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代大学生审美情趣与曲艺创作

2020-07-04梁颖笳

艺术评鉴 2020年11期
关键词:曲艺传统大学生

梁颖笳

摘要:当代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文化熏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消费观相较其他时代大学生也有诸多不同。正确的审美观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观察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当代曲艺的发展相较二十世纪也有霄壤之别,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大众娱乐文化的普及,导致当代大学生审美多样化、个性化。需要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提高自身审美情操,勇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關键词:审美取向   曲艺传承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1-0133-04

一、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取向

大学生是新生力量的代名词,通过学校与国家的针对性专业培养,是即将步入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这也意味着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期间,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品格素质极其重要,然而信息化的文化碰撞会使他们迷失自我,这个时候学校的氛围营造就突显出重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

大学时代是青年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转型下成长的特殊群体,受到新时代发展的新理念,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审美价值的取向也突显出鲜明的个性差异。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取向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这也是因为新一代大学生在充满“美”的社会环境下成长,没有足够多、足够深刻的“丑”来对比,使一部分大学生们自以为是的认为只要是有创新的、不陈旧的、也不同于其他人的,这才叫“美”,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审美差异化巨大的根本原因。

少部分的大学生有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一类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尽快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另外一部分的大学生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目的性不强,这一类的大学生在校园期间,过多的将关注点放在物质需求和信息网络上面,对于学校授予的知识和个人素质的需求降低。这类学生的思维活跃,在追求流行的时候讲究个性,自我意识很强,竞争意识也很强,导致在这样的思想误区里他们极易形成一种自我为中心的审美观,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并且热衷于非主流文化,忽视传统文化,认为当下流行的就是正确的审美取向,过时的东西不符合他们的审美取向,导致审美的偏差,消费取向走向误区。

如今打开手机,互联网的低俗文化喷涌而出,有的是以文章标题来吸引眼球,有的是以个性行为吸引眼球,更甚者只看脸就成为某个人的粉丝,使审美步入肤浅的行列。所以我们应该对网络信息加以管控,毕竟现在人手一部或者更多部的手机,能够方便快捷的将整个地球正在发生的事及时有效地传达到我们的手上,正确的观念通过信息的传播会更加直观地表现在我们眼前。如今大多数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就是“放假”,可是为什么放假却不知道,还有的抱怨为什么不放圣诞节、情人节,这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蔑视,对外来文化的崇拜,认为外来的就是最好的,使得自身与大世界融合的同时也没有留下自己的鲜明特点。为了保护不断被外来文化断侵蚀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通过社会的熏陶,家庭的渲染,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来树立我们新时代新青年的审美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氛围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不断从物质、制度、精神层次等诸多方面入侵我国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由于兴趣与专业性的限制,对我国的历史文明缺乏认识,社会价值观念没有一个正确的标杆,导致他们很难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就从“追星”说起,大学生从网络报道和电视作品上对某一个明星产生了崇拜之情,就会不自觉的将偶像作为参照标准,这对大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了关键性引导。“追星”是大学生们对于美的向往,他们会不自觉的在家里、寝室张贴海报,在自己的手机上存放写真,比如一个班级里面大多数的同学都在追星,而又个别同学没有崇拜的明星,因为没有共同话题可以讨论,这类同学就会被孤立,这个时候排挤现象就会发生,为了能够融入集体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学习时间去了解娱乐八卦。比如在刚进校的时候,一个寝室里面有一个生活规律,学习自律的同学,并且坚定这样的生活学习方式,那么寝室的其他人也会不自觉的加入进来,这样也带动整个寝室乃至班级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汤”,这在大学里比比皆是,有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够坚定,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放弃自己原本的生活方式,或者一个同学打游戏,他周围的同学会因为好奇跟着尝试,最后演变成逃课出去打游戏,这些案例不在少数。

如今的高校会引进一些国外学校的教学模式,为了避免一些不健康的审美进校园,我们的高校在引进新思维的时候也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现如今的高校对于审美课程的忽视已经对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对正确的审美没有具体的概念,导致初入社会闹了不少的笑话。

提高审美素质在大学里重要。养成欣赏艺术作品的好习惯也能使大学生直观的欣赏到艺术家的道德观念、政治观念和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也能从艺术作品中得到情绪的感染,也在审美的期间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提高感知力。有的学生还能从艺术作品中得到灵感,注入自身的个性特点,开发创新,这也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启迪,这是其他学科不能教授的。审美能赋予一个人个性突显的能力,构建完善的情趣和格调。所以为了学生能既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应该在校园就营造“美”的氛围,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在优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对文化修养的培养也该营造氛围,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会督促学生积极向上,善意的竞争意识也会促使人进步,一个良好的审美氛围将给每个人带来一个健康的审美取向,从而带动我们的消费观,促进社会良性循环。

(三)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目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即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主要可分为教育发展消费、日常生活消费、享乐消费三个方面。教育发展消费多数是指学生为了考研或者考公务员、事业编制而报的培训班,在艺术兴趣的培训方面寥寥无几;日常生活消费以盲目攀比消费、超支消费为主,有的女同学为了保持身材刻意减少伙食费,转而花重金去减肥,也有的同学为了“面子”、“交际”频繁请客吃饭笼络人心;享乐消费是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开支项目,如购物、游戏充值、看电影、外出旅游等支出为主,以文化学习交流为目的的消费却少之又少。并且无精神需求的攀比消费现象严重,盲目效仿购买一些华而不实的商品,频繁更新电子产品,和注重人际交往,这都是从不健康的消费氛围所引发的问题。

要让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消费,无疑是天方夜谭,因为他们不了解曲艺,除了相声还有些市场,其他的曲种并没有市场氛围,这也是导致大学生没有曲艺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当代大学生和曲艺

当今,人们对曲艺的了解很片面,由于存在地域差异,除了当地老百姓知道一些本土曲艺艺术,其他没接触过曲艺和我们的大学生们都以为相声、评书、快板就是曲艺。其实曲艺作为说唱艺术,有着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情感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至今仍活在民间的各族曲种多达四百多种,有徐州琴书、京韵大鼓、山东快书、二人转等,曲艺是老百姓最能接受的主力军,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当代大学生对曲艺的了解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扩展,大学生的娱乐方式逐渐增多,在不少大学生眼中,中国曲艺只剩下相声还在活跃,认为中国传统曲艺文化是单调枯燥的,没有市场的。在电视剧、电影、综艺类娱乐节目大军的碾压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骤然减少。只有部分大学生在学校开展曲艺社团活动,承担学校文艺晚会中坚力量,但是部分的大学生其实对曲艺传统文化知识是很欠缺的,基础业务能力也参差不齐,认为只要把一些网络上的搞笑段子以及相声传统段子里面的伦理梗加起来就可以成为一部好的作品,导致更多的大学生对于曲艺的错误认知。

如今主流曲艺表现形式上面的创新也是层出不穷,比如把相声用英语的形式表现出来,快板和交响乐团的配合,评书加入了配乐来烘托情感等,刺激观众的思维想象,又以个性特点吸引观众。现在活跃在校园里的大学生曲艺社团,多数是以艺术类学生为主,但是他们多数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曲艺,只靠自身片面的认识去创新曲艺,导致与主流曲艺文化的脱节。

现在的曲艺存在老一辈的艺术家所剩无几,青年演员缺失,关注和喜欢曲艺的人越来越少,导致传承断代。曲艺传承人断代现象、作品陈旧没有时代性、曲种的消亡,这些都是曲艺现在面临的问题。而我们的大學生们,作为社会中坚力量,也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理应紧跟时代脚步的同时,挑起传统文化的大梁。

(二)当代大学生的曲艺历程

艺考生们到了大学后,会因为学校并没有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自身受网络快餐的影响,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除了京津两地,这一特点在其他地域大学就稀疏平常了。有的高校会开展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由于不是主修课,学生们会为了学分而去上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喜欢传统文化。这类课程的开展极大便利了学生修学分的目的,但也有真正喜欢曲艺,想要了解曲艺的学生,他们会私下询问老师,或者上网查询资料自学,不过这也是占很小的比例,这说明在高校范围内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极差,不能够影响学生。

现在二十多岁的这些大学生普遍比较浮躁,对需要童子功或者耽搁太长时间的学习抱有抵触情趣。就拿艺考来说,绝大部分的艺考生都是临时抱佛脚,到高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文化成绩上不去,只能依靠体育或者艺术类考试来获得大学文凭,这时候学生会选择一些专门艺考的学校进行辅导,在短短一年乃至三个月的时间里突击艺考考试内容,这类艺术类学生能力不强却是曲艺社团的中流砥柱,这也是导致了校园曲艺社的不正规化。部分大学生在校园曲艺社团风生水起,但是一出社会市场落差太大,也由于业务能力的不强,专业社团不招收这一类的大学生,导致曲艺人才的大量流失。

拿相声来说,大学生们上网把一些好玩的、刺激的网络段子编辑成册,然后通过套用以往的相声优秀作品,从而形成一段新“作品”。还有小品,现在被大学生普遍推崇,因为只要会说普通话就可以演小品,但是小品是戏剧专业的学生观察生活模拟的小作品,并不是曲艺。更别提京韵大鼓、山东琴书了,可能一百名大学生里面都不一定有一个知道,在大学生看来,通过电视、网络看到的曲艺节目大多以教育性质、文件性质为主,不愿意过多接触。因为现如今的曲艺作者大多数是文学型作者,他们习惯把文件上的主要精神以文本的形式创作出来,再用主观的方法传递给观众,所以观众并不想听报告,而是想看真实的、有故事性的作品。

三、当代大学生的曲艺传承

曲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我们的大学生也有义务传承曲艺。为了今后曲艺能够让大学生传承下去,曲艺的革新和发展势在必行。

首先要加深大学生对曲艺的认识。曲艺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粮食之一。曲艺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曲艺的表现形式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具有重要意义存在的。

其次是强化学生对曲艺社团的重视。存在于校园里的曲艺社团,本身是以学生自发组织的,其特点是表演形式多样化,以及作品的接受度较强,是其他学生课余时间休闲娱乐的选择之一。

再次是大力宣传和普及曲艺基本知识也是让大学生能够深刻认识曲艺、了解曲艺的方法途径之一,定期举办曲艺演出、曲艺比赛、开展培训班或者是开办本科类专业院校,也能让大学生有效快捷的了解曲艺,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一个健康的氛围是予以大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石,也需要社会与专业群体的支撑支持。

参考文献:

[1]姜柳.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年.

[2]金元浦.美学与艺术鉴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袁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5).

猜你喜欢

曲艺传统大学生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大学生就业趋势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少年力斗传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