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员工持股在国企改革中发挥的作用与存在误区

2020-07-04李长锐

时代人物 2020年3期
关键词:计划国有企业企业

李长锐

一、 员工持股计划的概念与发展

员工持股计划是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委托员工持股会(或委托第三者,一般为金融机构)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员工持股管理委员会(或理事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的一种机制。

职工持股计划ESOP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律师路易斯.凯尔萨率先提出,凯尔萨认为在正常的经济运行中,任何人不仅可以通过他们的劳动获得收入,而且还应当通过资本来获得收入,这是人的基本权利,人类社会需要一种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鼓励社会公平竞争的制度这种制度必须具有一种使任何人都能获得两种收入(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结构从而激发职工的创造精神和责任感。50年代中期凯尔萨开始将其理论付诸实践,70年代以来,在通过立法(如《员工退休收入保障法》和《税收改革法》)的鼓励,员工持股计划的在20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进入高峰,至2000年,美国的ESOP已发展到11500个,约有850万职工参加了员工持股计划,其中有约6000个员工持股计划成为公司决策和战略的主要影响者,拥有的资产高达5000亿美元 。

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与完善,员工持股计划已经在美国的管理实践中展现出积极作用。根据美国国家职工所有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实行职工持股计划的公司的销售额比实行前每年提高1.89%,比没有实行该计划的公司每年多增长5.4%;就业增长比实行前多1.21%,比没有实行该计划的公司每年多增长5.05%。另外,美国职工持股计划协会对239个成员公司进行调查,75%的公司认为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后,职工的主动性和公司的生产力都大大提高或有所提高。

二、我国国企改革中关于员工持股的政策及发展情况

我国国内员工持股计划主要萌发自20世纪80年的农村乡镇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民营科技类企业取得较大的发展,比如有代表性的华为,2000年以来中国互联网高科技公司的发展也很大程度收益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

我国有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最早在一些中小国企的改制中采用,但是由于涉及到实施中出现了利益不对等甚至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对于国有企业引入员工持股一度较为谨慎。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员工持股计划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坚持试点先行,在取得经验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支持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等持股。员工持股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格资产评估,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确保员工持股公开透明,严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以此为基础,2016年财政部、科技部、国资委、发改委等四部委共同印发了《关于<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同年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共同印发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2018年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这三份文件从持股主体、持股比例、持股对价、持股平台、持股过程五个方面确定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基调,为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制定了明确的政策依据。

随着员工持股相关政策的制定到不断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也态度也逐步变得积极,据上证资讯统计,2014年国资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仅有8家,截止2018年底已超过100家,其中地方国企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的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方面显得的更为积极且有加速趋势,而中央企也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方面显得更为谨慎,其中地方国企自2014年以来每年及2018年1月至8月,披露员工持股计划的分别为6家、30家、22家、5家、7家,数量上明显远高于中央企业。

在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员工持股计划带来企业效益提升的影响也有所显现,以10家中央试点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科技型企业为例,其2018年利润总额平均增幅达26%。

三、員工持股计划对于国企改革的主要作用

国济学家张维迎说,企业最优的激励机制是能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最大对应的机制,最优的安排一定是一个企业员工与股东之间的剩余分享制。员工持股计划能相对有效的解决国有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等”问题,尽可能使员工长期报酬与股东长期利益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

从实施实际情况来看,员工持股在国有企业的效率提升、管理规范等方面发挥了以下积极作用:

切实发挥了激励和保留核心骨干人员的作用。虽然目前员工持股在持股比例、持股人数上仍有较多政策的限制,但从实施员工持股的企业运行状态来看,对激励对象的影响还是非常显著的。一方面,被选拔为激励对象的核心人员,从精神角度感受到了极大的认同和鼓励;另一方面,员工出资获得股份,与企业受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了权责利的捆绑,有利于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快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如《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明确规定试点企业必要条件之一为“股权结构合理,非公有资本股东所持股份应达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会中有非公有资本股东推荐的董事”对于一些公司治理结构不清晰、不明确或股权关系历史遗留问题多的企业,通过员工持股倒逼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对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促进公司管理机制的完善。员工持股不仅仅是股权上的分配,对企业在人才选拔、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人才如何界定?员工持股如何实现动态管理?这些都依靠公司管理机制的配合与保障。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也是促进企业各项管理机制完善的关键机会。

四、部分企业对于员工持股存在的理解误区

员工持股计划是激励而不是全员福利。目前,例如上海市开展的区域性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中,出现了员工持股政策在持股比例、内部交易等方面“适度放宽”的文字描述,因此一些观点认为员工持股计划是否可能全员参与成为一种员工福利。事实上,员工持股计划的本质是入股员工与企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担市场竞争风险,这是一个利益绑定的长期激励,员工持股计划是通过激励核心骨干员工,实现员工与股东长期利益保持一致,必然不会是普惠性的员工福利。

员工持股计划是市场定价而不是自我估价。上世纪90年代,由于缺失市场公允的定价机制,在国有资产上市改制过程中,一度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是维护股东利益与员工利益的重要保证,对于员工持股定价,必然需要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交易,也就是必须在国有资产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挂牌,通过市场定价的方式,寻求最优的市场价格,同时员工持股的对价,应该至少和外部投资人的增资入股价格一样,且以现金的形式进行投资,不存在先员工低价持股,再增值提价引入投资人的逻辑。

目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合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避免误区,对于充分调动国有企业活力,实现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助力国有企业向资本平台转型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蓁.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分析[J] 基层建设,2019

[2] 邢慧丹.我国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应用研究[J]厦门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计划国有企业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