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悲剧人物及悲剧悖论理论浅探《奥赛罗》
2020-07-04廖子萩
廖子萩
摘要:作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芳于世。依据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作品,探究作品悲剧主人公所承载的价值及悲剧成因。研究认为,奥赛罗这一角色因为体现出了善恶喜悲之间的强烈反差,符合悲剧主人公理想人选的标准,即他是一个“会犯错的好人”;而该作品的悲剧成因,一为主人公复杂多元的性格,二为无法被轻易改变的人物身份地位和既定的社会现状。
关键词:《奥赛罗》 悲剧 奥赛罗 苔丝狄蒙娜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124-02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在文坛上一直享有盛誉。而值得探究的是,《奥赛罗》的主人公为何是奥赛罗而不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伊阿古?《奥赛罗》中悲剧的成因是什么?本文将从悲剧的四要素中的悲剧人物及悲剧悖论理论入手,对上述问题作出分析。
一、从悲剧人物理论看《奥赛罗》主人公
伊阿古是《奥赛罗》中至关重要的角色,所有的猜忌和阴谋都源自于这个角色,他也正是《奥赛罗》中所有悲剧的直接推动者。在相关研究中,对于伊阿古这个角色的研究确实不少。有学者认为,伊阿古是本部作品内在叙事结构的核心,而这一围绕伊阿古展开的内在叙事揭示了悲剧产生的必然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的人的摹仿”。在他看来,悲剧至少有一个值得同情和认同的个性化人物作为主人公,这个主人公的理想人选既非“十分善良的人”,也非“极恶的人”,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会犯错的“好人”。
而伊阿古是一个纯粹的“坏人”,一个没有灵魂的、以推动剧情发展和衬托他人为唯一价值的工具人。戏剧一开始,伊阿古就直言他对奥赛罗和卡西奥的厌恶,仅仅因为怀疑便策划了连串的骗局:他骗取奥赛罗的绝对信任,利用他人诬陷卡西奥和苔斯狄蒙娜,最终致使奥赛罗自尽。从头到尾,伊阿古都未曾有过半点善念,在他的身上显现不出任何善恶交织、人性挣扎,他一直“装作尽职的样子,但是一心一意地顾虑着自己的利益,只对主人们作出服务的神气,靠他们得利”。而悲剧往往通过人物引发深思,表达主题。如此一个“极恶”的人,他的存在既无法提供人生的深层体验,也无法引起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以使情感得到“陶冶”,这样一个“极恶”角色的现实意义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同样为反派,《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相比伊阿古来说更具价值:在他的身上,善与恶、人性与神性反复冲突,他既无法控制作为一个人对于美好女子的向往和渴望,又长期以神性压抑自己;既愿意收留卡西莫多,悉心照顾他,又对埃斯梅达拉有着扭曲的爱意,得不到就要毁灭她。阅读之时,读者会感慨于他的不断挣扎,对这样一个在宗教压抑之下的扭曲人格产生怜悯。在此复杂情感的作用之下,这个角色才经得起反复推敲,进而产生思考,使中世纪背景下宗教神权对人性的压抑主题得到彰显,角色本身也因此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克洛德也可以被看作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之一。
反观奥赛罗,在作品中他显然是一个“会犯错的好人”。作为城邦的将军,他是威尼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守护神;作为苔丝狄蒙娜的丈夫,他在勃拉班修长老面前敢于正面争取并捍卫这份感情,且在初期他给予了苔丝狄蒙娜充分的信任:“我敢以性命作赌,她是不会变心的。”在出征见到女方之后他直言:“纵然现在是要死的,现在还是最幸福的时候,因为我恐怕我的心灵已经绝对的满足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城邦的英雄、苔丝狄蒙娜优秀的丈夫,却最终因为小人而误杀了自己热切爱恋着的妻子,并落得身殒的下场。
介乎“十分善良的人”与“极恶的人”之间的奥赛罗,因其身上存在的善与恶、喜与悲之间的强烈反差,使读者在观赏中获得恨、悲、、恐惧、怜悯等多种感情体验,满足悲剧定义中“激起审美者的悲伤、怜悯和恐惧等复杂审美情感”的条件,有一种悲剧美,从而产生发人深思的深刻现实意义。因此,奥赛罗足以成为这部悲剧的真正主人公。
二、从悲剧悖论理论看《奥赛罗》悲剧成因
悲剧悖论指悲剧人物所遭遇的痛苦甚至死亡结局及人性伤害或丧失,既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又是不正当、令人不可接受的。其中,悲剧“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便涉及悲剧的成因问题。
《奥赛罗》中发生了两个主要悲剧:其一为奥赛罗杀死了无辜的苔丝狄蒙娜,其二为奥赛罗自杀。这两个悲剧的成因一为性格所致,二为社会环境所迫,而这两个原因都是当事人以其一己之力难以突破、改变的因素,因而说其悲剧“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
(一)复杂性格助推悲剧
1.奥赛罗的性格多元且矛盾
作为将军,他勇武自信而耿直单纯。正如他自己所说:“因为自从我这双手臂长了七年的膂力以后,直到最近这九个月以前,它们一直都在战场上发挥它们的本领。”他是威尼斯勇猛神武的保护神;他对自己的伟大功绩和自身的不可取代性有着强大的自信,因而敢于与长老正面对峙,强迫其接受苔丝狄蒙娜与他的婚姻,但他身上也存在武将常有的通病,即耿直单纯。他全然信任着伊阿古,把他当成自己身边最忠实的追随者,他的过分天真遮蔽了他的判断,给了伊阿古假意奉承、蓄意挑拨、恶意诽谤的机会,最终造成了悲剧结局。
奥赛罗又是一个自卑的人。他的自卑来源于他的种族。虽然外表看来强健刚直,但他的内心其实存在脆弱之处,这正是造成整出悲剧的重要原因。作为黑人,奥赛罗迫切希望自己在白人世界中有立足之地;成为将军和迎娶苔丝狄蒙娜都是他达到这个目标的路径之一。他相信自己的独特魅力会对苔丝狄蒙娜产生强烈吸引,但由于黑人种族长期处于白种人的鄙视之中,他心中存在一種源于血脉的自卑感,这种无法改变的自卑感让他对白人有一种本能的防备和恐惧。当听说自己的白人副官可能与苔丝狄蒙娜有染时,这种平常被压抑在心底的防备和恐惧便于无形之中迅速扩大,他对苔丝狄蒙娜的不信任和猜忌都是这种血脉之中的恐惧在作祟,而他最后怒不可遏地掐死苔丝狄蒙娜,其实是害怕作为白种人的卡西奥超过自己,从而要将这种恐惧消灭。
2.苔丝狄蒙娜性格中美好和缺陷并存
作为一个女人,苔丝狄蒙娜温柔善良且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她敢于无视白种人鄙视黑种人的世俗眼光,勇敢地对着长老和自己的父亲表白:“我对命运之大胆抵抗的行为可以向世界宣称,我爱这个摩尔,情愿和他同居。”她乐于助人且信守承诺,答应了卡西奥要使他官复原职,就锲而不舍地向奥赛罗求情,非要他答应不可。
作为一个妻子,她又是盲目的。她像一个生长在象牙塔中不谙世事的公主,对奥赛罗抱着英雄崇拜式的盲目爱恋。她仅因为摩尔人的英勇故事就迷恋上他,在婚姻中,她将自己放得极低,将她的丈夫称为“高贵的丈夫”甚至是“夫主”;她盲目地顺从,逐渐丧失了原来的勇气和个性,在被不正常的对待之后甚至认为“我该受这样的待遇,很应该。我过去有怎样的行为,才足以使他对我的最微小的错误加以这样苛刻的非难呢?”她被盲目的爱蒙蔽双眼,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力,看不到男人异常的行为和毫无道理的苛责,最终将自己葬送。
(二)社会背景造成悲剧
奥赛罗的自卑和苔丝狄梦娜的盲目顺从都是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的。就奥赛罗而言,殖民主义统治时期,黑人长期处于白种人的种族歧视下,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其自卑是在长时间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苔丝狄蒙娜是贵族之女,其贵族身份和成长环境给了她天真的性格。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人一旦结婚,便成为丈夫的私有财产,这种社会普遍现象使其理所当然地卑微顺从,从而注定了她的悲惨结局。
因此,在《奥赛罗》中,无论是性格方面的矛盾和缺陷,还是长期积淀形成的种族歧视和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状况,都是在当时无法被轻易改變的既定现实,这些既定现实才是其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
三、结语
总之,奥赛罗因为自身具有的性格矛盾成为该传世名作的主人公,而身份地位与社会现实则是《奥赛罗》悲剧的主要成因。《奥赛罗》引起人们怜悯与恐惧等复杂情感,引导人们深度思考,从而达到揭露了社会黑暗现实的目的。而正是这种深刻的现实意义,才使《奥赛罗》得以跻身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列,成为传世经典,广为流传。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奥赛罗[M].梁实秋,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操惠敏.《奥赛罗》主要人物的性格二重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3):51-52.
[3]谢佳园.浅析《奥赛罗》人物悲剧性命运的成因[J].名作欣赏,2018(21):47-48.
[4]庄雯戈.解析莎士比亚《奥赛罗》的悲剧性: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J].北方文学,2017(4):241-242.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