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2020-07-04陈端海
陈端海
摘要: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根据区域经济的优质发展目标,要不断协调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从而缓解各区域之间经济不平衡的经济体系,通过以点带面,以东西部和南北部为基础,对进行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作为引领战略,各区域之间相互融通。从而形成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局面,使得我国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协调发展;经济协调发展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难东西部以及南北部之间的区域经济差距很大,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和产业经济发展艰难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核心,区域之间平衡发展是重要指标。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和资源差异较大,为此区域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而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能够缩小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为此要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推进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策略,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得到协同发展。从而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
(一)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
过去我国经济得以发展的核心就是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就是由政府控制下的混合型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但新时代的发展,给各区域之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发展途径。新时代要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通过形成四纵四横的经济模式,实现中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可通过硬件一体化和软件一体化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所谓硬件一体化就是城乡区域之间交通通信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实现互联状态。根据“四沿”举措战略,建立我国四纵四横综合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模式。四沿指的是沿海、沿江、沿线、沿边。四纵指的是沿海纵线、京哈-京九线、二(连浩特)三(亚或沙)线、西部沿边线。四横指的是北方捷道、陇海线-兰(州)喀(什)线、沿江线和台湾瑞丽线。而所谓软件一体化指的是城乡区域之间市场以及经济贸易和社会政策的相互链接,主要是产品和要素这两大市场。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局面来看。当前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以及不全面发展难以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而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能够带动各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具有重大意义。
(二)区域之间形成分工与合作新体系
我国经济跨越30多个省区、300多个地市、3000多个县、3万多个乡镇、300多万个建制村、自然村,为此需要转变经济结果,从基础抓起,以县域为基础区域单元,或者是以市域为基础区域单元,形成分工与合作新体系,从小的经济发展体系抓起,通过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带动经济的增长速度。
(三)转变区域之间平衡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中西部和东部之间的相对差异已经逐渐在缩小,但地区之间的绝大差异仍在扩大,为此打破之间的相对差异发展策略,以绝对差距缩小方向为指导策略,重新开始进行布局,聚焦当前经济发展局势,未来区域之间平衡发展策略在于缩小地区间绝对差距。
(四)贯彻实施绿色发展理念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与生态平衡结合在一起,不可忽视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为此,在协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贯彻实施绿色发展理念,从而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可持续绿色发展策略。如此一来,才符合绿色发展环保理念,也能够实现环境人地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为此在协同区域经济发展上,各区域政府要合理进行干预,在保证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创造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条件。
(五)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
现代经济市场环境竞争激烈,市场各要素之间的自由流动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重点之一,为此要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政府要充分把握市场的导向作用,确保市场发展的合理化管理。稳定区域经济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经过了一系列发展变化,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转到创新驱动上来,在此现状下,要通过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来协调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六)区域新的增长极增长带蓄势崛起
当前我国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有明显的降低,包括在区域建设、区域经济、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缩小。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将不断拓展,会形成增长极增长带蓄势崛起未来,尤其是在我国某些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支持下,会形成经济地带、中心群、城市群等等,这些中心地区的发展会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速,以点带面,激发各个区域的发展潜能,使其区域间能够协调与平衡发展。与此同时,针对重点区域的发展与升级,会对边缘区域产生辐射、影射等效应,从而造成周边区域联动发展,这种群体式共同进步与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平衡,促使更多区域战略的实施都有极大的推动意义。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各大区域经济结构更趋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在不断攀升,各大区域经济结构更趋优化,新的经济增长较快,经济发展局面不断扩大,比如工业上,各个地区的工业总量实现飞跃。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不断得到扩大,2018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利润总额达到13498亿元和12000亿元,这就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而东部地区则因为自身的优势,依旧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新的产业正在形成优势局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二)區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在党的十八大代表发言中,提出我国由单向的东西梯度发展战略向东西双向并行的发展战略。比如,近年来比较火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形成与发展;再如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优先发展等等。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区域发展战略的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局面。另外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的扩大局面得到缓解。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要义
从供给看,我国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加上市场的调控和政府的干预实现区域之间将各区域人均GDP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从需求看,在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些难度,因为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可以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举措。
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四大板块为基础
当前虽然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正在不断增强,但从全局发展看,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根本问题还没得到解决,穷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没得到很好完善,距离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还很远,为此要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四大板块为基础,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中央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点扶持的产业,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以三大城市群为引领核心
目前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的重要源泉,为此,要以三大城市群为引领核心,如此一来,就能够在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形成支撑力量。城市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重要产业合作、区域文化交流的广泛地带。通过强化推动城市合作产业,从而协调区域之间的发展。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能够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动力源。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应重点建设以中心城市为引领,促进周边城市共同发展的战略模式,这样能有效推进各个板块的融合,实现互动发展。
(三)推动城镇化区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城镇化的不平衡发展会阻碍区域协调发展,这就需要中央进一步明确以城镇化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战略。为此需要党中央要推动城镇化区域经济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城镇化上加强措施。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城镇体系,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另外,要在特色小镇的经济发展融入城市群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如此一来,才能够提高特色小镇的区域发展,然后一个带一个,形成协同作用。
(四)以大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提高大城市精细化管理
大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对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力,为此要实现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需要以大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提高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为此要着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求现代高质量建设要求,以人民幸福生活为根本宗旨,重视区域的卓越发展,力争成为世界最美城市,这便需要在区域细节管理中下功夫,打造有情怀、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促使人民居住质量、生活环境、生态建设等得到质的提升与发展,使城市中的人、情、景都得到升温,为城市增添发展活力。
五、结语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十九大以来的重大战略之一,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此要通过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与特征,从市场、政府、国家这几个方面进行干预,全面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石鑫岩.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纳税,2018(06).
[2]韩志芳.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探讨[J].经贸实践,2017(06).
[3]张蕾蕾.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与长效机制分析[J].中国市场,2018(34).
[4]刘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7(06).
[5]徐波,万国伟,杨丽丽.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的时空差异——基于四大经济区域数据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02).
[6]佟宇竞.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研判与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8(06).
[7]戚国生.區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14).
[8]张可云.新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新常态与区域协调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03).
(作者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