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霸伯簋所见西周霸国与晋南盐业的关系

2020-07-04王静

盐业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晋南盐池河东

王静

综上,发掘简报所释“盐”两字是可信的。M1017出土的三件簋铭记载了丼叔来行盐之祭、嘉奖霸伯之事,只是铭文中只记录了时间和人物,并没有地点。那么,盐之事发生于何地?黄益飞等认为当很有可能在河东盐池⑥,晋河东盐池在古代被视作产盐卤之地。大河口墓地位于晋南翼城,霸人居住、活动也应在此附近,此地与河东盐池相距不远,因此,簋铭中的盐之事当发生在河东盐池附近。《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曾巡行至盐池⑦,可证河东盐池至少在西周中期以前已经得到开发,并受到天子重视。

二、河东盐池在商周时期的开发利用

盐,百味之祖,国之大宝。由于它是维持生命、繁衍生息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故而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必不可缺的自然资源⑧。古代以盐为国之大宝,古盐池具有的经济价值足以影响王朝的稳定,致历代帝王重视有加,并亲临巡视。卜辞中(《合集》36756):“癸未王卜,在海贞:旬亡祸?王占曰:‘吉。在十月。唯王卤,雨。”内容为商王武丁“卤”之事,“”有巡行之义,冯时认为此“卤”为地名,即指河东盐池①。商王亲自巡行此地,可见至少在晚商时期,商人已经使用河东盐池之盐了。《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至于盬”,“盬”即指河东盐池。《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载:“元和三年秋八月乙丑……幸安邑,观盐池。”② 又,《旧唐书·太宗本纪下》载:“贞观十二年二月丁卯……次柳谷顿,观盐池。”③《穆天子传》《后汉书》《旧唐书》分别记载了周穆王、汉章帝、唐太宗观盐池之事,可见历代天子对盐池的重视。

河东盐池,又称解池、运城盐池,主要指位于山西运城以南,安邑与解县之间的解池,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主要产盐地之一,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④。钱穆曾考证,中国古史传说中黄帝战炎帝于阪泉、败蚩尤于涿鹿,此两地均在山西解县盐池附近⑤。张其昀认为,蚩尤为炎帝之后裔,“黄帝克炎帝于阪泉,擒蚩尤于涿鹿,两者实为一事……炎黄血战,实为食盐而起”,而此后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尧舜禹所建之都,皆在盐池附近,显然与保卫此盐池重地息息相关⑥。两位先生的观点虽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仍然反映了河东盐池在史前时期的重要性。商王武丁时期曾频繁征伐晋陕高原的敌对方国亘方、土方、工方、基方等,学者们多认为其目的是为争夺晋南一带的铜矿资源,杨升南则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经济目的当就是为保护盐业资源⑦。由此可见,河东盐池是商王朝的资源要地。《山海经·北山经》:“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⑧ “盐贩之泽”所指即为河东盐池⑨。《穆天子传》载:“天子西绝钘隥,乃遂西南,戊子至于盬。”⑩《说文·鹽部》:“盬,河东盐池也,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十六里。” ○11  这是第一次关于河东盐池面积的记载,这个记载相当准确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河东盐池的认识。现在的河东盐池,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3~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与《说文解字》所记面积相差无几。宋代以盐池所处之地为解县,取其地名称之为解盐○12  。

考古发现证明,从仰韶文化开始,晋南地区就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一个重要的发祥地,史前人们长期生活在盐池周围地区,深享盐池之利。张光直指出:“晋南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战略性资源的地区,这里不仅拥有铜矿资源,还有华北地区最为丰富的盐矿。三代中第一个朝代于晋南崛起,以及后来商、周的发展趋势都与此有关。” ○13

关于河东盐池的管理和利用,最早见于《周礼·天官·盐人》:“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①《说文·盐部》:“盐,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② 卜辞中有用卤祭祀的材料,由此可知,商周时期河东盐池所产之盐也会被周王室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其地位之重要。西周时期,晋人居住在河东。《史记·货殖列传》载:“昔唐人都河东。”③《汉书·地理志》载:“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④《左传》鲁成公六年载:“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⑤ 由此可知,晋国非常了解盐的重要性,晋从绛迁都时,很多人主张迁往郇瑕,因为“郇瑕之地沃饶而近盐”,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河东盐池在经济上的重要性。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更进一步指出:“中国最古的文明,实兴起于河东盐池附近……夏、商、周三代的国都大体上都位于消费河东池盐的地区,毫无疑问,盐池就是三代文明的经济基础。”⑥

金文中有关于盐业贸易的材料,如春秋初年晋姜鼎(《集成》02826),其形制为宽平沿,鼓腹,圜底,三蹄足,上部为兽面,双附耳,颈部带六条扉棱,腹部饰环带纹,颈部饰窃曲纹(图3)。鼎内壁铸有铭文12行121字,铭文如下:

……劼(嘉)遣我,易(锡)卤责(积)千两(辆),勿废文侯显命,卑(俾)贯通□征繁汤,取厥吉金,用作宝尊鼎……⑦

戎生钟(《新收》NA1616),甬钟瘦长,钲、篆、枚间的界格为粗阳线。其鼓部饰相背蜗首夔龙纹,舞部饰S状云纹,篆间饰顾首卷尾夔龙纹(图4),年代为西周晚期,钲间和鼓部铸有铭文22字(重文1):

今余弗叚废其显光,对扬其大福。嘉遣卤责(积),卑(俾)谮(参)征繁汤,取厥吉金,用作宝协钟。⑧

“卤”,裘锡圭指出是“鹽”⑨。李学勤认为“卤责”指“鹽”,“卤责千两”即“鹽一千车”,“嘉遣我锡卤积千辆”是讲派出晋国所赐予的盐一千车①。马承源认为“锡卤积千辆”是指晋文公将千两受贡之盐赐给晋姜②。戎生钟“嘉遣卤积”指的也是盐,“繁汤”是盐车所行的终点,“取厥吉金”则是行动的目的③。马承源认为晋姜鼎、戎生鐘铭文所述实为一事,都是以“鹵积”换取“繁汤”的铜料④。冯时指出,“繁汤”应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以北的繁阳,位于淮水之阳,是古代铜路的枢纽,鼎、钟铭文所述之卤应均取自晋之盐池⑤。

由上可见,晋河东之地所产之卤,储备十分丰富。尽管学者们对上述铜器铭文年代的判断有分歧,可以肯定的是,在西周中晚期,最迟到春秋早期,河东盐池的盐,已经被人们大量开发,并被作为商品用于交换。

三、霸国与晋南盐池

(一)霸伯簋铭文与河东盐池

大河口墓地M1017的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阶段,李学勤将此墓出土的霸伯盂定为穆王时期⑥。那么,同墓出土的霸伯簋和霸伯山簋,时代也应属穆王时期。霸伯簋铭文中盐之祭的地点应在河东盐池,该事件对探讨河东盐池的开发和西周盐政也大有裨益。

霸伯簋铭文中参与盐政的丼叔,应来自周王朝,是代表周王室来行使职权的。铭文中丼叔之“丼”在井字里加点,关于“井”与“丼”的关系,学界历来多有探讨。庞小霞认为,西周金文中的井字中间加一点,是用来区分井(邢)国与丼氏的,大宗即井(邢)国,小宗即丼氏⑦。张长寿推测,丼叔的封邑应该在当时的丰邑附近⑧。丼叔为周王室重臣,地位十分重要,周王室不仅给予他霸伯嘉勉和赏赐,其还代替周王向下传达指令。《穆天子传》载穆王亲自巡视盐池,霸伯簋铭文记录丼叔亲自来盐,这两件事似乎可以说明,周代的盐政由周王亲自掌管,并非是来自于诸侯的纳贡⑨。自商代开始,盐卤就作为重要资源被商王重视。卜辞中有“卤小臣其有邑”(《合集》5596),就是商王问卜,卤小臣是否应该拥有封邑一事,卤小臣是商代专司盐务的内服职官⑩。据王进锋考证,“商代小臣是一批后备人员供商王朝选拔,择优成为重臣。与王室重臣相比,‘小臣仍处在成长阶段,因此被称为小臣。” ○11  可见商代小臣身份地位之高贵。商代“小臣”的主要工作,就是向商王朝纳贡、为商王室征取物品、管理王室事务和担任方国首领等○12 ,其职位和工作内容都十分重要。甲骨卜辞中,有官称的“小臣”很少能获得封邑,仅见于地位崇高的妇好、望乘等,可见“卤小臣”地位非同一般,应为专门管理盐业生产的官职○13  。

到了周代,鹽业的生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周礼·天官·盐人》载:“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郑玄注:“政令谓受入教所处置,求者所当得。”贾公彦疏:“政令谓受入教所处置者,谓四方盐来,盐有数种,处置不同,故云受入教所处置也。”① 孙诒让正义:“注云‘政令谓受入教所处置者,凡海盬产盐之处,以盐来入,此官并受之,又区其种别,处置其所,则教令之。云‘求者所当得者,谓求盐共用,各依其所当得者与之。若祭祀当得苦盐、散盐,宾客当得形盐、散盐,膳羞当得饴盐是也。”② 由上述注解可知,“盐人”负责对各地进贡之盐进行分类和管理。有学者认为,周王室所用之食盐来自于诸侯方国的贡纳③。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商代盐政由商王直接控制,还是周代有专门的盐官,都说明了商周之时,盐池之利均为王室所有。霸伯簋铭文中记录丼叔亲来盐之事,正是王朝控制河东盐业资源的具体体现。

(二)霸伯与晋南盐业的联系

如霸伯簋铭文所述,丼叔盐之后,嘉勉了霸伯。那么,丼叔为何要嘉勉霸伯?霸伯与盐之事有何关系?因铭文中无明确记载,笔者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分析,认为存在以下几种可能。

(1)霸伯参与盐之事

霸伯簋铭文中记录了丼叔蔑历霸伯一事。商周金文中常见蔑历一词,王辉认为,蔑历多为上对下之政绩表示勉励式的嘉奖,也可用于自勉④。罗振跃认为,蔑历者一般是天子、诸侯等权贵,而受蔑历者与蔑历者的身份相差不大,也十分崇高⑤,此说可从。保卣(《集成》05415)铭文中“蔑历于保”即王夸奖保征伐东国有功,此铭中的太保即召公奭。《书·君奭·序》载:“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⑥ 召公奭在周王室身居要职,地位显赫,当然满足受蔑历者的身份要求。那么霸伯簋铭文“丼叔来盐,蔑霸伯历”,嘉奖霸伯的原因,很可能是霸伯参与了丼叔盐之事,并在此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在周代,祭祀是与战争一样重要的大事。祭祀的一般过程分为祭祀前的准备工作、祭祀的礼仪过程等。祭祀前有准备祭服祭品,摆放祭祀器皿等,祭祀过程有盛放祭品,进行占卜等。丼叔来祈祷盐业丰收,进行祭祀,祭祀场地、所需祭品及祭祀过程的细节,都需要提前准备妥当。丼叔作为王室重臣,自然不需亲自操持祭祀之事,当由臣属准备完好。距离盐池近便的霸国之国君,很可能提前承担了祭祀的前期准备事宜。盐之事顺利完成后,丼叔代表周王对霸伯进行嘉奖,并给予赏赐。

(2)霸国受王命管理盐政贡纳

商周时期已设盐政之官。商代的卤小臣或专掌盐卤之事,如采集盐卤、运输等工作,到了战国时期此类职事已有专司⑦。根据《周礼·天官·盐人》的记载,盐人是周王室设置的盐政之官,其职责是对盐卤进行分类,根据其实际用途分别用于祭祀、招待宾客和供周王室使用。

河东盐池所产之盐,除了食用外,还可用于祭祀。丼叔来祈求盐业丰收,是一种祭祀行为。霸国很可能负责管理河东盐池的贡纳之事。大河口墓地为媿姓狄人,晋南多戎狄之族,如此来看,霸国或利用其族属身份,以戎治戎,协助周王管理晋南地区的盐政事务。丼叔来祈祷盐业丰收,在祭祀结束后,丼叔为了表扬霸伯的功劳辛苦,赐予礼物以示鼓励,也是可能的。

(3)霸国或从事盐业生产的活动

商周时期,以采盐为业的国族是存在的。商周金文中有“覃”字,冯时认为“覃”即“盐”之本字,其象煮水为盐之形,是“盐”字的早期形体。“覃”字或作国族之名,以煮盐为业①。殷人氏族中有以其职事作为其族名的先例②。《左传》定公四年:“分鲁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分康叔以殷民七族,有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杨伯峻注:“索氏或曰绳索之工,长勺氏、尾勺氏或皆酒器之工,陶氏或曰陶工,施氏或曰旌旗之工,繁氏或曰马缨之工,锜氏或曰锉刀工或釜工,樊氏或曰篱笆之工,终葵氏或曰锥工”③。

晋南地区近年发掘的芮城清凉寺墓地(公元前2500—前2300年),出土了一些玉器,显示了该地区龙山文化时期社会复杂化的程度。清凉寺与河东盐池仅一山之隔,两地之间历代有小路相通。发掘者推测,清凉寺贵族墓地的主人可能是专门负责解盐外销的,而墓地附近的坡头遗址应是控制食盐远销中原的一个关键地点④。但由于坡头遗址尚未发掘,这一假设还有待验证。

晋南地区的东下冯遗址,位于河东盐池东北30余公里,它初建于二里头时期,在随后的二里岗文化时期,又修筑了夯土城墙⑤。在东下冯遗址二里岗期地层中发现一组圆形建筑。每组建筑基址高出当时地面30~50厘米,直径8.5~9.5米,分成7组,每组6~7座,成排成行密集分布。这些圆形建筑与《天工开物》中所绘的盐仓十分相似。因此有学者推测,东下冯圆形建筑很可能是存儲盐的仓库⑥。大河口墓地没有直接发现关于盐业生产的考古证据,但该墓地距离河东盐池约70公里,从地理位置上推测,霸国具有一定的距离优势。可以明确的是,大河口墓地出土的大量海贝、金器和原始瓷器,一般认为都属于外来物品,十分稀有。这些珍贵物品的获得,除了赏赐等因素外,最可能与商品交换有关,而交换这些贵重物品的媒介,很可能是霸国附近蕴藏丰富、一直在开发的盐池之盐。

河东盐池所产之盐是晋南地区重要的经济资源,受历代天子重视。周王室派遣王臣丼叔来祈祷盐业丰收,可见盐业经济的重要性。霸伯簋铭文表明,霸国与河东盐池存在一定的关联。结合霸国的地理位置来看,霸国在西周时期很可能是晋南盐业生产和管理的重要参与者。

(责任编辑:王放兰)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guo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and

the Salt Industry in Southern Shanxi as Seen from Ba Bogui

WANG Jing

Abstract: Jiechi in Southern Shanxi area, also known as Hedong Salt lake, located in Yuncheng, Shanxi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lake salt in ancient times. During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Jiechi was the largest salt mine in Hedong. Three Ba Bogui have been unearthed from the M1017 cemetery at Dahekou in Shanxi s Yicheng City. The inscription records that Jingshu came to Baguo for “Salt Sacrificing” and to reward the Babo(the leader of Baguo). Baguo is a sealed state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which is not recorded in documents. 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Shan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the unearthed inscription “Salt Sacrificing”,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alt industry in Southern Shanxi.

Key words: Baguo; Babo Gui; Hedong Salt Lake; Salt Sacrificing

猜你喜欢

晋南盐池河东
硝板上的文明——漫谈千年运城盐池科技史
庆丰收 感党恩 农之源 韵河东
新型均布式化盐装置在化盐池中的应用
国博开展“河东之光”,展出酒务头遗址出土文物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盐池湾野生白唇鹿种群的发展趋势调查
西夏《天盛律令》里的“盐池”初探
河东美呔呔
河东民歌现状初探
广东出土东汉晋南朝铭文砖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