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住宅市场未来十年发展走势

2020-07-04张少辉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

【摘要】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中国住宅市场容量进行估算,再通过供求均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20-2025年将是中国住宅市场发展的巅峰期。第二, 2025年很可能是中国住宅市场的重大拐点。第三,城镇化是未来十年中国住宅市场需求的重要保障。第四,未来十年每年中国住宅市场容量预计在11亿平方米左右。

【关键词】住宅市场;供求均衡;城镇化

1、引言

房地产业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支柱产业,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自此,“房住不炒”成为中央对于房地产业的基本定调,并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不少人提出房地产业已经告别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进入了精耕细作的白银时代;甚至还有人提出房地产业已进入供过于求的钢铁时代。正所谓“船头的方向错了,就永远到达不了彼岸”,对房地产业未来走势的判断不仅关乎房地产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关乎相关政府部门能否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台房地产业相关政策。

未来房地产的走势如何?市场空间还有多大?是否出现重大拐点?这一系列问题亟待学术界和企业界予以解决。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中国住宅市场进行预测,估算未来十年中国住宅的市场容量,再通过供求均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尝试对以上重大关切做出回应。

2、中国住宅市场的需求预测

每年新增住宅需求为当年的住宅市场需求总量。住宅需求=城镇人口×人均住宅面积,由此可将新增住宅需求分解为三部分:新增人口带来的刚需、人口增加引致的刚需、原有人口的改善型需求、新增人口的改善型需求。推导过程如下:

以D表示住宅需求、P表示城镇人口、A表示人均住宅面积,则新增住宅需求ΔD=(P+ΔP)·(A+ΔA)-P·A=ΔP·A+P·ΔA+ΔP·ΔA,其中,ΔP·A表示新增人口带来的刚需、P·ΔA表示原有人口的改善型需求、ΔP·ΔA表示新增人口的改善型需求增量。

2.1住宅需求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人均住宅面积是2016年的数据,为此,本文以2016为基础进行推算。数据显示,2016年末总人口为13.8亿,城镇化率为57.3%,人均住宅面积为36.6平方米,则2016年的住宅总需求=13.8×57.3%×36.6=290亿平方米。

2.2总人口及城镇化发展趋势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计,2020年总人口为14.2亿、城镇化率为60%,2030年总人口为14.5亿、城镇化率为70%。为此,以移动平均法假设:2020-2030年,总人口年均增加300万、城镇化率年均增加1%。

2.3人均住宅面积发展趋势

2.3.1仅考虑刚需。假设未来若干年的人均住宅面积保持在2016年36.6平方米的水平,基于此所测算的未来住宅总需求即为刚需,主要因素在于总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率的增长。

2.3.2考虑改善型需求。假设人均住宅面积不断增加,主要因素在于人们收入提高后有能力购买更大面积的住宅。

(1)改善情形一:假設人均住宅面积年均增加0.5平方米。该假设的依据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收入为90,609.2亿元,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7614元/平方米,据此可测算2017年住宅商品房销售面积(即住宅总需求)为11.9亿平方米,按公式“住宅总需求=城镇人口×人均住宅面积”倒推,可算得2017年人均住宅面积为37.1平方米,比2016年的36.6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

(2)改善情形二:假设人均住宅面积年均增长2.7%。该假设的依据是:国家统计局2017年发布《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五》指出,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6.6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1.1%,年均增长2.7%。

2.4未来住宅市场需求预测

刚需情形由于没考虑人均住宅面积的增长因素,可视为住宅需求量下限,即保守估计。鉴于2012-2016年是我国住宅蓬勃发展的年份,人均住宅面积增长较快,2030年以前均保持这一增速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改善情形二可视为乐观估计。考虑到欧洲发达国家人均居住面积大多在40-50平方米,结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改善情形一的预计比较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结论中也采用此预测结果。

3、中国住宅市场的供给预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商品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从2008年的5.4亿平方米增加至2016年的7.7亿平方米,年均增速为4.5%。按此增速预测,未来住宅供给量见下表:

4、中国住宅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4.1 2020-2025年将是中国住宅市场发展的巅峰期

较之增长平稳的供给曲线,中国住宅需求曲线增速呈慢-快-慢态势。2018-2020年,中国住宅需求曲线呈缓慢上升态势,2020年增速跳跃上升之后于2021年开始又呈现平缓增长态势,直到2025年,需求开始落后于供给。可以预见,2020-2025年是中国住宅市场发展的巅峰期,需求大于供给,房地产企业日子比较舒服,也是做好未雨绸缪的全面战略布局的最后期限。

4.2 2025年很可能是中国住宅市场的重大拐点

2020年,中国住宅市场供求双方首次达到平衡,均为9.2亿平方米,随后需求一度跳跃上涨后又开始缓慢增长,中国住宅市场的在2025年开始逆转,由供给缺口转变为需求缺口,进入供大于求的疲软态势。可以预见,2020-2025年是众多房地产企业居安思危的关键时候,多元化经营将成为众多房地产企业的必然选项,以应对2025年这一房地产市场的重大拐点。当然,由于存在1-2年的交房时间,所以这一拐点也可能顺延至2026、2027年。

4.3城镇化是未来十年中国住宅市场需求的重要保障

从住宅需求量预测表可知,在改善情形一下,人均住面积的增加所引致的住宅改善型需求小于刚需,直到2030年改善型需求与刚需才平分秋色。住宅刚需由总人口和城镇化率两个因素决定,由于总人口增长缓慢,城镇化率的提高才是住宅刚需的主要保障,房地产企业要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

4.4未来十年每年中国住宅市场容量预计在11亿平方米左右

如果换算成价值,则要考虑售价因素。中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从2008年的3800元/平方米上涨至2017年的7892元/平方米,年均增长8.5%。我们按8000元/平方米、10000元/平方米、12000元/平方米计算,对应的未来十年每年中国住宅市场销售收入分别为8万亿元、11萬亿元、13万亿元(不考虑国际需求因素)。

结论:

自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住不炒”的基本定调并将其写入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来,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十分关注房地产未来发展走势研究。对房地产业未来走势的不同判断不仅影响具体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也影响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出台的房地产业相关政策。对房地产业未来走势判断的重要基础,就是对房地产业未来发展空间进行科学合理预测。基于此,本文对中国住宅市场进行供求均衡分析,回应社会对房地产未来发展走势的重大关切。具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2020-2025年将是未来中国住宅市场发展的巅峰期。该时期中国住宅市场仍有供给缺口,但缺口呈现扩大后逐渐收窄的趋势。第二,2025年左右是中国住宅市场的重大拐点,供给开始过剩。合理推测,2025年后会迎来房地产业的并购浪潮,多元化经营会成为众多房地产企业的首要选项。第三,城镇化进程仍是中国未来十年住宅市场的重要保障。未来十年,由于总人口增长缓慢,城镇化率的提高才是住宅刚需的主要保障,房地产企业要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第四,未来十年每年中国住宅市场容量预计在11亿平方米左右,对应的货值在10万亿元左右。

可以预见,2025年后将会迎来房地产业的并购浪潮。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了夺取“决战2025”的重大胜利,房地产企业必须在2020-2025年的最后舒服日子里做好未雨绸缪的全面战略布局。大浪淘沙,“剩”者为王,未来的房企里面会有谁含泪出局、拱手认输,又会有谁能笑傲江湖,一统江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楼市发展方向[EB/OL].(2016-12-17)[2020-04-25].

[2]国务院.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EB/OL].(2016-12-30)[2020-04-25].

[3]国家统计局.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五[EB/OL].(2017-07-28)[2020-04-25].

作者简介:

张少辉(1986-),男(汉族),广东潮州人,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服务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就职于奥园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第三产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管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任远:未来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探索
“逆城镇化”值得关注但切莫误判
新型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