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共产党反对浪费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

2020-07-04张启云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意义共产党

【摘 要】 本文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转型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探析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反对贪污浪费的历史经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反对浪费的现实意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反对浪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助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关键词】 共产党;反对浪费经验;现实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品格作风。回首我党一路走来的峥嵘岁月,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奋斗史。没有这种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可能发展壮大。因此,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反对浪费的历史经验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共产党反对浪费的历史经验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人民忍辱负重,经历了长达一百零九年的屈辱史。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落后,物质资源十分匮乏,加之中国共产党还未发展壮大,如何厉行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是能否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基本前提。刘少奇同志曾坚定地指出:“为了整个革命的利益,我们姑息那些官僚主义者及贪污浪者。……对民力、对物质资产的不爱惜,无异于对党对革命不负责任,无异于犯罪。”[1]正是由于这种优良品格,中国共产党人才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冲破重重包围,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赶走帝国主义,要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敌我力量悬殊,我们仅凭着“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是多么的不易。中国共产党依靠着这一品质,获得中国人民的信任,同时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正如毛泽东同志1938年《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的那样:“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2]

2、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当时我们的国家仍然是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我们仍需万众一心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平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去。在这一重大历史过渡期,切不可沉醉于革命胜利的喜悦中,而应该坚持戒骄戒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刚刚变成我国的执政党不久,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双重压力,面对还未肃清的敌对势力的同时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那么,在这样挑战重重的背景下,如不能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就难以有序进行,能否平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就难以保障,从而还未站稳脚跟的新中国将会风雨飘摇。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同志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结论》告诫大家“要严格地节约,反浪费。……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严格节约,降低成本,实行经济核算,反对铺张浪费。” [3]提醒中国共产党人时刻谨记国家使命,民族未来。

3、改革开放转型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次振奋人心的大会,除了把我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上来以外,还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不善于对外开放的民族性格,而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推进,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到精神文明都有了巨大的改善和提高。这时的中国一改过去“一穷二白”的局面,开启了迅速发展的新篇章。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人们不像以往过去那样珍惜资源,出现了奢侈浪费、虚荣攀比的表现,这是很危险的。物质丰富了,精神家园却荒芜了;资源充足了,理想信念却模糊了,这引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深思。江泽民同志曾严肃地说道:“艰苦奋斗,事业必成;贪图享受,自毁前程。” [4]尤其是对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时期,更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反对浪费的优良作风。中国人民要前赴后继,众志一心地搞建设,千万不可固步自封、奢侈浪费谈享受。中国人民的日子虽然好起来了,但仍应看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要把反对浪费落到实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此时,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轉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进步,是一次质的飞跃,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从满足温饱发展成为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向往。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住房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等等仍然是当今时代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新时代继续保持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光荣品行,是每一位共产党人,乃至每一位中国人务必继续发扬光大的。习近平总书记细致的说道:“今后我们开会,不论是中央开工作会议还是到地方开工作会议,一律不摆放花草,反而显得严肃。……如果咱们不摆,层层不摆,一年可以省很多钱。” [5]从这类小事上足以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高尚情操,这不仅为广大党员干部培育了价值规范,同时更为全国人民做出了价值引导。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已逐步从“浅水区”推进到了“深水区”,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国际局势更加瞬息万变,怎样守住共产党员的“初心”,坚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底蕴,关系到我党是否真正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效途径。

二、中國共产党反对浪费的现实意义

首先,反对浪费,勤俭节约趋于国际社会发展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维护人类共同的利益,树立共同利益的思想观念,而反对浪费是针对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所提出的其中一种解决路径,尤其是针对由于资源浪费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粮食短缺等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手段。

其次,反对浪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顾名思义,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伤害到后人的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反对浪费资源;树立节约观念,反对贪图享乐。可持续发展除了为当代人做出了贡献,也为后代人对资源的需要做出了贡献;当代人享受大好河山的同时,留一片青山绿水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再次,反对浪费,抵制腐败,有助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物资较充盈,怎样保持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进性、维护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抵制腐败,就成为了反对浪费的题中应有之义。2012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深情地说道:“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队,是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领导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中国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才能时刻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只有勤俭治国,抵制腐败,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

【注 释】

[1] 刘少奇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5.225.

[2]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132—2133.

[3]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852.

[4] 江泽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197.

[5]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

【参考文献】

[1] 刘少奇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5.

[2]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3]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4] 江泽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张启云(1988—)女,陕西西安人,汉族,西安外事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研究.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意义共产党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十谢共产党
共产党离我们远不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Review on 1921–A Gift for ourDearest CPC 《1921》影评——献给亲爱的共产党的礼物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