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2020-07-04杨芳

时代人物 2020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杨芳

自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多次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共24字,在短短的12词中,凝聚了固本强国的理念,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成三个层面,分别是国家层面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公民层面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三个层面中,小到公民,达到国家,共同融合成了整个社会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工程的建造着则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以及每一位合法的公民。高校是人才输出的摇篮,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认同,是促进创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也是复兴中国梦的前提,以多维度以及全方位去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能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与根本,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内涵,诠释中国社会主义所蕴含的精神底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上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俨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

一、立足于社会大角度,观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立足于社会大角度观察,我们发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每一位公民在形式社会责任时,能够真正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才能让社会充满社会主义特色与气息,因此,每一位公民要积极响,并用行动去践行价值取向。但是,在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事实与想法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尤其一些網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以及特殊的场所,依然存在大量错误的观点与思想。

例如,无政府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自由经济主义等等个人或团体主义形式,存在了诸多的危险因素与错误的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拉近了人们与错误思想的距离,尤其在网络空间中,经常性的出现辩论与争论,而在辩论与争论的背后,是价值观分歧的具体体现,一旦错误的思想与观点占据了市场,可能会造成,马克思理论的边缘化与形式化[1]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名言警句,这句话所阐述的意义是:想灭亡其他国家,首先要篡改这个国家的历史与事实,这句话也逐渐的成为了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经典语录。实际上,这句话并非耸人听闻,而是有真实的案例,苏联解体是对这句话最有利的证明,苏联人曾对列宁、斯大林,以及苏联的英雄进行了全盘的否定。例如,马特洛索夫是一名苏联的英雄士兵,他曾用热血的肉身堵住了敌方的机枪,为苏军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苏联人却开始去怀疑堵抢眼的真实性,对英雄人物历史的真实性进行否定,造成了民心涣散的后果,苏联政权也在这种质疑中饱受压力,直至庞然大物的轰然倒塌。这个真实的案例是悲痛的,它是对所有历史虚无者的一种抨击,这也说明了精神支撑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物质生活的提高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稳固经济政权的基本,只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让国家繁荣产生,才能维持国家政权的独立与统一。

因此,公民要充分的意识到错误思想言论的危险性,识破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偏概全的伎俩,清楚历史虚无主义者唯心主义的巨大错误,拿去正确的观点去抨击历史虚伪主义,以坚决的态度抗争错误的理念,让主流思想更具团结性,燃起整个社会公民的奋斗决心,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根基,以宣传正能量为主旋律[2]

二、立足于高校教育视角,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多元化价值观的不断融合与碰撞,对大学生思想观念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在独立的性格下,突出了主体意识与自我感受。在经济蓬勃发展,以及新市场经济体的环境中,大学生受到了外部环境的潜移默化,面对不良的信息缺少正确的认知,加强了对奢华生活的向往,进而造成了正确价值观的缺乏。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认识,却依然体现出了对西方价值观侵蚀的担忧。

其次,大学生发散的价值观,缺乏对核心价值观的态度与感情,进而造成了“低度认知、高度认同”的现象发生,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掌握,感情是价值认同的稳固剂,缺乏感情的认同是禁不住社会洗礼的。现阶段的大学生,在价值观的喜好与认同方面,会经常性的体现主观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取舍中,部分学生更倾向于西方价值观与文化观,甚至有些学生在价值观中夹杂了诸多宗教信仰等非主流的文化形式,消减了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认知,导致了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最后,不完善的教育机制,以及网络世界所带来的消极因素,都会充分的体现在价值观上。单一的教育形式,形式化的价值观教育方式,都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影响。尤其突出的是灌输式教育,很容易引起学生内心对教育的抵触,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比重失调,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难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多样化的心理需求,需要配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只有创新教育模式,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互联网负面消息的作用下,大学生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备受考验,需要大学生平衡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以及自我利益之间的利弊关系。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

首先,强调人本精神,增加学生的自我荣誉感,充分的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勃勃生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的原动力在于个体利益的满足,充分的体现出了价值观的务实性,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需要面对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在生活压力与就业压力的作用下,价值观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也是价值观出现扭曲的重要阶段。因此,满足学生合理的利益诉求,帮助学生维护自身的利益,增加学生的满足感与荣誉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也是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3]

其次,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途径。思想价值的引领才是育人的关键,要加强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差异性与层次性,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科学调查表明,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性别,以及年级结构等方面,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价值观教育活动中,要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与专业特长,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加强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4]

再次,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影响因素,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家庭是学生第一所学校,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成员受教育情况,以及家庭成员中是否存在党员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程度,因此,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认同教育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优秀的道德文化,也是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家庭教育能加学生的情感真正的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加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方式。

最后,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加强网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影响。根据科学调查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利用新媒体终端,例如微信、qq、微博等。因此,校方要加强对多方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有深度、有广度的网络教育平台,以平台为载体,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充分的展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育人的方式也要出现改变,加强现实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有效结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的自觉认同正确的价值观。

三、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措施

 以理服人,抓好課堂主渠道,提升认知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知、情、行”三者辩证统一的过程,具体包括了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以及行为认同等。所谓的认知认同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科学的理论以及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理性的升华。首先要以深化理论为研究基础,用科学的方式阐述学生的价值观的合理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通过中西方价值观的对比,解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优越性。同时,优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实现理论体系想教学体系的转化,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坚持心灵启迪与理论灌输的有机融合,通过课堂讨论,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一种时尚,培养学生的荣辱感。

 以情感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升华情感认同

所谓情感认同是认知认同的升华,在认知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喜爱与赞同等积极的心理反应,为行为认同提供了感情基础,情感认同的能力越大,促进行动的力量就越大,同时,克服阻力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氛围,在大学生感情的升华过程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5]

文化熏陶是一种力量,采取以文化人的方式,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活动,高校要定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严谨求学、尊师重教的环境,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实现团结友善、诚信守法等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的作用,在文化熏陶的作用下,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校方在文化宣时,加强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个人或团体进行表彰,让学生感受到模范的力量,激发学生效仿性,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其在行为规范上主动向榜样看齐。此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中,要对社会上的道德模范进行深度的挖掘,积极发挥榜样力量的辐射作用,在强大的情感碰撞下,燃起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情与动力,促进情感认同的发展。

学生社团是志同道合学生的聚集地,因为性格爱好的相似,甚至信仰的重合,由学生自愿发起的组织。学生社团也逐渐地成为了学生情感交流与社会交流的主要渠道与途径。以此,在社团的建设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引导作用,让社团成为的价值取向趋同,使其在和谐的氛围下通力合作,强化团队的团体意识,增强团队的归属感与凝聚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6]

 以行育人,强化实践养成,落实行为认同

行为认同才是教育认同的最终目标,所谓行为认同指大学生的社会行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身体力行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被动行为变成自主行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讲堂中,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提升,促进价值认同,向社会输出现时代的人才,肩负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了整个大学的教育活动,从整体角度出发,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本文来自于2019年度湖南省株洲市社科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项目编号ZZSK19033

参考文献

[1]张涵.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于微文化生态视角[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44-45.

[2]刘经纬,庄睿卿.文艺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影响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66-70.

[3]陈海.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汉文版),2017(05):156-159.

[4]林嘉熹.新媒体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吉林教育,2017(09):3-4.

[5]王亚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研究--以青年亚文化为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58-59.

[6]熊小伟.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03):27-29.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大学生就业趋势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