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拔节生长
2020-07-04雷杰能
雷杰能
2019年11月4日,在贵溪市第三小学校园内,一群六年级学生正在校园内的劳动基地割稻子,劳动课老师给他们详细地讲解示范:“左手抓住稻禾,右手挥动镰刀,尤其是镰刀头要向下……”此次收割的稻谷是暑假期間学校老师们插下的秧苗结出的金灿灿的果实。
贵溪三小地处高楼林立的贵溪市闹市区,校园内却挤出一块供学生体验农事劳作的稻田,成为城市里一处别致的风景。而全市农村学校的劳动基地如山花烂漫遍地开放,各具特色。
泗沥中学劳动基地占地面积20亩,还有一口鱼塘。学校投入资金建起了围网、工具房,修建了水渠,布设了浇地的水龙头,购置了一台打地机,种上了柚子树、枇杷树、桑树等。
古港中学是贵溪市最北部边远山区的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现有学生282人。学校规模不大,却投入20多万元开垦了20多亩地,建成了一片具有农村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分为四个区域:雷竹林、橘园、蔬菜园、旱作物地。学生在这里能够体验到农耕之乐。
塘湾中学、塘湾财源小学、周坊中学、童家场中小学……每一所学校的劳动基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成为育人的重要载体,以劳树德,以劳促智,让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成为贵溪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并且特色鲜明,精彩纷呈。
多功能劳动实践基地
从贵溪市区出发,记者驱车15分钟到达位于雷溪镇端港村的贵溪市第二中学廉洁文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基地坐落在龙虎山下的乡野中,果园、茶园、苗圃、菜地组成了绿色的海洋,教学楼、拓展区、陶艺馆、射箭场、篮球场、游泳池、野炊灶等错落有致,这里时常飘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劳动实践教育基地面积近300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校长王彬彬自豪地说。
贵溪市第二中学拥有城东、城西两个校区,在校学生5000余人,是鹰潭市最大的公办单办初级中学。学校虽然地处城区,寸土寸金,却另辟蹊径在城郊建起了这个大型劳动基地,而且把劳动教育与廉洁教育、人防教育、国防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打造出鲜明的特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校长王彬彬是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教育人,曾担任贵溪市教育局副局长、纪委书记多年。“为落实有关部门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加强劳动教育场所建设的要求,在鹰潭市、贵溪市两级纪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于2013年建成了廉洁文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后来又拓展到国防教育和人防教育,办成了一个融合多种教育功能的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一次可以接待200多名学生。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到果树园里摘橘子、柚子、杨梅,在菜园锄地、施肥、浇水,在射击场射箭,在陶艺馆制作陶器,在野炊园里烧自己拿手的菜……全校5000多学生,每人每学期都要来这里参加一天活动,在这里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学校致力于把基地打造成为天人合一的多功能基地。”王彬彬说。
在陶艺馆里,学生可以学习泥塑、贴花、拉坯、绘制釉下彩图案;在野炊园里,学生把早已在家里学成的厨艺露一手给大家看;在游泳池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游泳技能;在拓展区,学生们积极参与“翻山越岭”“飞渡沼泽”“珠行万里”等游戏……真是开心极了。学校有时还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基地参加劳动活动,不断丰富劳动教学的形式。学生周静说:“以前我没有进过厨房,但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我第一次和同学合作,第一次吃到了自己炒的菜,感到很快乐!”学生熊鑫说:“在基地,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农艺、手工制作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也培养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贵溪二中包括劳动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进入了课程体系,并做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需求。课程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类。廉洁、人防、科普等方面的课程是各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农艺类、拓展类、手工类、信息技术类、射箭等方面的课程为选修课程,基地聘有专兼职教师。学校制定了课程规划和教学规划,以及较为完整的评价和激励体系。”王彬彬介绍说。
课程化体现了劳动教育的纵深发展,而依托职能部门优势开发实施社会活动综合课程是贵溪二中劳动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王彬彬说:“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在基地,消防教育、人防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科普教育、航模活动以及团队活动等,在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开展得如火如荼。基地开设了射箭、游泳、攀登、军训等野外拓展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里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育并举,天人合一,贵溪市第二中学的廉洁文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学生成长的大熔炉,学校也因此铸就了办学特色,提升了办学水平。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西省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校、江西省农村学校劳动实践示范基地、江西省航天航空车辆模型活动重点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在周边市县的学校组织学生来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越来越多,“二中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称赞。
贵溪二中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在不断地拓展,对外合作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学校与贵溪市纪委监委、人防办、科技局、团市委、司法局、公安局、妇联等机关合作,对全市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人防教育、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等,基地也越来越彰显出育人的强大功效。“目前学校与人防部门合作办基地的盘子已经敲定,人防部门拟投资5000万元在基地建设住宿楼等,到时候基地一次性可以接待500多学生,住在这里参加封闭式体验活动。开发出新的劳动及素质拓展项目,基地的育人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王彬彬对基地的前景信心满满。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劳动教育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贵溪市雷溪中学是一座绿色的校园,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蔬菜基地绿意盎然,鱼儿在鱼塘中游弋,尽显生态之美。校长兰蔚一边领着记者参观校园,一边介绍说,经过6年探索,学校精心构建了校园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厕所—蔬菜基地—食堂—猪舍—沼气池—鱼塘。
循环经济模式是指资源充分使用、循环使用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贵溪市雷溪中学构建校园绿色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厕所里的粪便注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食堂燃用,沼气池的积渣作有機肥用来种植蔬菜,蔬菜基地生产的各种无公害绿色蔬菜提供给全校师生食用,多余的蔬菜及师生用餐后的剩菜剩饭用来养殖生猪,猪舍里的粪便流入沼气池后,产生的沼气提供给学校的食堂作燃料;经过沤酵后的沼气池里的液体再流入水塘养鱼,而积渣以及鱼塘里的淤泥用来植树;蔬菜、生猪、活鱼和沼气,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后勤,同时改善了师生的生活。这种模式既增加了学校的收入,又成为劳动教育的新载体,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劳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劳动的感情,而且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种子,增强了学生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兰蔚对循环经济模式的育人成效作了如此的肯定。
“我校75%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基本都在学校寄宿,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大。多年的探索实践证明,劳动是德育工作的一个好抓手。”分管思政教学的副校长黄永正介绍说。在发展校园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学校安排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知识,收获快乐。
雷溪中学面积达6亩的菜地全部安装了大棚,学生每周都会来到菜地除草、浇水、施肥。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会做实每一个细节。学生喜欢吃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学校就把学生自己种出来的黄瓜分给他们吃,每人4条。“每次分黄瓜的时候,学生就像过年一样快乐。”黄永正说。在食堂用餐时,值日的同学那一桌就增加一盘学生自己种的蔬菜。这种激励性的“土办法”很管用,加深了学生对劳动的感情。黄永正还介绍:“寒暑假时期,学生都会牵挂着菜地里的菜,有的同学还专程来学校给菜浇水,呵护蔬菜的生长。”劳动让学生与土地越来越亲密。
鹰潭市教育局后勤产业办主任、中招办主任曹红山则从另一个视角解读了该校劳动教育的成效:“校园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既有利于育人,又改善了办学条件,提升了教学质量。学校每年发展循环经济的收入达20多万元,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改善学生生活,让他们在学校吃得好、住得好,在外务工的家长也安心,为学校稳住生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像雷溪中学这样的地理位置,生源很容易流向城里,但学校稳住了生源,现有学生达500余人,而且中考成绩在贵溪市排位靠前,这真的不容易。”
以“茶”育人春风化雨
樟坪中心小学是坐落在高山上的畲族学校。记者跨进民族风格浓郁的校门,站在操场上放眼四顾,只见郁郁葱葱的大山为学校围上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这里空气新鲜,风景优美,整个学校就像闪耀在绿海里的一颗明珠。
校长夏春生介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乡政府无偿划拨48亩茶园作为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茶园位于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在3个山头上。学校依托这一优势,组织学生种茶、采茶、制茶,开展茶文化教育,校园里时时飘荡着茶的清香。
在学校办公室,夏春生校长泡了一杯学生们制作的新茶给记者品尝。品味着这高山生态茶,记者直觉一股淡淡的茶香沁入心脾。学校的劳动教育结出了飘香的果实。
夏春生说,畲族人有喜欢喝茶的传统,茶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几乎家家户户种茶,这对孩子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孩子们非常期盼来茶园劳动。在茶园里,高年级的学生采茶,低年级的学生站在旁边看,还不时地向大哥哥、大姐姐问这问那,茶园总是笑声不断,茶园就是他们的乐园。
学校设有制茶车间,车间墙上贴着制茶工艺图表。车间内有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焙干机等制茶设备,学校聘请了制作茶叶的教师手把手教学生制茶。
此外,学校还配有100平方米左右的专用茶艺教室,配置了10套泡茶用具,而茶艺教室的墙上贴着的则是“茶史”知识介绍等图画,营造了浓厚的“茶”味。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校园溢茶香》,其中介绍了茶的起源、制作工艺和销售史,对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鹰潭市和贵溪市教研部门对该教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劳动教育中,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施教,低年级的学生重点学习种茶、采茶、制茶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感情;高年级的学生则重点学习茶艺知识,掌握茶艺的“十八般武艺”,同时,把“茶”的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师:同学们,你是如何选择课余生活的呢?
生:帮助茶农采摘茶叶。
师:为什么呢?
生: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
生:采摘茶叶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
这是该校教师陈竞开在上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时的课堂实录片段。而语文老师蔡玲在讲授《落花生》一课时,由种花生延伸拓展到采摘茶叶:
师:同学们在家里跟着妈妈种过花生,同学们在学校也参加过采摘茶叶的实践活动,请大家谈谈采摘茶叶的过程或感受吧。
生:采茶要在茶芽初萌,或嫩梢展开1~2片嫩叶时掐采。
生:要从新梢上采下一芽二叶,较次的为一芽三叶和细嫩对夹叶。
生:要分批多次采摘。
生:采摘茶叶时感觉很辛苦,但是很快乐。
师:为什么又快乐呢?
生:我们辛勤的劳作有了收获,是收获的快乐。
……
与课程的融合让樟坪中心小学的劳动教育不断走向深入。夏春生说,为巩固劳动教育的成果,学校要求学生写劳动后的心得体会,还开展演讲比赛等,把劳动的“茶”种到学生的心田。
学校把学生制的茶叶拿到鹰潭市与兄弟学校开展劳动成果交流,让更多的人记住了这所高山上的畲族学校。2018年省教育厅授予樟坪中心小学“江西省农村学校劳动实践示范基地”匾牌,劳动教育铸就了这所山区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
贵溪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周建华表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意义重大,贵溪市将进一步整体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利用城乡融合发展契机,计划在郊区建设城区学校综合性劳动实践地。为更好更全面地推动乡村中小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标准化建设,计划通过租赁乡镇或村民的田地、林地、荒山等,用于改扩建乡镇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学校劳动实践场所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成为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平台,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