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不同品种试管薯成熟期判断试验
2020-07-04金山闫嘉琦康哲秀
金山 闫嘉琦 康哲秀
摘要:
本次试验选用2MS液体培养基壮苗,加入相同的液体培养基诱导试管薯。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观察不同熟期试管薯诱导成熟的情况,验证不同熟期马铃薯试管薯是否也有成熟期提早的现象,记录不同熟期品种的准确成熟期,分析马铃薯生育期和试管薯成熟期的关联。结果表明: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东农303、早大白的试管薯成熟期为70d,中晚熟品种延薯4号、克新2号、大西洋的试管薯成熟期为80d,早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的试管薯成熟期早10d左右。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发现,试管薯成熟期与马铃薯生育期呈正相关,马铃薯生育期早,试管薯成熟期也早;反之,亦然。
关键词:
马铃薯;试管薯;成熟期;生育期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04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营养全面,适应范围广,增产空间大,与小麦、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相比,水肥等资源利用率更高[1]。传统繁种技术使病毒在种薯中世代积累和传递,种性退化,造成马铃薯减产20%~50%[2]。试管薯生产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马铃薯试管苗诱导形成试管薯是脱毒种薯生产的新形式,脱毒试管薯因具有种性好、体积小、重量轻、品质优、休眠期长、繁殖快等优点,不仅为脱毒种薯的生产提供重要原料,又为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交换、运输提供便利[3-7]。大力发展脱毒试管薯生产有助于推动优良种薯的生产,加快以优良种薯更换退化种薯速度,提高大田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对马铃薯生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技术的研究推广,加快了脱毒马铃薯的繁殖,缩短了种薯生产周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手段[8]。通过本次试验,可判断马铃薯早熟品种相对于中晚熟品种的试管薯成熟期是否有提前现象,同时可以确定生产上主推品种的试管薯成熟期,为试管薯规模化生产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均为脱毒试管苗,早熟品种为费乌瑞它、早大白、东农303;中晚熟品种为延薯4号、大西洋、克新2号。
12试验方法
121准备工作
配制2MS液体培养基和MS加05mg/L 6-BA加8%蔗糖诱导培养基,调节pH至58,配制好的培养基趁热分装,并对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20min。
122壮苗培养
实验操作前,操作人员洗手并消毒。将脱毒试管苗去掉顶芽和根部,中部茎段剪成带1个叶原基的05~10cm长的茎段,接种在2MS壮苗培养基上。每瓶接15个茎段,为防止污染造成数据丢失,每个处理接20瓶,调查10瓶,3次重复。标记日期后,置于培养架上,培养温度为22~25℃,每天光照12h,静置培养28d。
123試管薯诱导
待试管苗壮苗后,倒掉原有的壮苗培养基,加入50mL液体诱导培养基,培养温度为15~18℃,黑暗处理14d,放入自然光下培养60d、70d、80d、90d,分批调查试管薯结薯情况及成熟情况。
2结果与分析
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处理, DPS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新复极差法(Duncan′s)比较不同处理差异显著性。
从表1可以看出,早熟品种与中晚熟品种在单瓶结薯数上无明显差异。在001水平差异显著,早熟品种的单薯重在70d时差异显著,试管薯达到成熟期;而中晚熟品种在80d时差异显著,试管薯达到成熟期。在001水平差异显著上,早熟品种的微型薯产量在70d时差异显著,微型薯产量高并开始趋于稳定,试管薯达到成熟期;而中晚熟品种的微型薯产量在80d时差异显著,试管薯达到成熟期。在001水平差异显著上,早熟品种的大薯率在70d时差异显著,大薯率最高并趋于稳定达到成熟期;而中晚熟品种在80d时差异显著,试管薯达到成熟期。
从表2可以看出,早熟品种与中晚熟品种的生育期相差30d左右,试管薯成熟期相差10d左右。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管薯成熟期与马铃薯生育期呈正相关,马铃薯生育期早,试管薯成熟期也早;反之,亦然。
3结论与讨论
实验表明,早熟品种的试管薯成熟期不仅有提前的现象,而且早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的试管薯成熟期短。6个品种试管薯成熟期分别为费乌瑞它70d、东农303 70d、早大白70d;延薯4号80d、克新2号80d、大西洋80d。在马铃薯大规模生产中,准确掌握成熟期不仅可以避免错过最佳收获时期,而且还可以根据成熟期的不同合理安排好相应的生产准备工作,省时省力。根据实验室试管薯的成熟期,可以为以后大田判断马铃薯早、中晚薯品种提供相应的参考,试管薯成熟期为70d为早熟品种,试管薯成熟期为80d则为中晚熟品种。这只是初步设想,还有待更多学者考究。
马铃薯种薯生产作为马铃薯作物生产的重要环节,构建合理、完善的种薯生产体系对其产量和品质无疑是有力的保障。利用试管薯生产种薯不用扦插,可减少病毒再侵染的机会,改变原有的马铃薯生产经营模式。本次试验可为马铃薯工厂化生产提供相应的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凤玲,张琳,李先德,等.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展望,2017,13(01):25-31.
[2]王肖云.马铃薯组织培养及试管薯诱导体系优化[D].重庆:重庆大学,2008.
[3]刘尚前,王晓春,栗占芳,等.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05):109-112.
[4]Zaag D E V D. Recent trend in development,productionand utilization of potato crop in the world[J]. APA Proceedings,1988,1(1):12-19.
[5]王炳君.马铃薯茎尖脱毒与微型薯生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3-95.
[6]帅正彬,郭江洪,杨斌,等.不同培养条件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02):212-214.
[7]Estrada R, Tovar P, Dodds J H. Induction of in vitro tubers in a broad range of potato genotypes[J]. Plant Cell Tissue & Organ Culture, 1986,7(1):3-10.
[8]贺静,陈屹,张云孙.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01):62-64.
(责任编辑常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