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研究

2020-07-04钟法声赵桂芳

时代人物 2020年3期
关键词:团员青年团组织民办

钟法声 赵桂芳

一、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的趋势分析

(一)制度改革趋势

共青团改革应当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抓好共青团改革创新工作,既是政治任务,更是解决长期困扰共青团事业发展突出问题的重大机遇。回归到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作为学校思想工作、教学工作、文化工作的重要第二课堂,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进行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和势在必行的。共青团中央陆续出台指导文件、方案等,进一步指导共青团改革。在此基础上,民办高职院校则更应该结合校情和建章立制的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从制度上形成趋势,指导后续改革。

(二)“内省”发展趋势

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改革其实也是其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和弊端,改革则是对这些问题和弊端的辩证看待,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这是与时俱进的“内省”方式。结合新形式新时代的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应当牢牢把握青年运动时代主题,注重思想引导、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制度建设、强化从严治团,从自身出发,不断强化思想引领、组织建设、科技创新、素质拓展和夯实网络新媒体应用等工作的创新发展,通过“内省”的自我发展方式,促使共青团工作能够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二、改革工作现状分析

(一)青年团干部

在新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理解并发挥好共青团改革新理念,根据新理念去指导、去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而在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校内共青团组织的软硬件条件、经费资源和人员配置方面都相对较弱。主要体现在青年团干部通常既要负责党建,也要负责团建,更要负责学生管理,身兼多职,从而导致精力分配出现问题,青年团干部有自我发展的想法,却无能够先上发展的动力和环境,进而影响到整体共青团工作的促进发展。

(二)团员青年主体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较低,所以,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评价不高,致使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团员青年表现出自卑、失落、迷茫的心理。同时正是因为如此,民办高职院校的团员青年在高中阶段成绩不够理想,自信心和成就感相对较低,进入到大学之后,他们更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相对于这一固定的学生群体,团员青年实际上可塑性更强,对技能学习和社会实践更加积极和渴望,个人追求也更加务实、更加注重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和技能,渴望在毕业后,立足于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1]同样的,团员青年主体和青年团干部一样缺乏一定的发展动力和环境,久而久之,则产生了良莠不齐的空间循环。

(三)基层团组织

一般来说,民办高职院校基层团组织自上而下分为院团委、系团总支、团支部。首先,现行的基层团组织缺乏统一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在现行的体制上,各基层团组织虽然分属关系明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性较大,独立性较强,尤其是团支部,其主体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上可能不够到位,各基层团支部独立发展。其次,团组织职责不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种情况:系团总支、团支部存在着学校行政等双向或多线领导的模式,导致团总支、团支部定位不够准确、职责不够明确,一旦遇到问题则可能互相推诿。第三,在制度管理上,上层团组织对下层团组织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不够深入,未能形成长期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第四,缺乏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实际工作中,各基层团组织既有联系也互相独立,除工作交流,学习生活的交流少之又少,这导致了下层团组织对上层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

三、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创新

(一)强化制度保障和思想引领

民办高职院校首先应当加强的是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包括党建带团建机制、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部门协作机制、团干部选拔培养考核退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设,如《校级共青团改革方案》《团代会指导文件》《第二课堂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等团务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工作保障;可以说,体制机制的创新对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着眼于思想政治引领,思想政治引领是当代社会发展必须持之以恒的发展模式。积极构建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必须根植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必须遵循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客观规律。

(二)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创新

随着改革的深入,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将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整合问题,比如说教学整合、创新创业整合、就业整合、学生管理整合、后勤保障整合等方面,这既是共青团的工作考核范围,也区别于共青团工作业务职责。因此则需要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整合以上的多方资源,形成合力,促进学校和共青团工作的双线发展。其次是要充分使用校外社会资源。

(三)创新搭建“人性化”桥梁

当前,高校共青团在一定程度上还面临脱离青年学生的风险,广大青年对共青团工作是否满意,愿不愿跟共青团走,有多少青年会跟共青团走,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共青团能不能或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党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成为党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2]所以,从法从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團工作必须更具有“人性化”管理和意义,这样才能逐步搭建起连接共青团和基层团员青年的桥梁。二是随着法制社会的发展,团员青年的懂法识法能力逐步提高,自我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对校园弱势群体和普遍性利益诉求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只有牢固树立“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的理念,想青年之所想,做青年之所做,解决青年最迫切的问题,不断深入发掘了解最普通的团员青年的需求,才能不断创新工作,进而搭建一座座“人性化”桥梁,真正走进团员青年的心里。

四、我院共青团改革创新的意义

(一)共青团工作是民办高职院校文化和思想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团员青年发展成才和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根据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虽然在部分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但依然存在着诸如团组织制度不够完善、团员(干部)流动性大、团员活动与专业联系不紧密、团员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做好长效机制的建立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现各级团组织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团委组织制度,系部、班级各个基层支部的团组织制度,显得尤为重要。[3]总的来说,需要民办高职院校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共青团工作,不断加强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取得更高的成效和影响。

(二)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既是以往工作的一种传承和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展望和积极发展的决心

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在以往工作中既有肯定的地方,同时也有该舍弃的糟粕,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继承;只有传承和肯定过往工作中的优良传统,摒弃糟粕,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思考,通过“内省”的自我发展方式,保留主干,才能在不断改革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促使民办高职院校切实保持和增强共青团工作和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促使民办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更加紧密围绕团员青年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要求,满腔热情地为广大团员青年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振兴.基于创新角度的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问题研究 [J].《科教导刊》,2017年第22期,8月(上)75-76

[2] 刘瑞明 宋利国.高校共青团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第2期.

[3] 王军乔.关于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团委工作的探索[J]《科技资讯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NO.24

猜你喜欢

团员青年团组织民办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打造思想和业务过硬的团员青年队伍
北京高等教育中的民办普通高校(2001年- 2019年)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
浅谈在地勘单位改革中如何做好团员青年思想工作
真情关爱 事业关怀加强贫困地区团组织服务青年成才的探索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民办高等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
代培生能不能在学校加入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