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拉开档次机理的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应用

2020-07-04毛强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6期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

毛强

摘要:文章针对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结果非一致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拉开档次机理的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方法。选定了评价对象;构建了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以拉开档次机理为基础,提出了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结合评价结果综合分析了各省市的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拉开档次机理

汽车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等特点,在新时代振兴实体经济背景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发达国家的汽车产销市场已趋于饱和,而处于高质量、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汽车消费的内生需求逐渐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新引擎。面对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对国内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客观地评估产业发展现状、区域产业地位、企业竞争力、企业绩效能为政府、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或融资参考,有助于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因此,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吸引了政府、相关企业、科研人员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贺正楚等利用产值比重图分析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产能和产量布局状况;吴敬静等在概括汽车制造业总体发展动态及省域产能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业布局的演化历程及主要省市的发展态势;夏楠楠等将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中西部地区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从三个角度分析了中部地区汽车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杨贵中等运用指数分解法将区域产业竞争力分解为规模竞争力和效益竞争力,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指出提高管理水平与加强研发创新是未来提升区域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方向;黄兴健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企业环境、企业资源及企业能力三个维度对我国19家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发现了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蔡维睿从企业偿还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并运用熵值法与理想点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对我国22家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杨二宝采用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模型对我国10家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了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汽车制造企业业绩的策略;朱华倩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了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6家汽车制造业上市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了评价。

以上研究成果丰富并完善了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方法,拓宽了评价需求者的评价方案集空间。与此同时,由于评价方法繁杂,而理论研究也缺乏统一的规范,势必会出现评价结果非一致现象。对于被评价对象选定、评价指标确定的评价问题,评价指标值是客观存在的,指标赋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综合评价值客观性。拉开档次法的赋权规则是由数据出发从整体上拉大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便于评价需求者对被评价对象进行排序。基于此,本文将拉开档次法运用到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问题中,基于评价结果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评价需求者提供决策参考。

一、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被评价对象的选定

选取我国汽车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1000亿元以上的省市为被评价对象(未统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数据),包括江苏、山东、广东、湖北、吉林、上海、重庆、北京、浙江、河南、安徽、四川、辽宁、广西、河北、天津、湖南、江西、福建、陕西在内的20个省市。

(二)评价指标的构建

参考其他学者构建的装备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汽车制造业的特点,遵循系统性、可比性、可测性、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等原则,从三个层面构建了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降低评价者情感因素带来的评价结果不稳定性,并尽可能地体现被评价对象间差异,便于评价需求者进行决策,本文采用拉开档次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拉开档次法由评价数据出发,具有评价过程透明性、再现性等特点,综合评价排序能较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水平。

(四)集结模型的选定

综合评价是利用某一集结模型将多个指标或属性值合成一个综合评价值,并以此作为对被评价对象排序或分类的依据。本文采用加权算术平均(WAA)算子融合指标权重信息和评价指标值,该方法对于指标数据预处理方法没有特定的要求,且计算简单、易于操作、便于推广。

二、模型应用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

选取我国汽车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1000亿元以上的省市为被评价对象,根据已构建的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通过检索《中国工业统计年鉴》,获取到各评价指标数据(见表2)。表2中的评价指标均为极大型指标,无需将指标作一致化处理,但各指标由于量纲的不同而存在不可公度性,故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由于拉开档次法采用标准化处理法处理后的数据来确定指标权重,本文采用标准化处理法

(二)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当获取到预处理过的数据,采用拉开档次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加权算术平均算子融合指标权重信息和评价指标值,从而可计算得到各省市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如表3所示)。

(三)评价结果分析

本文將基于拉开档次机理的评价模型应用到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问题中,评价结果完全依托评价数据,具有评价过程透明性、再现性等特点,综合评价排序能较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水平。

综合分析各省市单指标数据及综合评价值可以发现,汽车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1000亿元以上的省市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大致呈现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四省市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规模远超于其他省市,其中出口交货值之和占全国的52.24%,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如工业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之和也占全国的对应指标值30%以上。除此之外,四省市汽车制造业的大多效益型指标数值排名也位于全国前列,如上海的资产利润率及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江苏的市场占有率、山东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领跑全国。因此,四省市的汽车制造业竞争力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层次包括湖北、吉林、重庆、浙江、北京。湖北省虽然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数值上排在全国第十三位,但在工业销售产值、利润总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等指标上均排在全国前四位,展现出雄厚的实力,故其综合竞争力排名也相对较高。重庆在资产保值增值率这一指标数值上位于全国前茅,但在国际市场份额上明显低于东部沿海省市,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力度、拓展国际市场;第三层次包括河南、四川、河北、天津、辽宁、安徽、广西、福建。河南在国际市场相对占有率这一指标数值上位于全国第八位,展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四川在资产利润率这一指标数值上位于全国第四位,地区汽车制造行业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出口交货值却排在二十个城市中的第十九位,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天津在资产利润率这一指标数值上位于全国第三位,其汽车制造业企业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辽宁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这一指标数值上位于全国第十位,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但在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却排名不高,实体经济发展面临问题依旧较多,亟需有效对策补齐短板。安徽在资本保值增值率及国际市场相对占有率这两个指标的数值上分别排在全国第五位、第六位,反映其企业资本运作相对安全,产品融入国际市场的能力较强,但在利润总额却排在二十个城市中的第十五位,其企业盈利能力亟需进一步增强;第四层次包括江西、湖南、陕西。这三个省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在国内外市场中有影响力的产品相对较少,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为提升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结合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第一、政府完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产业竞争环境。一是政府根据地区战略定位、发展基础、区位环境等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以持续、稳定的政策体系助力汽车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政策监控机制,促使“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等政策落到实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三是强化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优化企业办事流程,减少事项审批时间,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海内外企业的入驻。

第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良性互动,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一是行业协会开展对上下游企业的配套能力、综合实力进行评价。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发现缺乏竞争优势企业存在的问题,加速推进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各地区本着下一盘棋的思想,由同质化竞争转向错位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培育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汽车制造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一是大中型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掌握关键技术,可有效应对外部技术封锁;二是吸纳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探索人才使用和培养的模式,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在科研经费、安家补助、周转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方便;三是汽车制造企业不仅要关注规模性指标的变化,更要重视效益型指标的提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断提质增效,确保企业实现高质量地成长。持续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积极培育国际化品牌,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中国30省市汽车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J].管理世界,2004(10).

[2]贺正楚,王姣,吴敬静,刘大能.中国汽车制造业产能和产量的地域分布[J].经济地理,2018(10).

[3]吴敬静,贺正楚,王姣.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及主要省市的产业发展态势[J].经济数学,2018(03).

[4]夏楠楠,徐晟,刘军航.中西部地区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02).

[5]杨贵中,谭远发.我国各地区汽车制造业动态竞争力的分解[J].财经论丛,2011(03).

[6]黃兴健.中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7]蔡维睿.基于E-Topsis的汽车整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D].南昌大学,2016.

[8]杨二宝.基于EVA的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探讨[J].商业会计,2017(08).

[9]朱华倩.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以汽车制造业为例[J].财会学习,2017(03).

[10]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7.

[11]马帅.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7.

*本文系2017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青年项目“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L17CGL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渤海大学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汽车制造业
简述机器人清洗机的设计
柔性组合夹具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热处理节能钢铁材料及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
中国汽车制造业与汽车船运输业互动研究
汽车企业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研究及应用
当前汽车制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与对策探讨
焊接装备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研究
JPMH指标在汽车制造业劳动效率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汽车制造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