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多窗”: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构建模式探索
2020-07-04鲍万松马丁何航
鲍万松 马丁 何航
【摘 要】 本文结合党中央和教育部对高校基层党建的新要求,通过剖析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的现状、意义和问题,探索了工作室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要坚持提高思想站位,把牢新时代“工作室”建设方向标;坚持强化战略思维,深刻领会“工作室”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聚焦突出问题,摸清把准“工作室”建设的脉络症结;坚持“一室”配备“多窗”,研究探索“工作室”建設的创新路径。切实提升教师党支部建设水平。
【关键词】 “双带头人”;高校教师党支部;支部书记工作室;“一室多窗”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教师党员以及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师生的基本单位,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高校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中坚力量。新时期高校应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效增强组织力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思想堡垒、政治引领、凝聚师生、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功能,促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治理体系的优化。高校党委应当坚持提高思想站位,明确基层党建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持续探索研究基层党建新方法、新路径,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建设成思想引领的坚强堡垒、党建研究的成果基地、凝聚师生的温馨小屋、培养青年教师的示范基地和服务中心工作的优秀科室。
一、坚持提高思想站位,把牢新时代“工作室”建设方向标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应加强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1]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带头人和“关键少数”,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责任人,因此提升支部书记“头雁效应”是高校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支部书记的党务能力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支部的党建水平,教育部党组在2018年5月发布了《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2]教育部办公厅在2018年6月发布了《开展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的目标、方向和任务。[3]因此,高校应当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兼顾学科特点、可示范可推广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机制,[3]有效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二、坚持强化战略思维,深刻领会“工作室”建设的重大意义
“工作室”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的创新路径,是推进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 党支部建设的重要途径。“工作室”建设的核心是突出党务和业务“双带头”,要求支部书记既是教学科研领域的“高峰”,又是党建工作领域的“头兵”,能够将教学科研和党建工作相融合、互促进、同提高;“工作室”建设是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重要举措,支部的组织力、向心力、凝聚力是党团结师生的内生动力;“工作室”建设能够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优化和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高课程思政工作水平;“工作室”建设能够为高校中心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点,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的重要保障。
三、坚持聚焦突出问题,摸清把准“工作室”建设的脉络症结
“工作室”建设应当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各高校党委应当强化系统思维、聚焦突出问题、严把关键环节、完善理论体系。当前,各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党的基层建设的相关要求和部署,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推进“工作室”建设,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功能和作用发挥明显增强,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1、机制体系不健全
健全体制机制是“工作室”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机制体系不健全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选拔培训机制、思政理论和党建课题研究机制、支部建设制度体系、品牌创建机制、示范引领机制、服务中心工作机制等,这些内在因素在根本上制约了“工作室”发展,不利于“工作室”功能发挥。高校党委应进一步明确“工作室”建设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基础工程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规划中,为其提供更有利的制度条件和资源平台,加强指导和监督问责,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保障“工作室”顺利建设和发展。
2、功能设计不完善
“工作室”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标杆和模范,其功能设计更完善,内涵建设更丰富,不仅突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更体现出其引领力、组织力、创新力、研究力的先进性。当前高校“工作室”功能设计有一定局限性,例如重理论轻实践、重实践轻理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能协调同步的问题,重支部基础工作提升轻思想引领提升,重支部自身发展轻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等现象。因此,高校教师党支部应当围绕“紧抓党建主责主业、提升支部政治功能、强化思政工作力量、助力学校事业发展、做好支部班子建设”的“工作室”建设任务,积极探索研究,把建设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全过程,设计出符合高校学科特点和发展实际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和功能体系,使“工作室”建设成基层师生思想引领的旗帜、学校事业发展的助力器,党员学习成长的大舞台,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的研究室。
3、品牌效应不明显
“工作室”建设应当以品牌工作为载体,把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做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思政工作品牌和育人工作品牌建设是关键任务,党支部书记应当将自己受人尊崇的学术优势融入育人工作和党建工作,以学术能力促进党务能力提升,进而促进育人实效的提升,同时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形成 “有引领力、有吸引力、有实效性” 的思政教育品牌或育人载体。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品牌建设成效不明显的现象,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或者重点功能不突出,再或者将其他工作领域已经成熟的品牌工作直接移植到“工作室”品牌体系中,徒有形式,缺乏思想引领和思政教育的“魂”。品牌建设的关键是广泛联系师生,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以突出政治功能为根本,目标是提升教师党支部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示范效应,使其成为“样板田”、“示范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教师党支部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整体提升。
四、坚持“一室”配备“多窗”,研究探索“工作室”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室”配备“多窗”的模式,能够集中体现“工作室”的优越性,能够在提升党支部基本工作水平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功能体系,强化和突出核心功能,打通多条线工作相融相促的网络,使“师生端”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1、打牢基础,构建综合功能“室”
“一室”建设是基础,包括工作室机制、党员组织架构和功能体系建设,是“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履职和支部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建立健全“工作室”各项机制是基础工程,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章》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新要求、新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构建符合本支部发展的机制体系,其中包括主责主业、政治功能提升、服务中心工作、党建研究、思政工作、支部班子建设、后备人才选用等机制;二是要选齐配强支部班子成员,建立健全支部组织架构,根据教育部要求,选拔“学术带头人、党建带头人”双标准的党支部书记,再根据支部成员党务能力和业务能力综合水平,选配合适的青年教师作为班子成员,作为支部书记的后备人才纳入培育工程,也作为支部中坚力量纳入支部发展建设核心成员体系中; 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完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功能体系,突出其“示范区”、“样板田”的作用。
2、划好主位,加固思想引领“窗”
加强组织力建设,提升政治功能,强化思想引领成效,是“工作室”建设的核心任务。 思想引领的阵地包括榜样示范、意识形态、思政教育和学术交流,这就要求“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成员首先要坚定政治信念,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用好“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党组织生活等平台,加强自身政治素养的提升;其次要建立宣传阵地,开通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支部的实践传递出去,凝聚更多师生,严密防范和主动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风险;三是要利用好支部书记“学术带头人”的优势,开好“三个课程”,即“学术带头人”支部书记讲党课、“学术带头人”支部书记讲思政课、“学术带头人”支部书记学术研讨课,要求党支部书记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科研中,将支部书记个人学术魅力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切实做好党建和学术“双融合、双促进”;四是要坚持“品牌”思维,创立品牌工作和载体,不断挖掘各类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建设 “效应显、口碑好、功能全” 的可示范性强、可推广复制的工作和载体,例如上述提到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三个课程”, 除此之外还有工作室优质自媒体、工作室志愿服务品牌工作、工作室凝聚力建设品牌项目以及工作室优良的运行机制等等。
3、用好辅位,增设党建研究“窗”
党建研究是“工作室”的独特优势,“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具备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研究方法和宽口径的知识储备,要充分调动支部书记和青年教师党员的研究热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党建工作机制、思政教育方法、课程思政方法、服务中心工作机制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深入挖掘支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课题,通过工作室运行体系进行实践探索,围绕中心任务,破解关键问题,设计创新路径,推出更多新的理论成果。学校党委应当给予“工作室”划拨专门研究经费,把党建研究纳入科研考评体系和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将研究成果作为教师党员职称晋升的重要支撑材料,将课程思政优秀成果案例作为教育教学典范,给予肯定和推广。“工作室”应当优化教师党员工作考核机制,将理论研究作为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党员理论研究成果分享会,积极开办支部研究成果展,有条件的党支部可以支部为主体开设党建理论研究报纸、媒体等,健全理论体系建设,扩大理论研究成果输出,将优秀的党建研究成果转化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
4、做好本位,开设凝聚师生“窗”
凝聚师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主体,是“工作室”建设的关键任务。 “工作室”不仅是支部建设和开展组织活动的载体,更是师生交流思想、向党组织靠拢的温馨港湾。 高校应当加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从实体建设到内涵建设,从实体布局到内涵设计上以师生为中心,全方位打造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工作室,促进教师党员自觉践行“四个相统一”、“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要求,促使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有效增强支部政治功能。
5、填补空位,创设党员培育“窗”
“工作室”应建立健全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确保后备人才源源不断,特别是支部书记的选用,要着力把符合条件的学术带头人培养成支部书记,把有条件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学术带头人。学校党委和二级学院应当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选拔配用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做好监督问责,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党务、业务能力双提升提供政策支持、资源平台和制度保障。对于支部青年党员,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和支部书记应当协商制定培养方案,对于业务能力较强、党务能力较弱的青年教师党员,应按《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培训、辅导、实践、挂职等工作,对于党务能力较强、业务能力较弱的青年教师党员,应在教学、科研、研修等方面创造条件,帮助其拓展学术发展通道、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采取“支部书记讲党课”、“青年教师党员思政学习心得分享会”、“青年教师党员课程思政评比争优活动”、“青年教师党员思政理论宣讲活动”、“青年教师党员品牌服务窗” 等形式从实践中锻炼青年教师党员才干,从党建工作中培养其“双能力”。
6、实化虚位,打通服务中心工作“窗”
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推进学校事业发展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落脚点。当前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心工作上效果不突出,教师党员普遍存在大局观念淡薄、自我意识较强的现象, 对学校事业的发展存在一些“不去想、不会做、不关心、不作为”的现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作室”应当明确把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纳入工作体系,以师生为中心,把支部建设成高校育人主体的“领头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率先垂范,做课程思政的模范教师团队,学校各项制度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实践者,教书育人的模范代表,学校发展的积极参与者、献策者和支持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积极贯彻者、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五、结语
“工作室”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新任务、新形式,是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同 “教育者先受教育” 有机结合的新载体,是新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战略工程。高校党委应当把握时代特点,积极探索教师党支部建设规律,有效提升教师党支部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建立健全机制体系,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基本功能和创新功能,打造“一室多窗”式系统性、综合性工作室,为高校基层党建不断探索新模式,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8(1).
[2]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 [EB/OL]. (2018-05-23) [2019-11-1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s255/201805/t20180524_337021.html.
[3] 教育部辦公厅关于开展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 (2018-06-14) [2019-11-1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s255/201806/t20180622_340629.html.
[4] 徐迎寿,高俊琴,任忠诚等.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9(9).
【作者简介】
鲍万松(1990.1—)男,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