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2020-07-04赵淑婷
赵淑婷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由于面对的是成熟的大学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存在的压力巨大,导致很多高校教师出现幸福感不强的现象,不利于教师的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研究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方法,以便于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的良好开展。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职业价值观;支持系统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日益加大,面对不断增加的课程安排和越来越多的文体活动,辅导员不仅要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同时还要负责策划组织各类活动。很多高校在挑选辅导员和安排工作时,仅仅考虑辅导员自身的专业性,对于其对自身职业幸福感的看法不屑一顾,长此以往心态发生变化,自然不利于辅导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为此,必须重视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一、简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一个人的职业幸福感是个人对工作各方面所产生的积极看法,职业幸福感包括很多方面,并且日常工作中的很多因素都影响着幸福感的获得。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指辅导员们对自己从事工作的快乐看法和积极体验,辅导员职业特殊,接触的人较多。为此幸福感的特点与其他职业相比比较复杂。首先,具有精神性特点,辅导员面对的是大学生,日常的工作是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人生和职业指导等,为此具有思想和精神上的幸福感;其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是长期的,由于面对的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辅导员对于他们的职业影响和价值观影响是一生的。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就目前来看,辅导员的幸福感普遍不高,但总体有逐渐提升的趋势,造成其幸福感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职业压力大
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诸多方面的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平时的活动复杂,面对的学生也多,且加班现象普遍存在,工作压力自然很大,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其工作的效率还容易造成负面的情绪,导致幸福感降低。另外,还有领导的管理压力,首先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工作主要负责人,接受很多部门的领导,需要承担多方面的压力,辅导员经常身心俱疲。
(二)职业化的缺位
很多辅导员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迷茫,不知职业未来在何方,经常一心二用,工作时受社会诱惑的影响从事其他职业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的不能立足本职工作,而是寻求其他的发展计划。长此以往,在自身心理和学校严格要求的影响下,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一是身体上的不适。焦虑、疲惫、心情低落、反应迟钝等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心理存在的职业排斥,很多教师在工作期间会存在着失去兴趣的现象,经常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毫无价值,不会对自己的未来起到好的作用;三是行为上存在的敷衍,具体表现为日常工作期间的应付现象,没有前进的动力和进取心,不能很好地立足学生做工作。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
高校辅导员幸福感普遍偏低的现象,不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和教师自身的良好发展,为此必须寻求提升幸福感的方法以便于更好的对待职业,重视教师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社会环境的良好优化能够提升辅导员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工作的良好开展。高校辅导员需要面临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和学校两个环境,首先是社会环境,社会各界要重视高校辅导员,支持和肯定教师的工作成果和工作效果,从而使得教师在身心上感到愉悦和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是学校内部的小环境,高校必须在内部创造良好的环境,多为教师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长此以往能够多展示教师平时教育学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建立奖励机制,多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业余活动,通过不断地开展活动来给予教师的幸福感体验,让辅导员对职业产生期待和使命感。
(二)建立学生工作的学科体系,加快輔导员的专业化步伐
高校充分建立学科体系,能够很好地提高辅导员的个人素质,使其产生强烈的职业使命感,是一种提高个人职业素养的有力途径,更何况高校各部门各专业需要辅导员具有强大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这对于提升辅导员积极性有很大作用。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建设辅导员专业化步伐,为辅导员减轻多余的工作压力,多给予其思考学生教育工作的机会,可根据其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其设立工作,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是一种增强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辅导员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一个职业的价值观决定着这个职业的幸福感高低。辅导员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从个人的内心情感作为养成基础,毕竟他们自己的幸福感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内心情感的调节。辅导员自身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热爱感和责任感,从而在此基础上完善自我,因为有爱形成的信念才能为教师幸福感的形成提供力量。但教师的道德情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这需要辅导员的学习和反思,通过积极的道德学习来完善自己,提升自我幸福感。
(四)建立辅导员职业心理预警机制
当前辅导员所表现出的幸福感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为此,高校应适当地提供干预措施,及时地给予辅导员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面对心理危机时,高校应及时关注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有效引导和沟通。可成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对辅导员的负面情绪进行正面引导,同时成立辅导员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遇到突发问题及时解决沟通。这样一来,辅导员的幸福感就会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引导,不仅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还要建立良好的内部动力机制,内外合力作用,共同促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使其真正正视教育教学问题,真正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只有这样,高校教师队伍才能越来越完善,高校教育才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耿乃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不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不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