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校长”
2020-07-04李政涛
李政涛
【关键词】校长;生命关怀;发展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6-0076-01
什么是“校长”?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无非是“一校之长”。然而,“校长”的意蕴绝非如此简单明了。
要回答“什么是校长”,首先需要提出并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校长”?很多时候,要明了一种存在的“内涵”,需要先从这种存在的“意义”挖掘开始。要回答“是什么”,往往要以“为什么”为起点,不明了“为什么”,就难以知晓“是什么”。既然如此,在学校这个地方,为什么需要“校長”?
答案与学校的属性有关。学校是一个师生生命共生共长的地方。其中的关键词是“生命”,是“共长”,这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学校这一社会组织必须承担的独特责任与使命。那么,谁来承担这个责任?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校长”。从李伟平校长的办学思想与管理案例来看,这位校长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校长存在的价值,诠释了校长的独特内涵。
一、“校长”是彰显学校存在价值的人
李伟平校长把学校变成了学生成长,教师也发展,因而师生共生共长的地方。尤其是相对容易被忽略的后者,他通过缔造属于教师的“利益共同体”,引导教师把“利益共同体”变成了“发展共同体”。
二、“校长”是给予师生以生命关怀的人
能否给予“生命关怀”,是彰显学校价值的基础性前提。“生命关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更是具体的行动或行为。在伟平校长这里,具体表现为:
第一,通过尊重每个师生生命的个性体现“生命关怀”。尊重不只是一种态度,也是具体的行动,对于他而言,就是把教师视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就是通过在赋予他们“责任人与合作者”的角色中,尊重教师的“自主性、独立性、可能性和共生性”。他的所有管理措施,都与个性有关,都是把每个师生的差异化、独特性,放置学校这个生命场中,以“校长”的方式去挖掘、实现和彰显,把学校真正变成适合发现师生个性、进而发展师生个性的地方。
第二,通过倾听师生真实的声音与内在需要体现“生命关怀”。如果校长对师生真实的声音,以及声音背后“真实的需要”充耳不闻,闻而无感,是无法体现“生命关怀”的真谛的。因此,作为校长,他打开了“心灵的耳朵”,在学生那里,是倾听“推迟上课时间的需要”“节假日玩耍的需要”,对于教师,是倾听他们成长的需要、被认可的需要,以及他们的“被需要”。
第三,通过帮助师生认识生命价值体现“生命关怀”。当“鸟窝”出现以后,他敏锐地感知到这是一个“生命教育”的机会,通过追问与回答:“自然生命给予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每一种生命给予教育的价值是什么?”他把“小小的鸟窝”变成了让师生理解生命价值、尊重生命价值的“教育的小屋”。这样的校长,在引导师生通向认识生命价值之路的过程中,也把自己变成了生命价值的唤醒者、激活者和赋予者。
第四,校长是协助师生共生长的人。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生命成长之路上,都需要同行者,更需要协助者,教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同行者与协助者,校长则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同行者与协助者,这是只有校长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校长是为师生的共生创造条件与空间的人
人生命的特性之一是具有可能性,但可能性并不必然或自动转化为现实性。一旦这些可能性变为了现实性,真实的生命成长就发生和实现了。这就是校长的意义。伟平校长通过“信任”“鼓励”“给予角色与岗位”“创造新型人际关系”“建构新型管理机制”等方式,为师生的共生共长创造了得以把“自主的可能性”变为“自主的现实性”的有效条件。显然,这些都是只有“校长”才能做到的事情,才能创造的发展空间。
总之,李伟平校长的管理思想与案例,既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所做之事,以及展现出来的能力和人格,更让我们看到了“校长”存在的意义。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