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预防性保护探究

2020-07-04裴红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

【摘要】本文通过预防性保护的理念依据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了预防性保护工作在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必要性,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保护措施,旨在为文物收藏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物收藏;文物保护;预防性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文物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文明的有形体现。但是近些年来很多文物都因为各种原因损坏、丢失,导致文物在收藏过程中产生损坏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因素,包含湿度、污染、光照、有害生物等因素。要对可能发生的损坏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源上减少文物损坏的概率。

一、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预防性保护的理念依据

预防性保护是文物收藏和保护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预防性保护,就是在文物收藏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对收藏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控改善。通过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减少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可能对文物造成的损害。预防性工作的实质是为文物构建一个稳定、安全、干净的收藏环境,减少、降低、延缓文物因为其所具有的物理因素或者因为受到化学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损坏,以便能够尽可能地延长文物的收藏时间,维持文物自身所具备的价值。

文物保护的预防性工作最早是由罗马艺术品国家研讨会在1930年所提出,我国预防性保护工作主要应用方向是针对于博物馆里面的藏品,而且只针对于能够移动的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1]。对于很多不能移动的文物想要采取预防性保护工作就变得十分困难,这也是在文物收藏领域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预防性保护工作,可以将文物在未来漫长的收藏中所受到的环境侵害减到最低,有利于保障文物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更多的人展示出我国漫长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医讲究“上工治未病之病”就是如此,要将危害在发生之前就遏制住,才是最佳的保护办法。否则一旦发生,就算有再好的医疗手段、再完善的修复措施,都没有办法抵消对文物自身的破坏。就好像忒休斯之船一样,如果所有的材料都是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修复,那么即便这个文物还和原来的一模一样,但还是原先的文物么?

二、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预防性保护的影响因素

(一)空气湿度对文物造成的影响

在文物保护的过程中,最常遭受到的自然环境的侵害就是湿度对于一些金属、有机质、字画造成的破坏。空气中蕴含的水分子能够和文物当中的油墨、金属质、纤维产生物理反应或者化学反应,无形中就对文物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损坏。比如说,铁器在潮湿的环境中会生锈,书写在宣纸上的文字画作会发黄,油墨会晕散,骨制品或者竹制品这一类的有机质会发霉等。哪怕是一些无机质的藏品,比如说珐琅器和玉石,如果长期处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也会发生溶盐现象,一旦遇到酸性的气体或者物质,便会有明显的溶解现象,造成文物表面剥落甚至面目全非。

(二)污染气体对文物造成的影响

污染气体是无形中对文物造成损害的又一影响因素。污染气体的产生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博物馆或者藏品室内更换新的展柜或者台架的时候,这些漆具因为漆层的原因,所散发出来的一些具有刺激性气体的甲醛和具有酸性气体的乙酸。这些气体附着到文物上会逐渐侵蚀文物的表面,不知不觉中对文物产生破坏。尤其是在一些密封性很好的展柜或者密室当中,这些气体散发不出去,会不断加重对藏品的侵蚀,造成更严重的破坏;另一种来源是因为储存藏品的空间自身因为密封不好或者处在恶劣的环境中,导致一些外来的混合着粉尘、水分子、有害气体的浑浊气体,通过裂缝渗入到博物馆或者藏品室当中,对藏品造成破坏。文物储存的地方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查,对于空气当中弥散的物质要清楚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三)光辐射对文物造成的影响

光辐射破坏不仅仅说的是自然的太阳光直射,还包括其他的一些能夠散发出辐射的人造光等。在游览一些洞窟壁画或者历史悠久的画作时,严禁拍照就是因为如此。光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柔和无形,作为一种能量形式也会对文物造成直接的破坏[2]。比如,紫外线可以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处在空气中的书画受到影响,发生纤维老化、颜料褪色等现象。一些类似闪光灯之类的强光还会让丝绸发生焦化现象,加速老化褪色。哪怕是一些无机物,比如说褐锰、孔雀石、铅丹之类制成的文物,也会因为对光敏感而也产生裂痕。

(四)有害生物对文物造成的影响

有害生物分为两种:一种是能被肉眼可见的动物昆虫等,比如说老鼠、白蚁,这些有害生物因为自身习性的原因,会对文物造成毁灭性的损坏,尤其是对于一些纸制品、木制品、丝绸制品等。而且因为个别的有害生物具有极强隐蔽性和穿透性,很容易被工作人员或者游客带进藏品室,钻透展柜,啃咬藏品;另一种是不能被肉眼所见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可能是外来环境中带来,也可能是藏品本身所附带。有些微生物可以分泌出类似葡萄糖酸或者乳酸类的有机酸,腐蚀文物;还有一些微生物会寄生在文物上面繁衍,吞噬文物的有机质,让文物变得脆弱,极其破坏。

三、文物收藏和保护中的预防性保护的有效措施

(一)空气湿度的预防性措施

想要防止湿度对文物造成的破坏,就要提前做好防治湿度的准备。预防性措施主要是从前期建设和日常维持两个方面来进行。在前期建设的过程中,就要避开湿气过重的环境,要选择干净、干燥的环境进行文物的展览或者收藏工作。同时在维持方面也要做好提前防范,对于室内的文物,要配置中央空调,保持室内干燥。要对文物定期进行除湿处理,比如用细软的棉布轻轻覆盖文物的表面,利用毛吸水现象保持文物表面的干燥。对于一些非常珍贵的文物,要采取密封性的保护措施,要保证密封环境绝对干燥,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真空保存。要在馆内安装湿度检测仪器,对馆内湿度实时检测,防止因为天气原因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馆内湿度上升。对于室外的文物,比如一些雕像或者青铜巨鼎,要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做好防水避雨的措施。如出现大雾或者湿度较高的天气,可以搭建保护性帐篷,在文物表面遮盖防水材料,防止过度受潮。

(二)污染气体的预防性措施

污染气体对文物的破坏是一个漫长的逐渐演变的过程,再加上气体污染难以察觉,常常被管理人员所忽视。对于污染气体的预防性保护措施首先要加强对空气质量的检测,对藏馆内的空气质量定时评估,对已经出现的污染性气体研究补救措施,寻找气体来源,及时解决并制定好预防方案。

虽然治理破坏文物的污染气体是一个繁琐系统的工程,但是考虑到文物的价值,还需要从头做起。首先就是对空气环境的改善。检测仪器是必须的,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配置空气净化器。要根据文物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理方案,因为不同材质的文物所需要的保存环境和导致文物破坏的污染因素也都不尽相同。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就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还能够起到较好的防范效果。比如对于一些田野文物,可以通过在文物表面封加保护性材料来隔绝外界环境对文物的影响,有利于学者全面、长期地对这些田野文物进行研究[3];对于在馆内的文物,要减少对外环境的空气流通,防止有害气体通过外界传递进来,也要注意装饰涂料的选用,要确保空气中各项污染性的气体都符合标准之后再放入文物。

(三)光辐射的预防性措施

对于怕光的文物必须要避光保存,要预防文物受到光的直射,要从光的来源杜绝对文物的破坏。为了防止或者减少光对文物的照射,要通过外部阻挡和光来源两个方向进行预防性保护。建设避光性好的藏区或者仓库,库房的窗户要少,避免阳光对于文物的直射。对于光源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减少紫外线能量对文物造成的破坏。比如近红外波长的白炽灯(780nm),可以在保证视野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紫外线对于文物的破坏。对于游客和管理员也要严加控制,不允许在观看的时候使用强光手電筒或者闪光灯一类的设备。

现在部分博物馆所采用的防范措施利用的是红外感应调光系统,当游客走到文物附近的时候,照明设备就会开始工作,工作强度随着游客距离文物的距离也不断变化,减少光照对文物的破坏。这种设备可以广泛地运用在文物收藏当中,节能的同时还能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

(四)有害生物的预防性措施

有害生物的防范要从生物隔离和针对性检测两个方面入手。要建立密封的文物展区,减少外界生物的侵害。比如对于一些以木质为主要结构的藏品房要重新装修,利用大理石或者瓷砖将博物馆完全密封,防止被白蚁老鼠一类的生物轻易钻破。要定期在博物馆内展开杀虫措施,防治害虫的侵袭。对于微生物的防治工作,要加强管理人员对于文物的净化工作,保证环境的干净整洁,破坏微生物的生长环境,避免微生物滋生。

四、结论

文物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物质体现,对文物的保护就是对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最优秀的保护工作就是在侵害发生之前,杜绝可能产生侵害的环境,而不是等到侵害发生之后才进行保护。要从空气的温湿度、光辐射、污染气体、有害生物四个角度入手,防患于未然,保护好文物,以便民俗文化和历史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小应.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在天水市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实践中的问题及建议[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0):57-61.

[2]韦春凤.浅谈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7):66-67.

[3]侯鲜婷.馆藏纺织品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可行性方案探讨[J].文博,2019(1):88-93.

作者简介:裴红梅(1970-),女,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人,本科,武当山文物宗教局中层干部,文博馆员,主要从事文物藏品与资料管理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新时期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的创新思路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议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意识之间的关系
基层田野文物保护方式初探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中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研究
文物保护的意义与措施
浅谈县级文博馆文物的保护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