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儿童展示

2020-07-04庄园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博物馆

庄园

【摘要】我国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展览主要面向的是成年人群体,无论是展陈设计还是空间布局,都以成年人为主,这样就忽视了儿童参观的感受,而博物馆作为面向大众提供教育的重要场所,最主要的就是将陈列展示与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面向儿童设计展示空间,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儿童展示区的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当前我国博物馆陈列设计不适宜儿童的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设计;儿童展示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在博物馆中开设儿童展区,能够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适应性设计,包括材料、颜色、造型、装饰等都必须满足儿童的要求,这样才能够真正关爱儿童,增强文物与儿童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如果整体颜色和光线过于艳丽,必然会影响整个博物馆的艺术氛围,违背博物馆建筑造型的规范,导致珍贵的文物受到破坏。在不影响整个博物馆环境的情况下,单独设立儿童展览空间,为广大青少年儿童提供一个温馨充满童真的空间,帮助幼儿可以参观欣赏文物,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一、博物馆儿童展示空间设计的主要现状

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的感知要等到12岁才能够发育成熟。博物馆作为文化交流最主要的媒介,其重要功能就是大众教育。通过博物馆能够使受众的态度、观点、情绪、行为、知识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起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1]。

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时,人体工程学能够充分考虑成年人的需求,这样就使很多博物馆的陈列设备以大型展示柜为主,整体上过于厚重死板、缺乏动感,最基本的展示模式就是将文物放置在保护罩内部,从而起到一定的展示作用,儿童对这种千篇一律的设计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不符合博物馆教育、娱乐功能的要求。由于儿童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在博物馆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儿童的兴趣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在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对社会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能够帮助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提高个性化品质,这也是增强儿童社会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公共空间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能够使博物馆成为儿童素质教育的最佳场所,不仅能够融合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于一体,也可以成为儿童学习娱乐的最佳去处。在博物馆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紧密结合,满足人的心理和文化需求,通过空间形式的处理以及空间形象的塑造可以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7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外界刺激会在儿童的大脑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现象和刺激反应,也能够不断地转化为儿童内在的信息,促进大脑发育。在博物馆儿童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迂回曲折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排列,能够让儿童在空间移动的过程中激发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帮助儿童从静态空间获得动态感知[2]。

二、博物馆儿童展示设计的要求

(一)展示空间必须具有教育性

博物馆儿童展示空间应该与学校具有同样的教育功能,而且对儿童伦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具有关键的作用。利用实物模型、图像、灯光、色彩等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理,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丰富的藏品和强烈的视觉效果。结合聆听、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與课堂教学相比较而言,儿童展示空间没有固定的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可以让幼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3]。

(二)展示空间必须具有游戏性

很多大型博物馆对游人的要求非常高,例如不能高声喧哗,不能触摸展品而且不能够跑跳。幼儿由于年纪尚小、活泼好动,不具备较强的自制力,给博物馆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挑战。

在儿童展示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为幼儿提供游戏互动的场所,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幼儿的认知水平全面提高,形成丰富的想象力。游戏活动也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提前适应训练。在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时,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文物探究中,妙趣横生的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对古代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展示空间必须具有互动性

在儿童展示空间设计时,必须要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通过自己亲手触摸、聆听、观察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博物馆的文物价值非常高,而儿童在触摸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文物受损严重,为此,博物馆可以积极利用VR、AR、人工智能、移动端等多种新兴技术来增进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比如为儿童博物馆设计一款喷水柱,将儿童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在电子屏幕上显示,在旁边设置一股会喷水的喷泉,而喷出的水柱与儿童体内的水含量保持一致,通过这样的展示项目能够直观地告诉儿童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也能够帮助儿童养成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4]。在体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觉器官,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

(四)展示空间必须具有探索性

所谓的探索就是通过儿童自主发出提问,并且为了获得答案,通过利用掌权空间所提供的各种资源最终获取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儿童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时,可以设计不同的功能和项目,帮助儿童进行探索,培养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博物馆儿童展示区设计的构思

儿童时期的记忆尤为深刻,在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时,通过引导幼儿兴趣,满足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

(一)模型制作,开发儿童的智力

在现有的条件下,博物馆通过开辟儿童展览陈列区,将设计优秀的传统器物或文式,进行简单的模型制作,让幼儿自主拼接,通过这样的方法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提高儿童民族文化艺术的修养,帮助幼儿能够在博物馆中有所收获。

(二)场景设计,培养儿童多向思维能力

在博物馆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静态化的场景展示,将古代人们劳动场景和器物制作流程进行绘画创作,让幼儿对古代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多加了解,从小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增强儿童的民族自信心。

(三)情境设计,帮助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情境设计能够打破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方式,以实物为主、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充分发挥视听技术的重要功能,让整个展览更加生动形象。将传统的民族艺术、民族工艺和民间文化利用现代虚拟技术和视听技术进行在线,帮助幼儿直观生动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这种技术也非常容易让儿童接受。

(四)文化玩偶,强化儿童民族基因

文化玩偶就是将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制作成玩偶的形式作为旅游纪念品,让儿童对参观博物馆产生浓厚的兴趣,既可以帮助儿童对传统文化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又可以提高儿童对古老文化的兴趣。为了提高儿童的艺术修养水平,帮助他们增强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在展示空间设计时,必须提供导向解说系统,分别用多种语言向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帮助,清晰生动富有感情的语音解答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及时回答幼儿所提的问题,让儿童在快乐中获得相关的知识。

在休息场所设计时,可以提供纸笔或者橡皮泥、油画棒等多种美术创作工具,帮助儿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可以开着模拟表演发射透视能力。

(五)安全防护,保护儿童

在儿童展示空间设计时,无论是展具设计、材质设计还是安全通道的选择,都必须要保障儿童的安全。只有加强展厅的保护措施,才能够让儿童自由地参观。在展示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地面必须选用防滑材质,展柜展具高度不能超过儿童,拐角處也应该做好圆滑处理,不能够有尖锐的突出物而刺伤儿童。在接近儿童的高度处不能够有障碍物。在户外空间利用的过程中,可以搭建文化休息广场,利用喷泉、草坪等打造出独特的户外空间,让儿童能够在户外肆意奔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本文对博物馆儿童空间设计进行分析,详细地介绍了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主要现状,明确了儿童展示空间设计的相关要求;也提出了博物馆儿童展示区的设计构想,包括开发儿童智力的模型制作环节、培养儿童多项思维能力的场景设计环节、帮助儿童养成良好习惯的情境环节以及强化儿童民族基因的文化玩偶等。通过这些内容可以保证博物馆儿童展示设计更符合儿童的需要,在寓教于乐中让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一鸣.博物馆儿童互动体验区设计研究——以中国农业博物馆为例[J].古今农业,2019(3):116-120,96.

[2]王杰.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J].江西科学,2019,37(3):456-464.

[3]王玲.浅析儿童类主题展馆展示空间及展陈设计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2):102.

[4]钱磊.面向扶贫教育的可移动儿童博物馆展示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9.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大闯关
博物馆奇妙页
世界博物馆日
航海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