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化研究
2020-07-04李宪军
李宪军
摘要:由于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正在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重要经济体,特别是作为我国经济成分的中坚力量,中国企业的发展正在不断发挥出全球影响力。基于此,企业要想迅速提升国际地位、国内地位,就需要不断探索提升价值创造力、管理效用的可行途径,尤其是需要重视关注内控管理的规范化措施,包括完善企业内控管理的具体规范机制、健全规范性较强的内控信息交换机制、科学构建规范完善的内外部监督策略等,同时基于企业现实情况优化内控实施策略,最终确保企业内控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持续提升。
关键词:企业内部;内控管理;措施
一、引言
事实上,自内部控制这一管理工具被广泛运用于我国现代企业和其他多类型企业以来,企业实施内控所设计的顶层制度、执行流程以及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完善,但是,企业内控管理的薄弱点依然存在。这是因为,企业内控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依然有待提升。由于企业内控管理各个环节、流程单元的规范性不足,企业内控难免出现信息交换方面、内部监督等方面的薄弱点,使得企业内控管理的真实效益难以发挥。基于此,企业需要急切的探索提升内控管理规范化程度的有效措施,以期企业管理效益、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企业内控管理的薄弱点分析
(一)企业内控管理的基础环境、风险环境有待优化
如若现代企业需要真实地发挥出内控管理的职能和效用,就需要对内控管理的基础环境进行改善和提升,特别是将企业风险环境的因素影响最大化削减。也就是说,目前仍然有不少企业在内控管理的风险环境构建方面存在欠缺。具体而言,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内控管理的环境构建不够全面。由于企业对内控管理的构成认识不够深入,使得企业内控的环境构建机制、信息交换机制以及风险机制不够全面,继而促使内控管理的覆盖面存在个别薄弱点,最终无法保障企业内控管理环境是全周期健康的。比如,信息交换的权限分配不合理,使得部分管理人员存在道德风险的发生几率。二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风险评价方式有待提升。由于众多企业对风险的认识依然存在重视性不足和侥幸心理,内控管理的风险评价方式还停留在初级水平,使得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率难以掌控,最终导致企业信贷风险、税务风险、信息交换风险等一系列风险种类时有发生。三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风险环境缺失合理性。由于企业风险评价方式存在不小的提升空间,存在不少企业的风险环境处于不利地位,使得企业经营管理者无法及时的识别来自企业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风险信息,继而促使企业风险决策缺乏较强的参考性和针对性,最终对企业长期运转的核心利益造成不利影响。
(二)企业内控管理活动的执行效果不佳
由于内控管理活动在企业涉及的层级多、覆盖面广,加之企业职工的执行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实施内控管理的目标效果尚未达成,继而对企业后期评价和完善内控管理的机制、流程和制度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是指个别企业内控管理活动的执行机构尚未健全。由于个别企业考虑到内控管理的实际人力、物力成本等因素,再加上企业原有组织层级对内控活动的影响,企业内控管理活动的进展往往受到多方因素阻挠,使得内控管理的执行力度不足、执行效益甚微。另一方面,尽管部分企业建立内控管理机构,但是其职能、职责行使不力。由于企业集团往往存在较全面、程序化的事件处理、报备流程,企业内控管理机构对内控活动的监督存在不小难度,特别是涉及到环环相扣的内控活动,企业内控管理机构难免会出现职责行使不力的情形,最终对企业内控管理的执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常规预算约束控制的执行流程过长,内控指标下放到部门级别以下的单元时,内控管理机构往往不能够及时的审查、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最终影响到内控活动的真实质量。
(三)企业内控管理的信息交换机制不健全
由于企业实施内控管理需要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内部信息或数据,企业内控管理的信息交换环节十分重要,一旦该环节出现不足,那么企业将会难以达成内控管理目标。目前,依然有企业存在内控管理信息交换机制不健全的现象。具体而言,体现为两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信息交换机制的关联性不强。由于企业对业务绩效、内控绩效、财务预算绩效尚未形成足够专业化的分工,企业内部信息交换机制的关联约束性不强,使得企业内控管理的信息处理量过大,同时导致内控管理所需的有用信息不足,最终无法保障企业内控活动的规范性。二是内部信息的交换效率不高。这是说,由于企业实施内控管理活动的方式不合理,再加上企业内部职工间的沟通不畅因素,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换频率低、交换可靠性不强,使得企业内控信息的搜集、挖掘、处理效率有限,最终无法充分发挥出企业内控管理的预测、规划职能。
(四)企业针对内控管理的内部监督力度不足
由于企业执行内控管理活动不仅是执行人员自身的职责,内控管理往往需要企业各部门间、各个职工间、各个制度流程间的对接和协调,从而達成内控管理活动的高质量推进。但是,一旦单个部门、职工及制度流程单元出现监督不力的情况,企业内控管理活动的最终效果将会难以体现。一方面,是说企业部门层级负责人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督风险。由于企业内难免存在部门内部的护短、人情行为,企业内控管理活动的监督力度就难以体现,从而导致内控管理发掘管理问题的目标难以达成。另一方面,是说企业内控管理的组织机构支持不够坚实。这是说,类似于内控管理机构一样,企业应当为内控管理的质量监督专设部门,如内控管理的质控部门,使其承担起监督内控执行过程中尽可能全面的单元、流程的职责。同时,尽管存在个别企业专设内控监督人员的做法,但是其监督可靠性依然有待考察。
三、提升企业内控管理规范化程度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企业内控管理的具体规范机制
为确保企业内控管理的规范性不断增强,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具体的规范机制。具体而言,需要关注三方面内容:一是完善内控规范环境的构建机制。这需要企业建立内控活动的全周期优质环境,包括风险环境、信息环境、市场环境等,通过市场数据挖掘机制、风险识别流程设计等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内控环境的规范性,最终确保企业内控管理的规范化运转。二是改进内控风险的评价方式。这需要企业管理者足够重视内控风险的评价和分析工作,通过对风险评价的指标设计、种类完善进行规范化处理,使得企业内控风险的发生率、风险水平处于合理程度,最终提升企业内控管理活动的抵御风险能力。三是强化内部信息交换机制的关联性。这需要企业对业务绩效、内控绩效、财务预算绩效形成足够专业化的分工,促使三方面的绩效信息形成内在逻辑约束,从而进一步保障内控管理活动的各项信息能够规范、高效的归集和处理,最终为内控管理活动的规范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起更具自发性的内控管理意识
由于企业内控管理活动实际上属于企业全员的责任,企业内建立起更具自发性的内控管理意识对内控规范化程度提升具有极大的积极影响。具体而言,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关注两方面的意识渗透方法。一是强化内控意识的整体站位。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对层級负责人及时的普及更高的内控管理站位,使得企业层级负责人间、企业基层职工间对内控管理形成高度的定位和认识,即内控管理促使企业员工受益、促使企业效益提升等等,从而激发出企业员工自发的内控执行意识,最终保障规范化的内控制度、机制能够持续运转。二是进一步深化内控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联系。这需要企业将内控管理策略融入战略管理的常规内容当中,也就是说,企业战略目标以及规划需要涉及到内控管理的机构、资源设计计划,从而促使内控管理的规范化措施能够及时落实。
(三)健全规范性较强的内控信息交换机制
健全规范性较强的内控信息交换机制,需要企业进一步提升内控信息的交换效率。
一是需要企业改进内控管理活动的信息搜集方式。也就是说,企业需要预先列出内控管理活动的有用信息,同时以相对符合企业制度、内控制度的方式获取内控信息,形成内控信息库,从而为后期的内控信息挖掘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二是优化内控信息的权限设计。针对不同级别的内控信息,企业需要对应组织层级建立权限识别机制,同时以消除沟通不畅现象为目标,最终建立起健康良性、规范性强的内控信息权限体系。
(四)科学构建规范完善的内外部监督策略
为切实保障企业内控管理的执行规范性、评价可靠性,同时达成提升内控规范化程度的目标,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思考如何科学构建规范完善的监督策略。具体而言,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尽可能弱化企业部门层级负责人的监督风险。这是说,企业内控监督工作应当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情弹性,而不是用强硬的规矩硬化部门内的层级关系,针对部门内的护短行为,内控监督部门需要给予一定的特殊提醒机制。也就是说,一旦企业部门负责人发掘内控执行的问题环节,内控监督部门不需要第一时间提起惩戒措施,而是第一时间思考改进措施,以引导企业部门层级负责人合理规范和强化内控薄弱点,最终促成“重解决、轻惩戒”的良性监督氛围。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不吝啬内控管理的机构支持。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在考虑到不粗放使用人力资源的情况下,为内控管理的内外部监督策略提供组织支撑。比如,针对内控管理外部监督的组织设计,企业可以专门聘请专业人士提供监督顾问服务。再者,针对内控管理内部监督的组织设计,企业可以专设内控管理活动的质控部门,使得内控执行过程中的监督职责拥有相对专业化、规范化的分工,同时再为质控部门设计相应的绩效指标体系,以促成“环环监督”的企业监督氛围。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内控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要想进一步提升内控实施的规范性,就需要不断分析自身内控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点,同时有针对性的探索解决措施。通过完善企业内控管理的具体规范机制、建立起更具自发性的内控管理意识等途径,以寻求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程度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于惠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06).
[2]王爱慈.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分析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
[3]李庆全.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8(08).
【作者单位:济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济宁市妇女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