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可行性研究
2020-07-04张箫
张箫
摘要:文章研究的内容是基于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选取黑龙江省国家级贫困县T县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现阶段精准扶贫背景下干部包户制度的工作模式和帮扶效果,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分析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发现了社会工作参与贫困治理工作的优势和可行性,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做出一定的理论上的探索。
关键词:精准扶贫;干部包户制度;包户干部;社会工作
一、T县精准扶贫背景下干部包户制度的实践、制度设置
(一)结对帮扶机制
黑龙江省国家级贫困县T县总面积为6300平方公里,共包含10个乡镇,总人口共计21万人。经评定,全县共有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285人。自2017年起,该贫困县采用结对帮扶机制,市委常委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包联全市10个乡镇,副处级领导干部包扶乡镇片区村,92个市直部门对全市85个行政村重点帮扶,1134名机关干部与全县2000多户贫困户结对帮扶。
单位包村安排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T县包村帮扶单位根据包村的贫困户数量与包村单位的职工数量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一般情况下,一人帮扶一户或多户,对于有特别贫困情况的贫困户安排两人帮扶一户。
(二)责任督查机制
该市于2017年开始对包户帮扶干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人大、政协监督和两办督查室督办的领导下,组成扶贫工作专项督查组负责开展全市脱贫攻坚的巡查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工作方式包括定期巡视、不定期抽查、汇报文件、实地走访暗访等形式。
(三)考核评估机制
为形成以脱贫攻坚工作为导向的奖惩机制,该市创建了乡镇、帮扶部门、帮扶干部脱贫攻坚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和评价办法,对包户干部考核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考核评估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看包户干部是否按要求做好入户宣传工作。二是查看包户干部是否为贫困户制定帮扶规划。三是看包户干部是否和贫困户加强感情联络。四是调查帮扶群众满意度和帮扶成效等情况。
考核共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全方位自查。第二步是上级考核。第三步是综合评定。依据T县的考核评估奖惩机制和工作成效评估表进行评定打分,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次。
二、干部包户制度实施过程的问题分析
(一) 包户干部的帮扶能力差异分析
T县的包户干部的人员一般来自本县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部门。T县的精准扶贫工作会议中强调了包户干部的能力和贫困户的特点和背景相匹配的要求,但T县大部分单位还是根据单位在编人员数量和包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进行随机分配。
1. 各部门包户干部的帮扶能力存在差异
由于包户干部所属部门的差异性,且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农村工作的经历和扶贫的经验,导致大部分包户干部很难满足贫困户的真实脱贫需求。最终只能靠米面油、鸡雏、现金等方式帮助贫困户短期的改善物质生活水平。
2. 各职级包户干部的帮扶能力存在差异
单位领导往往有更多社会资源、人脉、权力去切实推动贫困户甚至贫困村的生产能力建设,对于缺少人脉、资源、权力的包户干部中的大多数—基层员工只能在有限的物质帮扶下尽可能的帮助贫困户实现短期脱贫。
(二)干部包户制度的扶贫成效分析
1. 制度的短期性
干部包户制度这种通过行政手段运行的行政指令不具有长期性。根据2011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为止实现全部贫困县、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的目标。2019年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后,包户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将逐步撤出贫困村。
2. 救济式扶贫弱化贫困户脱贫的主动性
根据实际走访调查来看,多数包户干部履行和落实的具体帮扶措施一般以“救济式”、“献爱心式”扶贫为主,入户时携带油米面或者现金对贫困户给予物质上的帮扶,这种帮扶措施在短期来看,对贫困户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一定改观,但长期来看,对贫困户的主观意愿和实际行动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没有任何帮助。
(三)行政指令加压下扶贫意愿分析
据T县关于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会议中明确规定了脱贫工作将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将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采取“一票否决”的方式强化责任落实,对于没有按时完成脱贫任务或在脱贫过程中违反纪律的单位和干部将被调回、问责、甚至接受处罚。
包户干部多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行政命令的加压下,他们在被要求保证完成扶贫帮扶工作任务的同时也不能影响本职工作的进度,这无疑加大了基层职工的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影响了本职工作的质量。
考勤制度的内容一般为包户干部的帮扶结果,而帮扶结果一般以“痕迹化”的形式展现即扶贫工作系列档案,T县现要求贫困户档案中包含“一册、五卡、四档”,大量的表格和材料,针对考核督查下对于贫困户档案的规范和管理,包户干部也只能在档案材料上把工作做扎实。
三、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會工作的帮扶能力更具备专业性
1. 社会工作独特的评估体系有助于精准识别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识别有其特殊性和优势,一是社会工作的需求分析方法和评估工具凭借其专业性和科学性能够有效瞄准长期贫困人口。二是社会工作的工作内容不仅考虑贫困人口的生存需求,也注重贫困人口的发展需要。三是社会工作会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致贫性质和致贫后果考虑在内,以此来深入分析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
2. 社会工作灵活的服务方式有助于精准帮扶
社会工作者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三种工作方法。一是个案工作方法,差异化考虑贫困对象的特点及背景,匹配适合贫困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符合了精准扶贫背景下精准帮扶中的因户施策的要求。二是小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逐步将具有相同诉求的贫困户组织成不同小组,如帮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增强学习能力的教育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倾诉获得情感支持的妇女支持小组等。三是社区工作法,指通过运用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如开展扶贫晚会、移风易俗文化晚会。
3. 社会工作全面的管理体系有助于精准管理
我国于2017年发布的扶贫社会工作指南中规定了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做好全程记录作为评估依据的要求。记录内容包括帮扶过程即初次对接、诊断问题和实施帮扶,也包括贫困户的基本概况即帮扶对象的个人信息、心理概况、家庭信息、个人资源等。记录的方式包括影像和文字等。
4. 社会工作科学的考核机制有助于精准考核
社会工作的则要求不仅要对帮扶结果进行把关,帮扶的过程也要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核查。社会工作的考核评估也具有动态性,不仅是对脱贫数字进行评估,也强调对扶贫项目和各服务项目的绩效进行动态评估,因此考核更具备专业性和客观性。
(二)社会工作的帮扶成效更具备可持续性
1.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对减贫成效的作用分析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和项目来为民众提供社会服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2012年出台的《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阐释了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必要性,明确了各部门职责范围、购买流程及步骤等内容。
2. 增能赋权服务理念
增能赋权理论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贫困户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重建其面对社会、摆脱自我负面评价的信心。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通过利用社会工作组织平台来整合社会资源,帮助贫困对象重构社会支持系统,促使贫困对象充分利用资源和机会,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更具有激励作用
1.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空间的正向激励作用
我国在2015~2018年这四年间,连续将关于重视社会工作、完善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李克强总理也在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关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的指示。社会服务组织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表现积极活跃,据统计,2019年初我国社会服务机构达到了51000个,社会服务机构职工人数达到了1239.3万人,专业和助理社会工作者达到了439266人,相关资金投入61.12亿元。
2. 有助于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水平
由于形成的各社会服务组织之间的市场竞争,充分调动了社会服务组织的积极性,面对政府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外部考核监督,社会工作者将更加专注于调查市场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加强组织建设,将有利于社会组织的长足发展、有效提升了竞争力水平,从而有利于有效的解决社会贫困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四、结论
对于如何优化包户干部的帮扶效果,本文认为包户干部的职能定位应该更多作为扶贫政策的宣传者和政策落实的监督者,协助政府实现2020年的精准扶贫的目标。对于如何开展后续扶贫工作、巩固脱贫成果,本文认为社会工作接续干部包户制度介入我国贫困治理工作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尧磊,韩承鹏.驻村帮扶干部何以异化?——基于石村的个案调查[J].党政研究,2018(06).
[2]金昱彤.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从救助个案到改变系统[J].甘肃社会科学,2017(06).
[3]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07).
[4]李迎生,郭燕.推动社会工作精准介入反贫困实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05).
[5]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J].国际商报,2012(03).
[6]王紹文.社会个案工作理论与案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蔡彦洵.增能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研究[J].南方企业家,2018(01).
[8]徐健.2018年度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发布[J].公益时报,2019(07).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