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者
2020-07-04陈友萍
陈友萍
[摘 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自己的反思、他人的反思融合在一起,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对自己无疑是一种提升,对他人也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学;青年教师;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1-0032-02
为迎接区课堂教学大赛,我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选拔赛。作为教导主任,我全程参与这十二节数学课,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记录、评析,赛后也与上课教师深入交流。纵观这十二节课,可圈可点之处虽然很多,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真实与创新并存
邱学华先生说过:“上好课的基本准则有两个:一是真实,二是创新。”真实,就是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打好数学基本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创新,体现在学生的主体精神上,即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同时,创新也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
例如,《数与形》一课的教学,不同的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有想表达的思想。首先,这个选题具有挑战性,非我们日常接触的苏教版数学教材内容。课始,氛围很“冷”,毕竟是探究课,对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为了让课继续展开,有时教师只好自问自答。然而,当教师将图形(方块图)与一组数(求和)一一对应后,一下子降低了学生探究的难度。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言:“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于是课堂渐渐“热”起来,学生最终发现“1加几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这一规律。这样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思想。
肖川先生说过“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这是说我们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邱学华先生也说过:“一节课好与不好,应当看‘水分晒干后,究竟还剩下多少‘干货。”《数与形》一课的教学虽然不顺畅,但呈现的却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与两年前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相比,这次大赛的课堂教学整体水平提升明显。特别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多数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定位比较准确。
如《和的奇偶性》《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乘法分配律》《数与形》等课都有以下共同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做数学,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形成自己的认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活”的,既能“听”到学生的思维,又可以“看”到学生的收获。其中,教师用得比较多的语言是“你的想法是什么”“这是最好的方法吗”“你能举例说明吗”……教师通过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从而把教学落到实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
又如,《和的奇偶性》一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微课把学生喜欢的“最强大脑”电视节目搬到了课堂上,学生怎会不喜欢呢?这样教学,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精神风貌的展现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高低有一张无声的评价表,那就是师生的精神风貌,而教师的精神风貌又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精神风貌。因此,在这次大赛中,年轻教师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还真有点“大碗”的范儿。如教学《和的奇偶性》这节课的教师,刚工作不满两年,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教师,他用教学的激情与智慧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最终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有两节课在这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教师讲得有气无力,课堂上居然听不到学生的声音;学生坐得非常端正,很“认真”地听着教师“指挥”。这样的课堂沉闷且没有生气,真可谓教得无味,学得乏味。年轻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这不正是典型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吗?这不禁让我思考:“年轻教师还有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该如何‘混呢?这才站在讲台上多久,就产生职业倦怠了?”教师没有教学激情,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
四、主体与主导的把握
在这次赛课中,我发现“教学难点一带而过,非教学重点却重视”的现象依然存在。如《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有的学生课前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而有的学生却从来没有接触过人民币,也就是说学生原有的认知差异比较大。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不能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且课堂上舍不得停下脚步来适应学生,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急凑。这样的课堂,教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这节课中到底收获了多少“干货”,让人怀疑。有人说,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此,教师完全主导课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是行不通的。
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有些教师容易犯“西施效颦”的错误。例如,《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教师的教学给人感觉就是为了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这节课上,教师虽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了多种算法,但教师没有意识到算法多样化后还要优化,导致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表层。如果教师多问问“这是最好的方法吗”,那么课堂教学的境界就提升了。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不同,思维、能力等方面势必存在差异,所以在提倡“张扬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课堂上,教师多听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想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当然没有错,但在汇集了诸多算法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甄别。这样能让学生习得适合自己的方法,否则“你喜欢怎样算就怎样算”,会让学生的认知还是停留在原地。
五、备与不备的差异
都说“态度决定一切”,这话一点不假。本次赛课,有两位教师课前没有好好磨课,没有把这样的赛课当回事,结果的确应了“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否则也不会出现教师自己都不知道讲到哪里的情况,导致学生也云里霧里、糊里糊涂的。赛课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平,而磨课就是教师蜕变进步的过程。青年教师的教学生涯还那么长,现在就产生职业倦怠了,后面的教学不敢想象。看得出来,大部分教师有备而来,不仅准备充分,多次磨课,而且邀请年级组有经验的教师给予指点,努力地想把课上好。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只有数学素养深厚的教师,才能上出真正的数学好课;只有对数学痴迷的教师,才会带出痴迷数学的学生。希望更多的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保有一颗痴心,孜孜不倦,砥砺前行。
有这样一则故事:“日本近代有两位剑客,宫本与柳生。柳生拜师学艺时,问师傅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说:‘最少要十年。柳生问:‘假如我加倍苦练呢?‘那就要二十年。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的苦练呢?‘那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剑客。柳生非常惊讶,问道:‘为什么?宫本说:‘要当一流剑客,就必须永远留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两只眼睛都死死盯着剑客这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年轻的教师,请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学会反思并勤于反思,让反思伴随你我成长。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