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散文阅读选评

2020-07-04魏红建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土豆乡愁故乡

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有三:一是形散神聚:形散指题材广泛,结构自由;神聚既指中心思想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是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三是语言优美: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

李正峰先生

文/贾平凹

(1)读《古文观止》上的散文,常疑惑这些文章是如何作得出来的,问李正峰先生,先生说:“多读读。”便买得某一作家的全部文集来读,方明白文集中十之八九则是在说天道地谈经论史,或上书,或序跋,或尺牍之类,便说:“原来古人并非为文而文,所作的抒情散文仅仅是在作学问时的偶然为之啊!”先生遂笑,无声而慈若妇人。(此段共有3句话:第一句话写我问李正峰先生问题,他不正面回答问题,让我自己感悟。第二句话写我自己悟得答案。第三句话是对先生的神态描写,展示他沉静、慈爱的性格。)

(2)这是数年前的事,那时我才从学校毕业不久,先生数量并不多的几篇散文正在社会上大受赞誉。(写先生的散文大受赞誉,突出他的文采好。)

(3)先生生性恬淡,不善交际,职业又在课堂教书,总不愿在文坛圈子里纠缠,所以此后相见极少。曾有一个冬日的清早途经城南门口,夜来的雪落很厚,全在来来往往的人脚下变得肮脏不堪,忽远远望见先生独自在城门东边的一块雪地上站着,一件黑棉衣很臃肿的样子。呼喊一声,他并没有听见,还在盯着城墙根一棵树看,随后就走过一片冰冻得如玻璃枝的石榴树丛去。他拿着一截树棍或是一根手杖吧,但并没有拄,却是双手后抄提了一头,一头就拖在地上,雪地上划出一道痕来,雪粉如烟在冒着。我不知先生在看什么,走过去见那树很秃,身子一半驻着雪,一半黝黑如石。(写先生的品性:恬淡,不善交际。)

(4)今秋一日,欣闻先生住址,便一人急急骑车前往。先生家居了城南,临窗口可见曲江雁塔。他比先前更肥胖了些,脸上木木的,这正是有学问的人常见的那种表情,似乎还沉沉坠入那学问的境界里。因敬仰先生,又年龄所限,我不敢作谑说趣,但坐卧却都适意。时值黄昏,夕阳正晖照了雁塔,那一扇窗玻璃上也红光一片,先生笑着从隔壁房间抱出一捆卷轴来,他说:“你喜欢字的,你来看看。”先生的字是写得好,但以前只见他的钢笔字,没想他的毛笔字精到书品,我们自然话题就转到书道上来。(写先生书法水平高。)

(5)在当今书法突然很热闹的时候,书写的人实在很多,写得挺好的人也实在是多,但以一种感应自然的、体验人生的法门,进入到一种精神境界中的人委实不多。先生的字十分沉静,这最使我喜欢,想到他的为人为文,认作是他情操的又一种形式的显现。抬头看看窗外雁塔和凉台上的一只粗笨木椅,我说先生的字如此静气,恐怕得之于这木椅上望着雁塔坐意,雁塔是忘了雁塔存在,先生是忘了先生自身,两物俱忘,天人合一了。先生怔住,随之说:“我可没那般修炼,但我的书房正好起名‘两忘斋。”(写我对先生的赞赏,侧面表现其精神品性:沉静、谦虚。)

(6)这一日在先生的书房里我待了很久,想先生是正正经经做学问的人,如果說他的那些散文是在做学问中的一种才情的泄现,而今他的书品又何尝不是这些散文上泄现的才情呢?做教师可以纯粹地教授,他偏研究许多文论,构建着自己的学问体系,做学者也就罢了,却又是散文作家,是散文作家已是不易,仍沾起书道为一书家。当然,先生并无意做学者做作家做书法家的,他的一次次出现的“跳槽”,恰是所谓的弦外之音,而弦外之音正是真的艺术。(写先生在治学上广博精深,自成一家。)

(7)现在,城中的书法展览照旧是一个接一个地举办,街上铺店的匾额也是一茬一茬换新,但我很少见过先生的墨迹。先生的声名是没有浪得赫赫煊煊,他总是默默的,甚至认为自己仅仅是“写写而已”。(写先生的品性:淡泊名利。)

(8)冬天又来了,雪下得好大好白,当我独坐在书房看着一切都胖了起来的窗外,不知怎么就想起先生,在这个雪天里先生是否也进城了呢,是在那熙熙攘攘的街头人流中,还是又一人站在城墙下那一棵秃树前看着什么?先生活得很清寂,先生也活得很自在。(第3段实写先生在雪中的情景,此段虚写先生在雪中的情景,虚实结合,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最后一句“先生活得很清寂,先生也活得很自在”,隐含了作者对当今热闹喧嚣,追名逐利的文化现状的鄙视和批判。)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

A.文章第④段“夕阳正晖照了雁塔,那一扇窗玻璃上也红光一片”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出先生的高兴与热情,也烘托出我对先生的敬意。

B.先生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两忘斋”,是因为先生加强自身修炼,忘了自我,两物俱忘,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C.文章第⑥段“真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一、有才情,广泛研究,颇有建树;二、正经做学问,无意于名号。

D.文章第③、⑧段都写先生一人站在城墙下那一颗秃树前看,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虚实结合,更能表现先生生活清寂、自在。

2.请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①写我读书得出古人非为文而为文、偶尔为之的感悟,侧面表现先生的为文之道,为下文叙写先生从事“真的艺术”作铺垫。②描述先生的神态,表现先生的沉静、慈爱的性格,为下文写先生的品性为人作铺垫。

3.探究本文作者流露的情感倾向。(6分)

①对先生艺术创作涉猎之广、成就颇丰,性格恬淡、为人厚道的赞美之情。②对先生在喧嚣的艺术环境下,能静心做真学问的敬仰之情。③对喧嚣热闹,为名为利的文化现状的鄙视批判之情。

土豆兄弟

文/李汀

(1)土豆,更像是我的兄弟。圆圆的头,憨厚、朴实,土头土脸。(用“我的兄弟”来比喻“土豆”,突出我对土豆的深厚感情。)

(2)一进入莱市场,每个摊位像是色彩斑斓的展台,每个菜品像瓷器一样光鲜,像涂上釉彩一样发亮。土豆挤在众多菜品中,有着大肚能容的气质,也有憨直肥胖的容颜。(用众菜品衬托土豆“能容”的气质。)

(3)土豆满身的泥土,鼓着腮帮子,像是有一大肚子的话要往外倒,却总一言不发。母亲说,土豆是最贫贱的粮食,不用操那么多的心,泥土里的土豆悄悄往大里长。母亲晓得,土豆不会骗她。(借母亲的话侧写土豆“最贫贱”的品性。)

(4)把土豆丢进堂屋疙瘩火堆里,“烤的疙瘩火,吃的洋芋果”,洋芋就是土豆。我老家把土豆叫成洋芋,是因为这家伙是外国人种的。后来,我听说,德国光土豆博物馆就有三家。德国人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土豆。在下萨克森州,青年男女热恋时,会送给对方一个土豆,对当地人来说,“爱情和土豆一样宝贵”。欧洲邻国干脆管德国叫“土豆国”。(宕开一笔,写德国的土豆富有意味:一是表明土豆在各地人们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丰富了土豆的文化内涵。二是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行文富有变化。)

(5)把疙瘩火里的土豆翻个身,让它“扑哧扑哧”冒个气,火焰里“哗哗”响,像一场欢奏曲一样。老家吃火烧土豆,有说法:一捧二吹三拍四忽悠。一捧,就是不要把土豆抓在手里,要捧着土豆,不停轮换于双掌散热;二吹,嘴里不停地吹气,吹去灰烬和热气;三拍,用手轻轻拍打,拍净泥土灰烬;四忽悠,就是慢慢剥开,嘴与土豆始终保持相应的距离,同时持续不断均匀地哈气,吹散土豆心里的高温。几番下来,滚烫的土豆稍稍冷了,一边剥着土豆皮,一边谈笑风生,心里是那么踏实。其实,生活不需要山珍海味,只需静坐下来,舒心吃上一颗火烧土豆就好了。(详写老家如何吃火烧土豆,增强了趣味性的同时,也为下文谈人生做铺垫。注意此段最后一句话中的“其实”一词,文章将开始“由实到虚”:由土豆谈人生。)

(6)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土豆是最好侍弄的庄稼。惊蛰后,土地开始松动,春天启程。只要不是盐碱地,土豆挨土就能长。在缺吃的年代,土豆是个宝。记得土地刚刚承包到户,乡亲们找到了地里种啥自己做主的感觉,用力用肥多了,那年土地种啥成啥,土豆也比往年丰收,没有储存的地方了,家家户户就把土豆堆放在老屋街沿上。土豆收回家,天天吃土豆,各种吃法。蒸熟吃。在火堆里烤着吃。切成丝,炒土豆丝。切成片,与腊肉炒。(照应第三段,写土豆是最好侍弄的庄稼。)

(7)小时候,母亲把新鲜土豆去皮磨浆,滤去渣,剩下的淀粉水沉淀晒干后,就成了土豆粉。母亲把晒干的土豆粉,加上白糖,边用开水冲,边用筷子搅拌,不一会儿,一碗土豆糊糊好了。吃上一碗甜土豆糊,无疑是农村小孩子能够欢喜好几天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那个年代孩子们对于甜蜜食物的喜爱和表达。甜丝丝晶莹的土豆糊让我们三兄弟一个个长大成人。如今我们生活在城市,在狭小的城市空间中游走,我们依然能够保持着泥土的品质,得益于土豆的恩赐。(写土豆启示我们做人的道理:保持泥土的品质——质朴、憨厚。)

(8)土豆一直在地下行走着,那些拳头大小的籽实,很低调地放在泥土的里面,不去声张,静静等在那里。犹如进城打工的乡亲们,在城市的街道小巷里谨慎地穿梭。他们有时候用手撑在街道的电线杆上歇一歇气,有时候蹲在街边树下喝一口水。他们是我的土豆兄弟。他们在城市游走、生存,他们的肤色、内心没有改变,他们和一颗土豆的肤色、内心竟是那么一致。他们身上的气味,就是土豆的氣味,就是村庄的气味。

(9)夜幕四合了,他们回到城市的一角,吃着从家乡带进城的土豆。这多像梵高画的《吃土豆的人》。梵高在给提奥的信里说:“我一直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盘中取食所用的正是在田里掘地的同一双手,因此这幅画代表了手的操劳,代表了他们如何诚实地赚取吃食。”也许梵高没有发现土豆和人一起过冬的景象,要是发现了,他不会去画《吃土豆的人》,也许会画一幅《春天阳光里的土豆》。(由写土豆到写进城打工的乡亲们,突出乡亲们具有的土豆特征——由物到人,这是散文的一般写法。)

(10)堆在屋角的土豆,被冬天斜射进来的光线照耀着,一身的土色静静的。土豆就在这样的屋子里开始休眠。冬天屋子不多的温暖,一半被人呼吸,一半被土豆呼吸着。就在这温暖的土屋里,醒着的土豆开始冒芽,这是多么早的一个春天,多么温暖的一幅画。(用人和土豆共同生活的场景,意蕴十足:一是紧承上文“春天阳光里的土豆”。二是运用比拟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人与土豆和谐共处的温暖画面。三是表现人与土豆间亲密的关系,赞美土豆给人带来生活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为什么宕开一笔写德国的土豆?(4分)

①表明土豆在各地人们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丰富了土豆的文化内涵。②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行文富有变化。

2.文章标题“土豆兄弟”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①土豆外表憨厚朴实,像是我的兄弟。②土豆伴随我长大,与“我”关系密切。③进城打工的乡亲们具有泥土般的品质,他们就是我的土豆兄弟。

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

①紧承上文“春天阳光里的土豆”。②运用比拟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人与土豆和谐共处的温暖画面。③表现人与土豆间亲密的关系,赞美土豆给人带来生活的希望。

变奏的乡愁

文/李新勇

(1)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孩。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熟悉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山山水水。(介绍乡愁的最初内涵——对亲人、乡音、粗茶淡饭、山山水水等的思念。)

(2)这些年,逮上个机会我就会回故乡住上几天。跟爷爷同时代的老人,走得一个不剩了;跟父亲同时代的,已都步入老年;我的同龄人已到中年,各忙各的生计;比我年轻的,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小村无法挽留年轻人的脚步,翅膀稍硬,便飞进城市。小村的道路不断改变,房屋不断翻建。一次次回去,一次次积淀着陌生。故乡能被我感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乡愁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从人、道路、房屋等方面写乡愁的变奏。)

(3)火车提速、机票打折,让曾经在火车上熬五十多个小时的漫长时光,一下子缩短为一二十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快到我还没有把频道调过来,就到老家大门口了。还有电话和手机,从前四天才能寄达的情绪,如今动一下指头就搞定。还有微博、微信,故乡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从天气到高原湿地开发、排污抗污,都在眼睛到手机屏幕那么短的距离间。我在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出生让我有一种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感觉,我将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孩子长大了,小学、初中、高中,眼看就要上大学了……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承接第2段,从科技和子女两个角度写乡愁的变奏。)

(4)我的父母在故乡替我留了一小块土地,希望我回去建房子。有现在这份工资,再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经营一个梭罗笔下的庄园,那种无忧无虑的田野牧歌生活的确令人向往。我估计,待到退休,我早已没有这份心境。到那时候,我成了我女儿的故乡。(由实到虚,写终有一天我也会淡去故乡,因为我已成为我孩子的故乡。)

(5)人生的维度就那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却又非常简单。任何人心头都有一份乡愁,哪怕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比如我的邻居,买土豆要买本地土豆,买鸡蛋要买家户蛋,买鱼虾要买野生的,诸如此类。本地土豆、家户蛋、野生鱼虾我们也喜欢,虽然我从前生活在四川,他们一直生活在江苏,那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候共同的味道。良种蔬菜抑或转基因蔬菜吃到嘴里,口味差得跟从前的猪食一样。乡愁从味蕾开始,跟离不离开故乡没有多大因果关系。(写另一种乡愁:对过去简单纯朴生活的追忆。)

(6)这种乡愁已不属于地理范畴。

(7)2011年,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我很长一段时间的梦境都在文学馆路、中国现代文学馆、鲁院的教室和宿舍里。后来多次到北京出差,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都要挤出时间回去看一看。铁打的鲁院,流水的学员。树长高了,院子更美了,池中的红鲤鱼变大了。但在我心底,“我们”的气场还在。仿佛我们同届的学员都还在宿舍里指尖飞舞,构筑皇皇大著,只要在楼下喊一声“打球啰”“拔河啰”,就能把大家热热闹闹地招呼到楼下来……徜徉半日,徘徊于小径,在往事中流连忘返。临到要离开,人就落到现实了。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8)这个别致的学院,成了多少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写第三种乡愁:每个人都会留恋曾经的精神故乡。)

(9)乡愁如果有生长期,其童年、青年、壮年,大概也是一直生长着,变化着的吧。(点题。)

1.文章开头用“多年以前”这种方式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

①营造一种时间上的旷远感,表达乡愁的长久。②与下文形成对照,表达时代与人生的变化改变了原有乡愁的气息。

2.第三段最后写道,“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请具体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崩塌”。(4分)

①过去的熟人不断减少与老去。②小村的道路与房屋不断地让我感到陌生。③回家的速度变得非常快捷,与亲人的联系变得非常方便。④在第二故乡生根发芽,我慢慢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

3.“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①人生不能没有美好的回忆和精神追求。②美好的回忆和精神追求常常与现实冲突,而这种冲突会给人苦痛的感受。③人无法回避现实生活,一直生活在精神回忆中的人会更痛苦。

4.本文题为“變奏的乡愁”,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形态的乡愁,并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

①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乡愁:对出生地的思念,由浓烈到不可捉摸,再到日渐崩塌。②时代(时间)意义上的乡愁:人们都有对过去简单纯朴生活的追忆。③精神意义上的乡愁:每个人都会留恋曾经的精神故乡。

(作者:魏红建,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土豆乡愁故乡
乡愁
乡愁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故乡
土豆喝水
土豆的问题
回头一望是乡愁
发芽土豆带着毒
土豆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