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问题有解吗?
2020-07-04赵灵敏孙凌宇
赵灵敏 孙凌宇
5月28日,美国明尼阿波利斯,一名男子手举受害人乔治·弗洛伊德的遗像参加抗议活动
5月25日,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动作失当致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死亡
5月25日,美国明尼苏达州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遇暴力执法,被警察跪压7分钟后死亡。事件引发舆论愤怒,全美多地爆发抗议示威活动,并酿成了多起打砸抢烧事件。
事实上,类似的事件在美国并非孤例,隔几年就发生一次,差不多成了美国社会周期性溃烂的伤疤。1992年,因为黑人罗德尼·金被警察暴力对待,加州洛杉矶发生大规模暴动。2015年4月,25岁的美国黑人青年弗雷迪·格雷在马里兰州西巴尔的摩地区遭警方查问逮捕,几天后因为脊柱严重受伤死亡,此事导致巴尔的摩发生骚乱,并一度进入紧急状态。尽管每次发生后,美国社会都有相应的探讨和反思,但情况并没有多少好转的迹象。
这里面的根本问题是:美国警察为什么会对黑人特别对待?在多年来的各种优待措施加持之下,美国黑人的生存状况为什么没有改善反而有下滑的趋势?黑人问题有解吗?
美国司法系统歧视黑人?
1619年8月下旬,英國海盗船“白狮”号驶入美国东海岸,卸下了二十多个安哥拉黑奴,他们是目前已知的第一批被运到英国美洲殖民地的非洲人。自此,美国土地上开始出现黑人的身影,在持续了两个多世纪的蓄奴历史中,美国黑人基本被剥夺了受到平等对待和受教育的权利,直到1964年《民权法案》废除种族隔离和各种歧视措施为止。
今天,在美国超过3亿的总人口中,白人最多,占66%,黑人12%。在美国50个州和1个特区中,黑人人口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7个,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首都华盛顿,45%都是黑人,市区内更是近70%都是黑人。紧随其后的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佐治亚州,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南部“蓄奴州”。此次暴力执法事发地明尼苏达州,位于美国北部,不在这17个州之列,黑人比例并不算高。
总体而言,美国黑人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不仅各种制度性的明面上的歧视早已废除,而且在政治正确的加持之下,不但过去的“黑鬼”(Nigger)已经成为绝对的禁忌,就连中性的“黑人”(Black)也被认为有歧视的意味,最符合政治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非洲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任何名人在言论上对黑人流露出歧视和不敬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前NBA快船队老板私下和女朋友聊天时流露出歧视黑人的想法,相关视频上网后被NBA官方严厉处罚,最终被迫出售了自己的球队。
不仅如此,为了补救当年实行奴隶制、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对黑人造成的不良影响,美国在大学招生、就业、政府招标等方面实行种族平权政策(Affirmative Action),对黑人给予照顾。但即便有这一系列优惠政策,受惠者也只是少数黑人精英,大部分黑人在美国社会的处境仍不乐观。
1983年,白人和黑人家庭之间的财富差距近5倍,而33年后的2016年,这个差距被放大到了近7倍,而且此时黑人家庭的财富终点还没能追赶上当年前白人家庭的财富起点。从1980年到2008年,美国52.5%的谋杀案凶手是黑人,远远大于黑人在总人口中13%的占比,白人是45.3%,所有其他种族2.2%。在美国黑人中,70%的孩子出生于单身母亲家庭,黑人犯谋杀罪的比率是白人的7倍。在20岁至35岁的黑人男子中,有十分之一在监狱服刑。在30岁左右的黑人男性中,每3人中就有1人有在监狱服过刑的记录。
黑人的犯罪率高棚,并与全美的黑人数量不成比例,很多人认为这是美国司法系统对黑人的歧视。做这种判断,有很多想当然的成分。在美国,由于持枪是合法的,再加上黑人的犯罪率更高,当警察对黑人执法时,会下意识地认定对方有问题,因此就很容易下重手甚至开枪。而且为了降低警方误伤的可能性,美国警枪的杀伤力都相对较小,子弹击中目标后无法贯穿,但民众手中持有的枪支一般都没有做过此种处理。因此,美国警方被授予的执法尺度也就相应放得很宽,使用枪支的门槛变低。
5月31日,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要求几名女子下车接受检查
此外,美国的司法系统实行陪审团制,陪审团中的陪审员也并不是法院指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然后由控辩双方决定是否接纳,有一方不同意就会被否决,因此绝不可能出现所有陪审员都是白人、从而有意识给黑人定罪的情况。黑人是否被定罪还是取决于证据和证词等事实因素。
而美国警察(不分肤色)很少因为暴力执法而被定罪,更多是体制庇护和警察工会维权的结果。根据美国联邦法律自1967年起实行的“资格豁免”(Qualified immunity)原则,除非美国政府官员违反了“明确确立”的联邦法律或宪法权力,政府人员可免于因职权范围内采取的酌情措施受到起诉。
另外,美国多个主要城市的警察工会合同均为会员提供了保护伞,大多数合同要求警察部门在一段时间后删除警察的被惩戒记录,一些合同甚至限制了公民投诉警察的时限,禁止匿名投诉,或要求调查员在等待48小时后才能询问涉事警察。因为暴力执法离开警察队伍的警察,很多还能得到警察兄弟会为其提供的安保和大量的社会捐款。
在此次明尼苏达事件引发的抗议浪潮中,有人打出了“解散警队”、“停止给警察拨款”等口号,事发地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议会的九名议员也已经承诺启动撤除资助并解散警察局的程序,市长雅各布·弗雷(Jacob Frey)则因拒绝这一提议而遭到抗议者的嘘声和攻击。应该说,这种极端民粹主义的取态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治安总需要有人来维持,叫不叫警察,只是一个称呼的问题。不解决警察暴力执法背后深层次的问题的话,类似的事件一定还会再发生。
为何今不如昔?
应该说,黑人今天的状况和他们的历史处境是有关系的。在美国的各个种族里面,其他种族都是自愿去美国的,要么带着资本,要么带着知识文化,要么带着改变命运的雄心,唯有黑人是被迫去的,一方面割断了和非洲文化的联系,另一方面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种状况持续了两百年以上,所以黑人群体缺乏华人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化沉淀,被解放以后,除了人身自由,并没有值得一提的经济权益和文化资本。
问题是,上述情况已经存在了多年,各种照顾黑人的措施也已经推行超过半个世纪,为什么全凭成绩录取的美国优秀高中,今天黑人学生人数还不如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开始前?黑人高中生进大学的比例还不如种族隔离时代?
在种族隔离时期,受到教育的黑人精英实际上无论愿意与否,都必须困在自己的社区。这些人的优秀及对教育的重视态度,客观上会影响到社区里的其他黑人。种族隔离的被废除,使得黑人内部的分化开始显性化。高素质、高收入、有办法的黑人根本就不会住在所谓的黑人社区,而是纷纷搬到中产和富人社区,和其他族裔为邻。对黑人社区整体来说,等于中产体系和榜样力量的瓦解,留下的都是走投無路的人,大家彼此都看不到希望。
而美国的那些“黑人领袖”,也都不住在黑人社区,除了带保镖进去为竞选拉票,平时也根本不会去黑人社区。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更希望保持黑人社区的贫困和糟糕的状况,这样便于通过挑动情绪、施加一些小恩小惠来拉拢黑人的选票。特朗普频繁打“种族牌”,民主党频繁鼓吹“身份政治”,都不过是通过加大不同种族间的裂痕来谋取选票的自私举动。
正因为有选举的考虑,加上民权运动以来政治正确的大行其道,使得根本没有人敢于直接指出黑人社区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诉诸制度和歧视就成了最安全的选择,而任何敢于偏离这一路线的言论,都不会有好下场。2008年竞选总统时,奥巴马曾经委婉批评了黑人社区广泛存在的单亲妈妈、犯罪率高等现象,结果遭到了“居高临下”的指责。
此次明尼苏达州的事件发生后,美国知名黑人演员泰瑞·克鲁斯(Terry Crews)在社交媒体上说了这么一段话:“如果没有白人的参与,那么白人至上主义被打倒的同时,就会出现黑人至上主义。平等才是要义。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应该一起参与其中。”结果被指责为“精神白人”,遭到各种口诛笔伐。
6月2日,有着192年历史的《费城问询报》于当天纸质报刊第12版刊登一篇专栏文章。作者为普利策奖得主、《费城问询报》建筑领域编辑伊嘉·萨福兰,她指出黑人游行示威中有极端人士对历史建筑和基建进行破坏,比如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雕像遭“斩首”,林肯纪念堂和二战纪念碑被喷漆,丹佛市的内战士兵纪念碑被喷漆,连印度驻美国大使馆前的甘地雕像都不能幸免。借鉴本次全美示威游行的口号“黑人的命也重要(Black Lives Matters)”,该专栏文章以《建筑物也很重要(Buildings Matter,Too)》为题,称“对于历史建筑的摧毁,损害的是一个城市的未来”。
这篇文章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该报四十多名有色人种的记者随后称病告假,报社被迫道歉,总编辑去职。
6月3日,《纽约时报》网站刊登了美国著名鹰派、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的评论文章,题为《汤姆·科顿:派遣军队》,引来该报社内超800名员工写信抗议,最终《纽约时报》发文道歉,社论版编辑同样因为站错队而辞职。
6月6日,人们在美国华盛顿白宫附近游行,抗议种族歧视
6月6日,美国费城,一名示威者与一名警官握手
民主党还是共和党?
据美联社6月5日的统计,拜登已获得1993张党代表票,超过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第一轮投票中赢得提名所需的1991张,这意味着拜登已锁定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正式宣布只是时间和程序问题,美国大选进入到正式对决的阶段。那么,此次因为警察暴力执法导致的黑人之死事件,到底对哪个党更有利?
早年美国存在奴隶制,黑人在美国南方蓄奴州做奴隶,林肯解放了黑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而林肯是共和党人。林肯刚解放黑奴的时候,黑人确实是支持共和党的,而且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投票都投给共和党。而他们原来的主人,亦即美国南方的白人农场主,则是民主党的支持者。
19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这种格局开始发生改变。大萧条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当时西方社会奉行古典经济学,不赞成政府干预经济,所以政府基本上是眼看着经济一路下滑而无所作为,直到罗斯福上任才改变局面。所谓“罗斯福新政”,就是由政府大力干预经济,特别是对那些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中下层进行帮助。
而美国的黑人大部分处于社会的中下层,他们受惠于罗斯福新政,对民主党的观感开始改变。在罗斯福之后,民主党的总统杜鲁门、肯尼迪和约翰逊等,都对黑人照顾有加。约翰逊签署《民权法案》,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且提名黑人瑟古德·马歇尔担任最高法院法官,使得美国最高法院第一次有了黑人法官,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事件,让美国黑人的支持率彻底转向了民主党。
与此同时,原来民主党的支持者,美国南方的白人,一方面厌恶民主党对黑人的照顾有加,另一方面不喜欢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反对大政府,他们因此转向了共和党。
于是在1960年代后期,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支持者发生了一次明显的调换。
最近的十来年,民主党倡导“政治正确”,对包括黑人、同性恋等弱势群体加以照顾,不仅言语上不能对他们进行嘲讽,而且在公共事务上,例如公共项目的招投标,还有政府机构的招聘,都对弱势群体照顾有加,这强化了黑人对民主党的支持。上次大选,希拉里获得了八成黑人的支持,之前的克林顿和奥巴马的支持率更是达到了九成以上。也就是说,美国黑人目前是压倒性地支持民主党。目前,民调显示拜登也在美国黑人中得到了压倒性的支持。
而特朗普一直对弱势群体出言不逊,所以上次大选的时候,他的黑人支持率是很低的。值得关注的是,他上台之后,黑人对他的支持却在持续上升,原因就在于他的具体政策对一些黑人是有利的。例如他反对移民,大部分移民到美国从事一些低端工作,跟美国黑人的工作机会就会发生冲突。另外,特朗普还倡导制造业回归美国,创造工作机会,这些都对黑人有利。据相关统计,现在黑人对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经达到了30%左右,这是近幾十年来前所未有的。
正是意识到这个变化,拜登在明尼苏达事件发生前,就频频针对黑人喊话,强化他们的支持。比如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你还在我和特朗普之间犹豫不决,那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黑人。”还说他非常崇拜南非领袖曼德拉,当年曼德拉刚获释,他就跑到南非去拜会,为此还在当地被捕。这两个言论遭到了很多人的抨击,认为拜登把黑人对他的支持视为理所当然,有要挟的意味,而关于曼德拉的言论更是查无实据,有编故事的嫌疑。
而本次的明尼苏达事件到底会对哪个党有利,以及这个事件的热度能持续多久,都还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可以肯定,拜登在今年的大选中仍然会得到多数黑人的支持,但美国黑人对民主党的支持,主要还是出于利益考虑,并不是牢不可破的。而黑人要提升在美国社会的地位,还是要靠直面问题、提升自身在经济社会领域的表现来实现,而不能仅仅靠民主党推行的政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