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2020-07-04罗佳送杨思思杨燚娜

现代交际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综述家庭教育

罗佳送 杨思思 杨燚娜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受自身文化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子女家庭教育质量不高、教育问题突出。从国内(学校、政府、社会、家庭)和国外两个方面,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 家庭教育 综述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02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多。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外出农民工为17425万人,增长0.9%[1],而外来务工子女数量也随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数成正比增长趋势。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出现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身心健康。因此,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成为时下不可忽略的社会问题。

一、相关概念

(一)外来务工子女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外来务工子女”的称呼也不断变化,如“民工子弟”“异地务工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新市民子女”等;但其本质上都是指背井离乡在异地城区务工的非本地农村籍劳动人员子女。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基本内涵逐渐从狭义的家庭式教育走向更为广义的、更符合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多层次教育,其基本内涵不断深化和延伸,也被赋予新的定义。李天燕指出,现代化家庭教育理念是指以两代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影响的互动教育。[2]从多层面的角度来看,它除了家庭成员内部之间的交流影响外,还受来自家庭外部即社会各界的共同作用的影响。由此可见,保障子女家庭教育不仅需要父母单项的教育输出,还要辅以社会、政府、学校等多项输出,对其予以全方位的关爱和关注。

二、国内外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在中国知网查阅大量有关外来务工子女的文献资料,分别输入“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有关外来务工子女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学校方面

国内相关学者认为,学校是影响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學校社会工作和学校教学是影响较深的两个方面。学校社会工作成效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提升自我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3]同样,学校教学对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影响也较为深刻。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有问必答、有疑立解,使外来务工子女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4]

2.政府方面

政府在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庄蔚萍提出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健全政策宣传体系、促进外来生融合、健全外来生管理体制等对策,为政府提供了有效建议。[5]但是,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状况调查显示,政府相关责任缺失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有入学政策不健全、财政资助政策不完善、对学校和相关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6]

3.社会因素

外来务工子女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一开始会有陌生感和自卑感,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等问题。邓静认为,这可能与我国现阶段的中学教育实际密切相关。随着年级的增长,外来务工子女来自生理、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需求会导致其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加。[7]除此之外,张敏、韩楠楠指出,社会认同结构中的分类意识和城市情感归属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城市适应问题也有重大影响,社会应提高城市宽容度,消弭城乡分类意识,增进外来务工子女的接纳体验。[8]

4.家庭因素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家庭因素,丁开胜分析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家庭流动的影响、家庭背景差异的影响和亲子关系的影响。[9]众多研究者将目光聚集于其本身家庭关系上,认为外来务工子女的自尊体现与父母平时给予的情感温暖因素呈正相关,与母亲的拒绝和否认因素呈负相关。[10]

(二)国外研究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是中国由传统农业化生产向城镇化、城市化社会形态转变所出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概念词。[11]国外关于该类研究的相关成果较少,但 “移民”“流动”等概念在国外有相对丰富的研究成果,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国外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探析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是“移民人员”,其子女家庭教育研究大同小异。在经济收入上:科尔曼声称,学生家庭教育好坏,大约一半甚至更多是源自于家庭经济地位的差异。[12]同样,弗格斯坦亦表示,流动务工家庭子女的学习状况将会反作用于其本身的经济收入水平,当家庭收入水平偏低,经济状况处于不良地位时,其子女的教育成果则不尽如人意[13]。教育观念上:流动家长因自身的教育观念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家庭教育的参与情况[14]。家长自身教育经历不足,往往对其子女教育抱有极高的期望值,将更多的希望寄托于子女,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观念、期望将会对子女学习效果产生反作用力。[15]

四、当前研究的不足及思考

近几年来,在有关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

第一,相关的研究较少。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政府、社会这三个层面,研究的文献资料有所欠缺。

第二,对已有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研究多为现状描述、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整体的思路和侧重点大同小异,缺乏深刻性。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家庭成员所涉及的狭义教育问题,还是较为广泛的多元性教育问题,因此,仍需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

建议今后的研究可以从多方面、深层次出发,多方位考虑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产生的失衡现象,深入探讨家庭教育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及个体平衡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EB/OL].(2020-01-17).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1/t20200117_1723383.html.

[2]李天燕.家庭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孟影.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我效能提升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4]许文琰.和谐社会不应忽视外来务工子女受教育情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6):72+58.

[5]庄蔚萍.福建晋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与政府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6]余丝.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机会平等的地方政府责任缺失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7]邓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乐观的中介作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5):57-62.

[8]张敏,韩楠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适应:社会认同与他人接纳感的影响:基于杭州市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2018,39(2):147-153.

[9]丁开胜.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心理资本的差异对班级管理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

[10]冉晓丽.小学高年级随迁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自尊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

[11]刘刚.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供给模式创新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8.

[12]詹姆斯·科尔曼.科尔曼报告:教育机会公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66.

[13]Gunnar Fougstedt.The Effect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the de-mand for Education in view of manpower requirements[J].Educa-tion and Population Mutual Impacts,ed.By Helmut V.Muhsam,International Union for Scientific Study of Population.1987.

[14] Cannon,Joanna,and H.P.Ginsburg.“Doing the Math”: Maternal Beliefs About Early Mathematics Versus Language Learning.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19.2(2008):238-260.

[15]Wadsworth M E J.Social Class and Generation Differenc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J].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32(4):560-582.

責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综述家庭教育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