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路
2020-07-04何学
何学
摘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安徽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所在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村两委可支配的资金较少,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经常会出现“有心无力”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高农村三资配置效率,通过培育职业农民、成立合作社、入股龙头企业等方式,壮大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现状;职业农民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下,安徽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无论是在规模、收入还是管理经验上,相比以往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通过调查发现,有个别农村由于自身的一些原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必须要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制定应对措施,走出一條具有农村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一、农村集体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农村集体经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在便利农民生活和保障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基础设施中,像农村公路、水利设施等,除了前期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外,后期的公共设施维护与管理也要持续性的投入,这就需要消耗较多的资金。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发挥基础设施的便利作用。例如,2018年安徽农村的生活型基础设施投入类型上,财政投入约占到了30%~35%,集体投入占到了60%左右,由此可见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二)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因此农村地区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面对农村群众越来越高的诉求,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卫生条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安徽一些农村的社会事业投入费用,村集体投入占比在60%~70%之间,上级财政拨款占比在20%~30%之间,其他还有村民出资、企业捐助等形式。由此可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会成为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三)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收入增长
总体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规模与农民收入增长是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村两委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或是在招商引资等工作中。例如,安徽一些农村想要通过农村电商这条途径将本地的一些特产销售出去。在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增强后,重新修建了村镇公路,改善了农村交通状况;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多家电商企业入驻,从而让农村电商逐渐发展起来,让更多农民可以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致富,农民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加。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规模较小
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相对狭窄,导致可支配的资金偏少,无法支持农村各项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收入渠道单一,随着村集体土地减少,原来在村集体收入中占较大比例的土地征用费也相应降低。另外虽然有些农村通过土地占用等获取了一些资金,但是收入来源不稳定。二是资金筹措难度大。主要是受到了村委会属性的限制,由于没有法人资格,也就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而通过民间借贷又因为利息太高,超出了利润预期。三是资产浪费问题比较严重。一些村集体花费大量资金招商引资,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前期投入无法收回成本,造成了村集体资金的浪费。
(二)缺少专职的管理人员
现阶段农村集体资产通常由各村的村干部进行管理。但是调查也发现,很多农村的村干部由于文化水平较低,金融知识匮乏,不懂得如何运营村集体资产。如上文所述,村干部将村集体资产用来招商引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能够顺利引进企业到农村办厂,既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然而事实却是由于专职的管理人员匮乏,不了解市场形势,前期投入经常会打水漂。另外,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基础不扎实,也很难吸引到一些高素质、高学历的管理人才,农村集体经济因为人才匮乏而陷入了发展瓶颈。
(三)村民集体经济意识不强
部分村民的思维观念过于保守,小农意识强烈,没有形成合作意识,仍然是单打独斗。例如一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由于采用“合作社+村集体”、“农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但是也有少数农村的农民,在经过村干部劝说和宣传后,还是没有形成市场化思维,村集体经济意识匮乏,导致村集体经济因为得不到村民的积极支持而无法顺利的开展起来。还有就是部分农民担心在参加合作社之后,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或是会受到集体的约束,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农民不愿意积极配合村集体开展农村经济组织活动。
(四)配套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农村集体经济要克服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要有人才与资金提供支持外,还必须制定完善的配套制度,这样才能提供外部保障,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有条不紊。特别是偏远农村,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也容易出现违规挪用集体资金、资产等问题,成为了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但是目前来看,仍然有较多的农村只重视集体经济的发展质量,而忽视了配套的制度建设。有些农村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是盲目照搬其他农村,与自身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制度内容的适用性不强。另外,村两委对这些制度的重视与利用程度不够,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还是凭经验办事,体制机制的形式化问题严重,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一)坚持因地制宜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规模
不同地区的农村,其经济基础、地理环境、优势资源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这也就意味着适合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存在极大的差异。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必须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做到扬长避短,切忌生搬硬套其他农村的成功模式。例如,某些农村的地形以丘陵为主,缺少大面积的种植地,这样就可以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产业。同时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所得的总利润按照实现制定的比例分成三份,分别是社员分红、村集体收入与合作社发展基金,这样就可以让三方同时得利,确保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规模不断壮大。
(二)依托政策扶持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为受到农村基础设施、经济基础、人才数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为了激励更多的能人志士参与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必须要从政府层面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人们能够看到国家的重视、享受到政策红利,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向农村地区流动,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例如,在乡镇或农村建厂的一些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或是一定额度的免息贷款,这些驻村企业的建立,在吸收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实现农产品收购与深加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重视人才建设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足够数量和足够质量的人才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其农村的基础设施和集体资产,真正为农村、农民创造收入。首先要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职业农民不光有科学的经营理念和丰富的种植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具备长远发展的目光,不会盲目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这样就能够按照村干部的统一指导,在发展农村集體经济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从中受益。其次,还要发挥好村干部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需要有村干部向村民讲解发展村集体的具体事项和措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四)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收入
在农民享有土地经营权这一前提下,各村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继续适当放活土地使用权,通过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流转规模等方式,获得一部分收益。例如,可以通过土地租赁的形式,交由农业大户集中打理,或是通过入股龙头企业的方式,将土地交由企业经营。土地流转的好处在于:其一,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青壮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时间,寻找新的工作,这样既可以享受入股分红,又能够获得工资,实现了双倍收益。其二,原来一些限制的土地资源也能够被重新利用起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五)完善体制机制,严格加强管理
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推行重大村务票决制和村财使用票决制等。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和考评管理机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励村干部把精力集中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同时,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乡镇公务员职位面向优秀村干部公开招考,使村干部工作有奔头,干事有激情。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物质基础。由于受到了农村地理位置偏远、人才资源稀缺、经济基础薄弱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时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这就要求坚持因村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各村的优势资源,重视农村管理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同时树立创新思维,发展多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杨琴,包惠玲,王如一.重庆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09).
[2]张红艳.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湖南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技服务,2017(06).
[3]田琛,王习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以新疆新和县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4(34).
(作者单位:合肥市庐江县龙桥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