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深究教材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2020-07-04张瑞玲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7期
关键词:培养教材

张瑞玲

[摘 要]教材是施教之本,也是有效教学的根。教师要深究数学教材的内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搭建合适的学习平台,有效地引领学生观察、实践、分析、交流、思考,使他们在真切的学习体验中习得知识,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教材;深究;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1-0041-02

对教材的把握与应用的深度,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优势,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现实和实际生活,更好地突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深究教材,培养观察力

实践证明,有效的观察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因此,教师要深究教材的编写意图,明晰教材的内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助推学生数学思考的深入,使他们更好地感知、分析问题,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属性。

例如,教学一年级《数一数》时,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现实,从一年级学生喜欢幼儿化的活动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指导学生浏览画面,学习从面到点的整体观察方法。课始,教师通过游戏化活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画面信息。如除了游戏活动外,还有哪些新奇的景象等。其次,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积极思考。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一个观察任务,这样能让学生更认真地进行观察,使学生的观察更有目的性,也更加有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画面中有很多小朋友,小花、大树也有很多,数量比较少的物体却是难以一下子判断。在仔细观察中,学生发现木马不是很多,秋千也只有2个。同时,有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一页教材的最底部还有一个显著的点子图。学生发现这一奥秘,就会围绕这一奥秘去观察、去探究,进而验证教材中的结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使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画面中寻找到不同数量的物体,并且能够表达出来。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数一数”的活动中有更多的体验、更深的感悟,促进新知建构。

上述教学,教师运用简单的“数一数”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而且有效分解了教学难点,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充满活力。同时,这样教学能让学生在观察、类比、交流等活动中更好地领悟所学的数学知识,使知识的建构更加牢固,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深究教材,训练表达力

爱因斯坦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说的素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学会有逻辑的思考,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

例如,教学一年级《比大小》时,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创设说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叙说自己看到的现象,学会用数学方式表达大小的比较。首先,引导学生解读教材主题图。主题图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等学习活动的重要“拐杖”。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这一环节,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积累丰富的感知,为有序叙说、有效交流奠定基础。其次,引导学生试说看到的主题圖信息。学生会根据自己初步观察的结果进行互相叙说,如“屏幕上出现了几只小猴子,好可爱”“还有很多水果呢!有梨子、桃子、香蕉”等。然后教师予以纠正,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如“图中有3只小猴子”“梨子有4个,桃子有3个,香蕉只有2根”等,从而使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得到同步发展。再次,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3只调皮的小猴子和3个桃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再来比一比刚才看到物体的数量。现在屏幕上的小猴子和桃子,谁多一些啊?”“小猴子和桃子一样多。”“小猴子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我们怎样重新摆一摆,能更好地看出小猴子和桃子一样多呢?”教师通过追问,将学生从直观感知、无序比较的状态中引向理性的数学方式比较。在思考和交流后,学生发现把桃子与小猴子一一对应排列,即1只小猴子的下面放1个桃子,正好摆放完,这说明桃子和小猴子的数量一样多。于是,教师再次提问:“那小猴子与香蕉是不是也一样多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小猴子和香蕉的数量并把它们进行比较,很快发现小猴子有3只,香蕉有2根,即小猴子多、香蕉少。这样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之前的学习,有条理地叙述小猴子与香蕉、桃子和梨子等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真正理解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上述教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训练语言表达,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而且使学生在叙述中学习梳理知识、整理解题思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三、深究教材,发展实践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深入解读数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知识,建构数学概念,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稳步发展。

例如,教学一年级《7的组成》时,教师创设动手操作情境,为学生提供操作感悟的机会,使学生通过操作领悟7的组成,并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首先,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始,教师创设“猪八戒和孙悟空争桃子”的教学情境:“师傅唐僧化缘得到7个桃子,准备分给猪八戒和孙悟空。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问题提出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桃子,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7的组成。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让学生先用小棒或圆片等学具分一分,再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一边分一边说,使知行合一,然后引导学生有序操作,加深体验,学会有序分析、有序思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按照大小顺序进行动手操作,学会有序地排列,深刻理解7的组成,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上述教学,教师在深入解读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入思考、探究分析,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真正建构所学知识。

总之,教师应成为教材解读的智者,通过深究教材内涵、把握教学内容、整合有效教学资源、创设适合教学情境等途径,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培养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