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剪纸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2020-07-04樊贵品

现代交际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樊贵品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源于人类生活、世代传承的文化形态,彰显了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着古代文明精神。目前,世界各国在非遗保护和传播方面投入大量技术、人力等,而若要从根本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需以数字化技术的转型为重要依托。鉴于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为例,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对剪纸艺术进行数字化赋能,可为剪纸艺术带来持续发展、广泛传播及全面保护的能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技术 数字化 保护 传播

中图分类号:TP317 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086-02

我国拥有多元的文化遗产,这些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通过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的保护与传播,不但能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科学发展观念,顺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国家整体发展的可持续性与有效性。在现代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存环境方面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和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传播途径成为当前重要任务。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领域内的逐渐渗透,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内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技术的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剪纸艺术相关发展的系统概述

在我国,剪纸艺术形成历史较为悠久,是一种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该艺术形式除了能对人们视觉形成冲击外,还能使人在剪纸过程中寻求到精神慰藉。21世纪初,相关文化收录组织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剪纸艺术纳入其中,对其艺术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将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大量资料与文献的搜集调查发现,剪纸艺术最早出现于我国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纸张的出现与使用盛行,极大程度上为剪纸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进入繁盛的唐朝以后,剪纸中出现了更多新颖的应用材料和艺术形式。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下,剪纸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适用范围不断拓宽。时至今日,春节、中秋等节日,婚庆、家居、装饰等仍可看到剪纸艺术的影子。

图1为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视察定西时与大坪村村民冉菊英共同剪制的《回娘家》。该作品表现的是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家拜年的情景。

整体来讲,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艺术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凝聚,是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积累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现状

1.缺少剪纸艺术保护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各行各业,大多数社会群众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学习过程中,对剪纸艺术保护与传播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通过对剪纸艺术集中发展区域——甘肃定西市的调查研究发现,尽管是一些掌握高超剪纸技艺的群众,也未能清楚地认识到剪纸艺术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更多地将剪纸作为一门维持生计的手段。这一现状极大制约了剪纸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有效保护和传播剪纸艺术。

2.剪纸艺术保护投入资金有限

20世纪,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条例。剪纸艺术盛行地的政府机构,通过有效融合剪纸艺术及当前实际发展现状,并从文化保护和传播角度出发,研究和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中央相关财政资金的扶持之下,更加系统、全面地保护和传承民间剪纸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为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资金支持。尽管剪纸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仍面临保护投入经费有限等诸多问题。

3.了解剪纸艺术的渠道有限

目前,群众对剪纸艺术的认识和了解平台较少,认知渠道较为狭小。大部分群众对剪纸艺术的学习和了解,主要通过现代互联网或者书本等渠道,了解渠道相对有限。基于该现状,群众无法更加全面化、综合化地认识剪纸这一门艺术,对于剪纸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表现出消极情绪,甚至抱以冷漠态度。

三、剪纸艺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措施

1.基于“虚拟交互式”的剪纸体验

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大众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显著,再加上新媒体技术手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人们更加注重“虚拟现实技术”所带来的真实感与趣味性体验。如何在与当前时代变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相适应的趋势下,有效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成为现代文化背景下剪纸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核心内容。当前阶段,数字化技术在剪纸艺术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逐渐趋于成熟。某大学专业教师在其省学术研究中,通过观察和研究大批量的剪纸图案,对剪纸艺术中一些基础性元素系统挖掘,并形成相应的剪纸符号库、剪纸基础元素库及剪纸图案库等,为剪纸艺术在整体内容的更新及形式上的改革创新创造了有利环境,并从系统设计结构、设计思路、适用方法等多个角度入手,对剪纸艺术相关软件的有效组成,以及效果形式进行讨论,为现代化软件系统的有效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外,以Coreldraw软件中的VBA为基础所设计的Silhou A RT 1.0剪纸计算机辅助系统,以虚拟现实技术代替剪纸艺术中的剪纸纹、剪纸工具、纸张等各种元素,设置为虚拟交互式剪纸操作系统。用户可通过虚拟交互系统,完成一些现实中的剪纸流程,并且在整个交互系统中,传统实操性工具被虚拟操作工具彻底代替,真实剪纸中的纸张也被代替,用户可充分体验在未进行剪、刻的情况下,同样创作出剪纸作品,这一虚拟操作过程简单易操作。

2.虚拟交互式剪纸系统的具体应用

在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播过程中,围绕虚拟交互系统所构建起相关的剪纸系统,有助于拓宽剪纸文化的保护范围,且在实际应用期间,有利于剪纸文化艺术保护、传播效果及作用的全面发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随着虚拟交互式系统的完善与普及,为实现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效果的有效发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强化群众对剪纸艺术相关知识、内容、形式等的全面认识,基于相应的现代化手段,更加全面和有效地保护和传播剪纸艺术。如,围绕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在中小学课堂中加入了剪纸艺术课程,这一课程体制的变革主要是为了促使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对当前教学现状的实际调查研究得知,教師在教学活动开展时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较为老旧,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较为突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由于缺乏动手操作过程,学生未能深切感受剪纸艺术的文化魅力,在剪纸艺术的欣赏与认识方面始终是一个“门外汉”。而将虚拟交互式系统应用于剪纸课堂教学,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中的视频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开展更为全面、系统的剪纸艺术教学,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实现从小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播意识,提高剪纸艺术传播效果。

此外,在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应积极引入现代数字化技术,特别是作为地区内文化宣传窗口的博物馆,应基于剪纸艺术文化、历史,展示剪纸艺术作品,使参观者对剪纸艺术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如果在剪纸艺术展示过程中借助虚拟交互式系统,可带领参观者深入剪纸背后的故事情景,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和体验剪纸艺术,进而从根本上达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最大的区别在于,此类文化与当今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关系十分紧密,集中体现了民族的特殊审美、文化生活特色及文化个性,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特殊产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有效实现,需积极发挥政府在整个文化传承和保护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积极构建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进一步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开展与之相关的保护工作。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持续不断地增强宣传剪纸艺术及其保护传播,从根本上打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陈俊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以剪纸艺术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7,12(3):128-129.

[2]刘文淙,冉红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以宁波北仑新碶民间剪纸为例[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8,9(2):43-45.

[3]温蕾,吴琼,付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基于民间剪纸艺术分析[J].经济问题,2019,12(9):82-86.

[4]张攀峰,张笑梅,李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以蔚县剪纸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4(7):37-41.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