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九年四喜班入宫承应原因考
2020-07-04强朵
强朵
【摘 要】光绪十九年(1893)四喜班第一次入宮承应,由于四喜班人才众多、分工细致,擅长编写新戏及其精湛的演技使得其被选入内廷演戏。分析四喜班入宫承应的原因,对研究光绪年间四喜班生存状态及民间与宫廷之间的戏剧交流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四喜班;入宫;承应;演戏:原因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9-0017-02
光绪十九年(1893),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升平署从民间选拔了七个戏班到中南海和颐和园内演戏,四喜班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中较为清楚地记录了光绪十九年四喜班入宫承应的情况,本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中光绪十九年的相关档案为主,辅以其他戏剧资料,将所载与四喜班入宫承应的有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对该年四喜班入宫承应的情况及原因进行再现与分析。
一、光绪十九年四喜班入宫承应基本情况
光绪十九年,共有七个戏班入宫演戏,其中有四个京剧戏班(三庆班、四喜班、小丹桂班、同春班)和三个梆子戏班(玉成班、义顺和班、宝胜和班)。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中光绪十九年《恩赏日记档》和《差事档》的记载,现将光绪十九年外班演戏天数及所演剧目回数整理如下(表1)。
从所演剧目回数上看,四喜班在光绪十九年共演戏78出,为七班之首。从入宫承应天数上看,虽然同春班为七班之首,四喜班与其相差一天,但是四喜班所演剧目回数比同春班多4出。所以综合来看,四喜班应为光绪十九年入宫演戏的外班中实力较为突出的戏班。是什么原因让四喜班在七个外班中脱颖而出呢?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二、四喜班入宫承应原因
四喜班于嘉庆六年(1801)从南方来到北京,最初以唱昆曲著称,但在徽班时期它的力量远不如三庆班和春台班,直到咸丰年间才有所改观,同治年间则一举超过春台班,比肩三庆班,光绪年间更是大放异彩,于光绪十九年被选入宫中演戏。四喜班得以入宫承应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人才众多、分工细致
光绪十九年,四喜班的承班人为熊连喜、张胜奎、高德禄;领班人为胡德仲、杨荫堂、冯金福;老生行有13人,小生行有11人,旦行有15人,老旦有4人,丑行有7人,武行有30人,上下手有10人,流行有8人,场面有20人,交作有14人,共计132人。②从四喜班的人员组成情况来看,其分工细致,除生行、旦行、武行之外,还有上下手、流行、场面、交作等人员,各行当可谓应有尽有。细致的分工,有助于戏剧走向精细化。每位伶人都各司其职,也能够较大程度地保证戏剧演出的质量。
与其他六个外班相比,光绪十九年四喜班入宫演戏时拥有的名角数量非常多,比如老生行有孙菊仙、张胜奎,小生行有鲍福山,净行有刘永春、穆春山,旦行有杨朵仙、郭(德)珺如,这些伶人叫座力都很强,都曾以民籍教习的身份被选入内廷。如此多的优秀伶人自然更受内廷的青睐。
早在入宫演戏之前,四喜班拥有的优秀伶人就非常多,甚至出现了人才过剩的情况。同春班、小荣椿班这两个角色齐全的戏班就是在光绪十年(1884)以后由四喜班分化而来的,光绪十九年入宫演戏的外班中就有同春班。之后同春班又分化为福寿班和同庆班,而这两个戏班又成为光绪二十年(1894)到光绪末年最旺盛的戏班。小荣椿班培养出来的学生叶春善则成立了富连成戏班,富连成戏班在逊清时期也曾入宫演戏。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富连成戏班的存在,使得京剧艺术能够被保留到现在。由此可以看出,四喜班拥有人才之多,以及四喜班在中国京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擅编新戏
四喜班除了优秀的伶人非常多之外,还擅长编写新戏。光绪十年以前四喜班新编的本戏有《五彩舆》《雁门关》《盘丝洞》,光绪十年以后所编制的本戏有《永庆升平》《胭脂判》《循环报》《香莲帕》《错中奇》。光绪十九年四喜班入宫承应时,《五彩舆》《永庆升平》都在内廷上演过。我们可以在升平署档案中找到这两部戏的演出记录,“(十月)初二日,四喜班颐年殿伺候戏,《永庆升平》《文昭关》……《九花洞》。”③“(十月)初十日,四喜班颐年殿伺候戏,《福禄寿》、(外)《喜封侯》《罗汉渡海》、(外 五六本)《永庆升平》……”④“(十一月)十五日,四喜班颐年殿伺候戏,《富贵长春》、(头二本)《五彩舆》……《殷家堡》。”⑤光绪十九年《永庆升平》在内廷上演两回,《五彩舆》在内廷上演一回,这两部因为是四喜班自己编的新戏,所以在内廷演出时全部由四喜班成员所演。慈禧太后召进外班演出的原因之一,就是想看民间的新鲜剧目,四喜班擅长编新戏这一点自然可以成为它入宫承应的原因。四喜班将自己所编戏目于宫中上演,也是民间戏剧与宫廷戏剧的一种交流,促进了戏剧艺术的纵深发展。
(三)演技精湛
从光绪十九年四喜班与其他外班入宫演出重复的剧目可以看出,四喜班演技精湛、实力不容小觑。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中光绪十九年《差事档》中的记载,将四喜班与其他外班重复出演的剧目整理如下(表2)。
《朝金顶》《牛头山》《奇双会》《铁莲花》《宇宙锋》《昭君》《富贵长春》这7部剧是四喜班与其他班重复出演的剧目,除《铁莲花》和《富贵长春》外,其他5部剧都是四喜班演两出,其他班演一出。《铁莲花》有其特殊之处,剩下的两出《铁莲花》是由义顺和班按本数上演的,一部戏按本数上演,演出次数自然就会增多。而《富贵长春》四喜班与同春班所演次数相同。这样对比来看,除了《铁莲花》和《富贵长春》,其他5部剧显然是四喜班演得更好,所以才会出现四喜班演两出,其他班演一出的情形。同样一部剧,四喜班演出次数多,也证明其演技精湛。正因为其精湛的演技,才能让四喜班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
本文主要立足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中光绪十九年的四喜班入宫承应的相关记载,探讨并分析四喜班入宫承应的原因。但是,光绪十九年四喜班入宫承应只是光绪年间其入宫演戏的开始,更全面的考证与分析,还有待于今后继续展开。
注释:
①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第39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1.
②王芷章.中国京剧编年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4.
③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第39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1,20679-20680.
④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第39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1,20685-20687.
⑤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第39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1,20699—20700页。
⑥本处只统计光绪十九年四喜班与其他戏班在内廷重复演出三回及三回以上的剧目。
参考文献:
[1]朱希祖.整理升平署档案记[J].燕京学报,1931(10).
[2]朱家溍.故宫退食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么书仪.晚清戏剧的变革[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杨连启.论皮簧戏与清王朝的最后时光[J].戏曲艺术,2012(1).
[5]朱家溍,丁汝芹.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
[6]杨连启.清代宫廷演剧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