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两首《降A大调即兴曲》的音乐特征

2020-07-04刘莹莹

戏剧之家 2020年19期
关键词:即兴曲

刘莹莹

【摘 要】本文以舒伯特和肖邦的两首《降A大调即兴曲》为研究对象,将分别从“旋律性”的展现、“色彩性”的表达两个方面,说明两首《降A大调即兴曲》音乐特征的异同。

【关键词】即兴曲;旋律性;色彩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9-0094-01

“即兴曲”(Impromptu),这个名称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指“现成的、迅速的”,它最早产生于19世纪初,一般指带有即兴创作性质的小型抒情性器乐作品。“即兴曲”最早由捷克作曲家沃齐谢克创立,舒伯特和肖邦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这一器乐音乐体裁发展至顶峰,他们用其高超的创作技法和偶然迸发的创作灵感展现了一种深刻的音乐情感。

本文所研究的两首《降A大调即兴曲》都是浪漫主义时期鋼琴音乐的代表作品。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的欧洲,这个时期的音乐创作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体裁上突破了古典主义音乐的限制,音乐风格上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创作手法更加多样:不协和和弦以及各种转调手法被广泛应用,同时作曲家们还将民族音乐元素运用到创作中。两首《降A大调即兴曲》体现了这个时期的某些典型的音乐特征,但这两首乐曲创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个性各不相同,这又使他们的创作风格带有显著的个人特征。

一、“旋律性”的展现

舒伯特和肖邦在创作中注重旋律的歌唱性,善于运用不同的旋律线条展现不同的音乐形象、营造不同的乐曲氛围。相比之下,舒伯特的旋律体现出一种“平稳美”,而肖邦的旋律更体现出一种“摇曳美”。

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中的“平稳美”通过主题开门见山地传递出来:

通过图1-1可以发现,作者运用分解和弦构成的下行乐句,线条清晰,且节奏上以均分的十六分音符为主,这使它无论从节奏,还是从旋律线条上都显现出一种“平稳美”。

这种“平稳美”的创作特征在这首乐曲的对比性段落体现得更为突出,旋律声部的走向以级进为主,偶有大跳。除此之外,半音的推进使音乐得到延续发展,从而引起人的遐想,就犹如歌剧中的“宣叙调”一般,平稳陈述。

肖邦《降A大调即兴曲》的主题乐句表达则大有不同,旋律线条和节奏与舒伯特即兴曲相比都显得更为跳跃:

通过图1-2可以发现,大跳音程的出现使这段音乐的旋律线条变得蜿蜒曲折,再加上连续三连音节奏的贯穿,给听众带来一种“摇曳感”,就如同随着伴奏翩翩起舞的少女映入眼帘。

这种“摇曳美”的创作特征也同样体现在了在这首乐曲的对比性段落,节奏上增加了附点节奏的运用,同时旋律音上还增加了许多装饰音,无论是小的倚音,还是大的装饰音群都使音乐旋律充满了“摇曳美”。

二、“色彩性”的表达

“色彩性”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核心词汇之一,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们善于运用各种创作手法展现作品中的“色彩性”——如调式的转换、半音化的旋律进行、不协和和弦以及变和弦的应用等。

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通过大小调式的“色彩性”转换,构建了音乐的变化感。乐曲开始的三个乐句虽然整体构建是相同的,但作者将这三个乐句冠以不同的调式(降a小调、降C大调、b和声小调),通过大小调式间的明暗对比增加了乐曲的“色彩性”。

肖邦这首作品“色彩性”的展现体现在了它多层次的旋律构建上:

如图1-3,这段音乐出现在乐曲呈示部与展开部的连接处,为了将这段音乐的情绪推向一个小的高潮,肖邦在K四六到属七,再到主和弦的终止式中插入一个增六和弦(降VI级重属增六和弦),并在迎来属到主的终止之前,将这个扩充性的处理重复了七次。与此同时,低音声部形成了半音化的隐藏旋律,而且这种低声部的隐藏旋律在整曲中都是多见的。

参考文献:

[1][英]迈克尔·肯尼迪(英)布尔恩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472.

[2]周微.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2.

[3]钱仁康.钱仁康音乐文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11.

[4]李云洁.舒伯特即兴曲的艺术特征及演奏与教学价值[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1-41.

[5]黄梅苓.试论肖邦钢琴即兴曲的艺术特色[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3:7.

猜你喜欢

即兴曲
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艺术特征与演绎风格
浅析弗朗茨·彼得·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特点及作品风格
浅析舒伯特即兴曲OP.142第三首钢琴教学研究
舒伯特即兴曲的演奏分析
关于舒伯特八首钢琴《即兴曲》的探讨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视阈下《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文化身份构建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