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构建红色文化立体思政课堂的路径探索
2020-07-04高澜
高澜
红色是血與火的自然色,象征着激情燃烧、革命斗志和光明前途。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人民军队摇篮南昌、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等红色资源,江西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构成了中国红色文化生生不息、弘扬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为高校思政课堂提供了丰富内容和多元载体。
夯实基础,为构建红色文化立体思政课堂提供切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构建红色文化立体思政课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高校在构建立体思政课堂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做到“八个相统一”,使红色文化教育落地生根。
“上联下动”加强顶层设计。高校党委应旗帜鲜明地把红色文化育人贯穿于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树立全校一盘棋的协同育人意识,强化顶层设计,实行“上联下动、点面结合”,逐步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大联动”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格局。
“外引内培”锻造专业队伍。师资队伍是建设思政课堂、构建思政体系的基础,高校应采取“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的方式,选优配齐思政教育的研究队伍、教学队伍、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做到数量充实、结构合理。只有研究型学者、教学型教师、党团学工管理干部和生活服务人员共同组成的四支团队形成合力,广泛深入联系学生、宣传学生、发动学生,才能实现红色文化研究、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想引领和行为规范的同步推进,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全三进”建立长效机制。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红色文化立体思政课堂的构建应建立“三全三进”的思政工作大格局,通过稳步建立“全员育人”的支持系统,强化“全程育人”的时空轨迹,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综合成效。
多元探索,为构建红色文化立体思政课堂提供生动实践
近年来,江西省各高校围绕推进红色基因传承,逐步构建了“开设红色课堂、开展红色实践、开辟红色阵地”的三位一体红色文化立体思政课堂。
开设红色课堂,坚定理想信念。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编撰的《红色文化》系列教材、江西师范大学编撰出版的《旗帜引领方向》《我们的红色基因·苏区精神篇》等读本,为学校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生成演变、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理解红色道路、红色理论、红色政权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感悟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信仰追求。同时,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积极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融通教育。江西艺术职业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将红色文化融入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各专业教学的理论阐释和专业实践中,于2018年启动将红色剧目融入毕业大戏的教学改革,如特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为赣剧表演专业创排毕业大戏——赣剧《江姐》,使参演师生和观众共同接受了一次荡涤灵魂的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红色实践,品读初心使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师生在重温峥嵘岁月中感悟英烈初心、读懂历史使命,是构建红色文化立体思政课堂的有效渠道。一是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现场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师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在体验和感悟历史中重拾红色记忆,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南昌航空大学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学校服务航空国防的办学初心、立德树人的办学实践相结合,先后与小平小道陈列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等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等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群,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红色“实践课堂”。二是开展重温红色经典活动。通过组织诵读经典、传唱经典和演绎经典等活动,再现烽火岁月,以赤子之心、赤诚之情致敬红色经典,提升学生的历史认同和情感认同。全省高校2018年以来广泛开展的“诵读红色家书 讲述英烈故事”巡演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品读家书中倾听历史回声,崇尚不朽信仰。江西财经大学以纪念“一二·九”运动为主题开展的革命歌曲大合唱活动已历时30多个春秋,全校师生在红歌传唱中接力红色精神,成为经久不衰的红色文化品牌活动。三是开展红色作品创作活动。以红色文化为题材创作文艺作品,能够有效将红色文化融入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磨炼意志品质。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舞蹈学院联袂打造原创舞剧《井冈·井冈》,是红色作品创作的成功探索,该剧以平民化的视角,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艰苦卓绝和波澜壮阔,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信仰之歌。四是开展红色文化服务活动。高校依托自身的人才优势,积极服务江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服务旅游强省战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金牌讲解班”到多个红色革命基地开展义务讲解和志愿者服务,接待游客近万人。赣南师范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红土地办学、用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办学传统,把培养具有“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作为育人目标,叫响“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育人理念,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开辟红色阵地,打造校园文化。红色阵地包括设立理论研究阵地和宣传教育阵地。通过设立研究中心,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精准阐释,对地域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使红色文化在创新发展中传承弘扬。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逐步发展成为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传承创新的研究高地。宣传教育阵地的打造可以通过校园文化长廊、校园景观设计等硬景打造,校园网和官方微信、微博以及学术报告会等线上线下平台的软景打造,使红色文化浸润校园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南昌大学“前湖之声”周末讲坛多次邀请红军后代授课团为师生作“井冈山精神代代传”专题报告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思想根基。(作者系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