思政”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楠,李国东,左宏亮.基于思政建设的专业课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42-43.
[2]陈丹.《桥涵施工技术》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188-189.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