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市农村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概述
2020-07-04李观祥
李观祥
摘要:“绿色金融”这个概念在国际上已经流行了多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之一。随着绿色发展观在中国全面确立,绿色金融成为当前金融改革的新方向。相对于城市,农村的绿色体系建设问题更为严重,环境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扶持。当前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故构建农村绿色金融体系已上升为时代命题。回归现实面,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引入绿色金融业务时,会面临金融机构缺乏内外部激励机制、针对性不强、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政府必须扮演第一行动人,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规划出顶层设计、建立绿色评估平台、推动村民参与环保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绿色金融体系在农村全面展开。
关键词:绿色金融;金融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
我国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已经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阻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党中央确立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治理环境以及保护工作这两方面为重要战略目标,通过绿色发展来引领全国的发展,并且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强调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解决全世界的环境问题,落实减排的承诺,把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相结合,表明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经济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但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我国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推进“五水共治”工程等措施。然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量的绿色投资,单靠国家政府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绿色的金融体系,让金融业与环保相结合,推动绿色投资活动的开展。这既能发展绿色产业、改善环境条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政府的经济压力。
二、现实意义
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促进经济效益有着很大的意义,首先绿色金融能够引导开发商和生产商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和能源最小化消耗,其次绿色金融的发展提高我国產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使得出口的商品都带有绿色附加值,进而可以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价值的实现。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是增加社会资产,还可缓解就业困难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绿色金融能够解决在治理环境的项目上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绿色金融可以增加生态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日益突出。由于环境治理和保护上面需要国家长时间的投入大量资金,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现阶段很多环保项目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如今环保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便可以由绿色金融来补给。总而言之,应该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三、研究现状综述
绿色金融的概念在国内学术界中使用较为广泛,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直至2016年8月才首次给出了中国官方对绿色金融的定义:“绿色金融是指以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而展开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至此形成了对绿色金融的统一定义。同时有助于帮助金融企业应对环境风险并为其提供商机。
大部分专家、学者表明了在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但是都没有将这一问题深入讨论,且没有提及农村绿色金融体系的情况。本文旨在研究分析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可能性,着重以绿色金融体系的主体之一农民为切入点,与传统金融体系建设对比,发现其中的不足与瓶颈。与“绿色环保”这一新时代主题相结,并借鉴已经初步具有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银行企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出改进意见,让绿色金融与农村人民更加紧密结合。
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当地的现有条件出发,结合现有优势条件,找到利于发展的关键点。在实行的过程中,再不断的优化与改善。通过对比研究在“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下已初具实践成果的绿色金融体系的另一重要主体之一的银行企业,对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农民这一主体在新模式下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瓶颈,进而预测在“绿色金融”这一新模式下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及探讨相关完善。
四、开展农村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瓶颈
(一)金融机构缺乏内外部激励机制
商业金融机构往往追求的是风险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而绿色金融具有较大的风险。这样一来,许多商业金融机构自然就缺乏建设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就目前来看,金融机构的自身缺乏保护环境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同时发展绿色金融相关的机制也不够完善。从内部来看,金融机构保护环境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很容易让步于企业自身的效益;从外部来看,政府对于发展绿色金融尚未形成系统的规章体制,普遍存在的监督现象不足,企业和个人发展“绿色金融”的意愿不够强烈。
(二)农村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开拓与发展,更需要政府在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帮扶。目前,绿色金融领域缺乏法律规范和标准制约,我国环保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尚未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部门执行不力,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环保信息不够透明。政府缺少对建立绿色产业统一格局的认知,特别是农村地区,一线环境复杂多变,导致不同地区和机构执行绿色金融政策存在差异,削弱了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绿色金融信息对外的宣传力度不够
金融监管机构缺乏对绿色金融政策的宣传,社会缺乏对绿色金融必要的认知,特别是农村地区,因为一些市场原因,农村居民相比于城市居民的认知度稍微低些,个人“绿色消费”意愿还不够强烈,也不了解“绿色金融”的意义。现在的农村还处于刚刚起步的时间段,中小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参与能力薄弱、缺乏专业的绿色投资和配套服务机构、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绿色产业的动力不足,而乡村绿色发展相关项目也普遍存在规模小、区位分散、主体信用信息缺失等问题。
五、开展农村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建议
(一)完善金融机构内外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金融机构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快金融机构转型升级,转变固有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业务开展。同时需要增强绿色金融的政策性指引,出台对“绿色信贷”帮扶政策,制定“绿色信贷”的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实施阶梯式信贷政策,降低风险。除此之外也可确定激励机制的目标,确定好经营目标,建立员工考核奖励制度,也可建立针对激励机制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体制,在金融机构的内部可以专门成立一个监管部门,负责对各种激励机制将会带来的风险作出预防性措施,采取相应的策略来管理控制风险。
(二)健全农村绿色金融体系政策
结合当前农村复杂的情况来看,需要健全农村绿色金融体系制度,明确各种金融创新的法律地位,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推动绿色信贷等立法进程,制定绿色信贷等业务操作细则;健全绿色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执行绿色金融政策情况的监管检查,监督融资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出台绿色金融鼓励政策,制定优惠政策,鼓勵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从管理决策层上重视绿色金融,进而促进农村绿色金融体系的架构。
(三)加强宣传力度培养农村金融人才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绿色金融知识宣传的力度,在宣传窗上增加一些关于绿色金融的海报、在营业网点和群众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宣传点,向农村群众宣传绿色金融的知识等。可以通过鼓励、支持一些外来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让那些大学生教村民学习相应的知识,有利于村民对绿色金融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多举行关于绿色金融的主题活动,吸引村民前来关注,调动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农村自身可以培养相应的人才,让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人进行绿色金融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更深层次的金融知识,能够一同走进人民群众中宣传绿色金融。
(四)联动八大板块建设农村绿色金融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需要金融、财政、环保等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通过建立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来有效的解决项目环境外部性问题。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趋势,绿色金融的推广将进一步促进江山金融机构的完善和发展,完善制度和加强保障,同时推进绿色金融的传播也能同时发展绿色产业以及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方面的能力建设,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
六、结语
经过以上的分析,要推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关键在于理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从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健全完善绿色项目认定标准、制定标准规则和政策体系。其次,要着力提高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风控机制,对绿色金融实施差异化考核标准,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最后,要重点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和服务作用,对绿色金融项目进行定期监测、评价和报告,提高绿色金融项目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金融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