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中国高考的中外新闻报道对比分析

2020-07-04石钰婧

今传媒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料库高考

石钰婧

摘 要:近年来,中国教育体制下重要的一环——高考,也顺着全球化的潮流而逐渐被世界各国所熟悉。这场被称为“全球最难”的年度考试,在深深触动国人神经的同时,也激起了外国媒体和网友的浓厚兴趣。作为亲中代表的泰国,该国媒体对中国高考的报道显现出泰媒对中国教育体制的真实看法。与中国的报道相对比,能够看到中泰报道高考之间的差异,从而能进一步发现中国现有教育制度的优缺点,或能帮助中国从评论中收获对高考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高考;报道对比分析;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6-0087-05

一、 引 言

《中国日报》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英文日报,是国外人士了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主要信息来源,是目前中国被国外媒体转载最多的报纸。《曼谷邮报》是泰国主要的英语报纸,主要在曼谷发行。该报自1999年起,每年都提供半年份的泰国经济报告。通过该报纸,每天数以万计的各国读者获得关于泰王国的政治、财经、教育、交通、旅游、就业信息,以及增进自己的英文水平。

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 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近年来,高考扼杀学生创造力、导致学生压力过大的质疑之声也越来越多,因此中国也正在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中外媒体对中国“高考”报道的不同视角、信源选择以及修饰高考的短语搭配的差异体现出中外对“高考”的不同态度,进而可以看到本土媒体和外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差异,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泰国的教育体制灵活多变,适应性强。在经过多次改革之后,泰国的高考体制愈发成熟,更加适合泰国学生考学。2018年实行的TCAS(Thai University Central Admission System)高考系统,即学生可以选择多项高考项目,其新高考制度在泰国范围内采用统一要求,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更多途徑,也给予了考生更多的高考机会。我国的高考体制与20世纪下半叶的泰国高考体制相近,属于全国统考,而泰国作为一个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其高考体制相对中国却更加灵活。泰媒对中国高考的报道能非常清晰地展现出其对中国高考的看法与态度,中国或能从其评论中收获对高考改革的意见与建议。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中泰对外媒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家媒体,即中国的《中国日报》与泰国的《曼谷邮报》。在Wikipedia上检索中国高考相关信息时,发现“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以及“gaokao”的检索结果更加符合中国高考的情况,并且信息更为具体完整,因此选用以上两个专有名词在两家媒体上进行检索,进而在《曼谷邮报》上检索出有关中国高考的报道共25篇,实际有效报道为13篇。相较《曼谷邮报》,《中国日报》高考相关报道更多,但由于《曼谷邮报》上的13篇报道时间范围在2012年~2016年,为了使研究更加客观公平,因此笔者在《中国日报》上随机抽取了2012年~2016年有关高考的13篇报道,以便对比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Excel表将中泰“高考”相关报道的信源进行统计,再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类,并对新闻报道逐篇核查,判断各篇报道所属体裁类型以及报道角度,进行一个大致归类,得出“高考”新闻报道体裁以及报道角度的统计表。然后,通过收集的新闻语料自建小型语料库,语料约1万3千字。其中,参照语料库的语料取自《中国日报》,目标语料库的语料来自《曼谷邮报》。再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进行语料分析,软件版本为AntConc3.5.7m。软件由英国语言学家Laurence Anthony 开发,有关键词检索、检索文本中的词语搭配、词频统计等功能。通过利用该软件中的wordlist和keyword对《中国日报》和《曼谷邮报》对“高考”报道的主题用词差异,以及对“高考”的修饰词汇差异,进而探讨《中国日报》与《曼谷邮报》对中国“高考”的形象建构。

三、 研究发现

(一)《中国日报》与《曼谷邮报》有关“高考”报道分布

1.搜索关键词差异

从表1可发现,在《曼谷邮报》官网上需要搜索更多的多样化的关键词才能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关报道。对比中泰双方的搜索关键词可发现,二者常用关键词为“goakao”,不常用关键词为“exam-driven system”,而这个不常用关键词出现在《曼谷邮报》更多。

2.信源差异

从表1可看出,《曼谷邮报》的信源全部为AFP(法新社),而《中国日报》的信源多为本体报社或新华社。通过查阅文献可知《曼谷邮报》在自己制作的新闻上,数量很少,主要采用西方通讯社的稿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法新社的稿件。而《中国日报》的信源主要来自中国日报社,但每篇报道的作者有中国人也有外籍记者或编辑,因为在亚洲地区,《中国日报》是亚洲新闻联盟(ANN)的核心成员。该联盟由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印度等19个国家的24家权威媒体组成。《中国日报》与ANN媒体成员广泛开展采访合作、稿件共享、人员交流,覆盖亚洲4 000万读者。

3.报道体裁差异

从表1可发现,《曼谷邮报》的报道体裁全部为新闻报道,而《中国日报》除了新闻报道以外,另有3篇社论,从这3篇社论的题目可看出,其多围绕“高考体制”展开论述。例如《中国日报》的第一篇社论中结尾写道:“Instead of debating the “legitimacy” of this situation, people should realize that limited and unbalanc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are the root of the problem.”在此处作者很明显地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应该认识到在中国不同地区存在的教育局限与不平衡的教育资源分配才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本源。

4.报道角度差异

《曼谷邮报》的报道角度较多元,分别从体育、经济、监考等细节角度切入报道,而《中国日报》虽然也有个别特殊角度,但多以社会相关角度切入。例如《曼谷邮报》的“Chinese parents wary of world cup dreams”就是从中国家长的体育教育观出发,报道中国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非常看重高考而忽视了体育的作用。再有“Bra ban ahead of Chinese exam”,这篇报道的就是中国高考监考非常严格,连带钢圈的胸罩也不能穿;“China monitors university entrence exams with drones”这篇也是从监考的角度来报道中国高考的,突出了高考的严格,需要用高科技无人机来监考。

(二)基于关键词检索的主题词分析

关于两国升学体制的分析不少,但是使用语料库来分析两国有关“高考”新闻文本的却不多。因此,本文选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来进一步提取“高考”的关键词表,找出两家媒体报道的主题词差异。关键词检索分析是AntConc独有的功能,其检索分析通过Keyword List工具来实现。本文在对两国报道的关键词进行对比之后,选取带“ly”“less”“ful”等有情感色彩的形容词或副词为对比文本,再对两家媒体报道进行比较。具体方法按照关键值(Keyness)生成关键词词表(keyword list),通过观察关键词词表中排在靠前的关键词,比较后可得到该文本最关键的信息[4]。

1.《曼谷邮报》“高考”报道关键词分析

将《曼谷邮报》的“高考”报道作为目标语料库与《中国日报》的“高考”报道语料库进行参照对比后,检索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的关键词、关键值(keyness)中可知,剔除掉一些人名、通讯社(如“liu”“afp”)后,关键词此表中出现最多的是“football”“official”“disabilities”“online”“child”“government”“world”“sport” “parents”“suicides”等。“语料库研究的第一步虽然只能检索出语言的符号形式,但是由于它能够同时呈现出这些形式的语境共现和频率分布,这些符号就可以逐步辩证具有各种意义和功能”[5]。然后通过AntConc软件的Concordance工具找出某一些单词在原文中出现的具体位置可通过单词所在的语境判断出它的真实含义。例如,以“football”为检索词,点击“start”后可检索出所有包含“football”的新闻报道,在点击“file review”,可进一步查询单词“football”所在的语境,如“But specialists say China has cultural issues-including a high-pressur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ination or 'gaokao'- that will make it hard to grow a mass youth football craze”。因此,经过整合判断后,以上英文关键词对应的中文分别为“文化问题”“高压入学考试”“青少年足球热”“难以成长”等。说明相较中国媒体而言,泰国媒体关注焦点在于中国高考压力大,存在的文化问题压制了青少年在体育或者其他方面的发展。

综上可说明《曼谷邮报》在报道中国高考时,更加关注中国少数群体的教育权利实现与否,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应试教育压力之下中国学生的状况,因而《曼谷邮报》主要是在透过中国高考看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2.《中国日报》“高考”报道关键词分析

将《中国日报》的“高考”报道作为目标语料库与《曼谷邮报》的“高考”报道语料库进行参照对比后,检索结果如图2所示。

同上,可以看出在《中国日报》“regions”“policies”“acid”“blind”“change”“fairness”等为主要关键词。例如,“regions”的检索结果中有这样一段话“Compared with students from rich families and the more developed regions,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and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are in a disadvantaged position in front of the same examination paper. If all the colleges admit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same admission score, it is imaginable that they will enroll more students from well-off families and the developed regions, as these families can afford to pay more for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從中可以看出中国高考存在着区域歧视的问题,统一卷面、相同录取分数只会让高校更愿意招录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而不是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因为教育费用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比较难以承受的。而在“policies”的检索结果中有“‘Another effective way to tackle the gaokao problem is to give more supportive policies to upgrad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less developed regions, such as build more top-class schools,Li Changan said”。这里提到了解决高考问题需提供更多的支持性政策。以上可以看出《中国日报》的高考报道聚焦在高考政策改善以及如何实现体制内的公平上。

(三)基于语簇检索的搭配短语分析

语簇检索是AntConc的另一特色功能,通过这个检索能提取某一主题词的搭配词块,且可设置检索项在词块中的位置。因此,本文选取有关“gaokao”“test”“exam”的搭配短语进行分析,看修饰高考的短语在《中国日报》与《曼谷邮报》中的使用区别,检索结果分别为图3和图4所示,图3为右搭配短语,图4为左搭配短语。

1.《曼谷邮报》的高考搭配短语分析

在图3与图4中可发现有效短语有“crucially important two-day exam”“risk points on”“the annual”“make-or-break”“exam-driven education”“for the chance to””“all-important”等。基于此,再利用“concordance”定位这些搭配短语出现的语段,整合上下文来理解报道对中国高考形象的构建。从整体来看,《曼谷邮报》认为高考对中国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考决定了中国考生一生的成败,家长也不会冒险让学生放弃学业去学习其他特长。

2.《中国日报》的高考搭配短语分析

从图5和图6可以看到《中国日报》的高考搭配短语,经过筛选后能得到这些短语“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annual”“papers and college recruitment”“as sacred”“fair move”等。同样通过搭配短语所在的语段分析,可发现《中国日报》对高考的描述并无明显倾向,只有少数强调高考神圣,而强调高考很神圣的这个语段所在文本是一位来自美国的被采访者的评论,因此并不能有效代表《中国日报》对高考报道的立场,因而总体来说,《中国日报》对高考的报道是贴近国情的。

四、 结 语

本文以《曼谷邮报》《中国日报》官网上对中国高考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依次进行了信源、新闻报道体裁、新闻报道角度的对比分析,利用AntConc语料库检索软件进行关键词分析并得出新闻报道主题词,并进行了语簇分析得出与高考搭配的主要短语。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日报》对高考的报道更加全面,结合体制内的社会乱象对高考体制有适当的评论;《曼谷邮报》则是在报道中国高考时更加关注中国少数群体的情况(如残疾人)和中国学生能力被应试考试所束缚的现状,以及高考的严酷。双方报道都如实反映了中国高考现状与乱象,并无明显消极的倾向,但相较《中国日报》而言,《曼谷邮报》批判与质疑的声音较多,同时《曼谷邮报》对高考的报道量少,且多报道无评论,因此还需继续关注其对中国高考报道的动向。泰国作为中国交好的东南亚国家之一,对中国并无个别西方国家的歧视态度,这也是其报道较为客观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国高考制度也在逐步改进完善,在《中国日报》官网上就有很多就残疾人高考、纾解高考压力、学生能力多样化培养等相关报道和社论,也可以从文本内容中看到,2016年以前中国高考存在的乱象与问题,在最近两年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在政策上国家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贫困地区学生等群体逐渐能获得更加公平的高考待遇,對学生的体育教育也逐渐提上议程,在监考方面更加的科学,高考也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认可。而这些进步是《曼谷邮报》,甚至是其他泰媒都还没有关注到的,因此有关中国高考的报道在国际上可能还存在一些批判之声。

参考文献:

[1]周莉婷.语料库视角下的新闻报道对比分析——以中外报纸关于“两会”的报道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37-142.

[2]郭贤,卢双双.泰国新高考“TCAS”制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8).

[3]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的基本操作[EB/O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58329-1085223.html.

[4]王树振.基于语料库的海明威作品《雨中的猫》分析——以写作风格和小说主题为例[J].英语教师,2011(1).

[5]Thomas.用语料库研究语言(英文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语料库高考
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广告翻译平行语料库问题研究
浅谈语料库分类及用途
国内外语料库建设研究简述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